如何做一個快樂的健康人

才智咖 人氣:1.47W

 如何做一個快樂的健康

如何做一個快樂的健康人

一、科學的健康觀念

健康,是指身心健全和體能充沛的一種狀態。追求生活質量的現代人越來越關心和注重自身的健康。

1948 年世界衛生組織成立時,在其憲章中指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沒有衰弱的表現,而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一種完好的狀態。由此可見,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缺一不可。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必須從生理、心理、行為等因素方面分析。不僅要看他有沒有身體上的器質性或功能性異常,還要看他有沒有主觀不適感,有沒有社會公認的不健康行為。

心理狀態的好壞會影響到生理疾病的發生概率,這已經被許多科學研究所證明。心理因素與許多威脅現代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如心臟病、癌症、腦溢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高血壓、偏頭痛、糖尿病、哮喘等發病有密切關係。相反,良好的衛生習慣、生活方式和行為特徵則與低死亡率有關。據美國的統計資料:每4個人中有1個人在其一生行為變化中會因心理方面的原因而引起軀體疾病,每12個人中就有1個人會因心理困擾而住院,每22個人中就有1個人在其一生中會得比較嚴重的心理疾病,並因此而影響工作與正常生活。美國的醫院病房中幾乎有一半被心理疾病患者所佔住。事實證明,心理疾病比起生理疾病為數更多,危害更烈。

 二、什麼是心理健康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協調,能適應社會。界定一個人心理健康與否,應遵循三條基本原則:

1、心理活動與外部環境是否具有同一性。一個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是否能正確的反映外部世界,有無明顯差異。

2、心理過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協調性。一個人的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意志過程內容是否完整協調。

3、個性心理特徵是否具有相對穩定性。在沒有重大的外部環境改變的前提下,人的氣質、性格、能力等個性特徵是否相對穩定,行為是否表現出一貫性。

根據有關的研究與實踐,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劃分為三個等級;

1、一般常態心理。表現為心情經常愉快滿意,適應能力強,善於與他人相處,能較好地完成同齡人發展水平應做的活動,具有承受挫折、調節情緒的能力。

2、輕度失調心理。不具有同齡人所應有的愉快滿意心境,與他人相處略感困難,獨立應對生活工作有些吃力。若能主動調節或請心理諮詢師幫助,可以恢復常態。

3、嚴重病態心理。表現為明顯的適應失調,長期處於焦慮、痛苦等消極情緒中難以自拔,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不及時矯治,發展下去會成為精神病患者。

三、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是否健康,並不像生理健康那樣具有精確的、易於度量的指標。心理學家們一般是從個體適應環境的角度提出心理健康的標準,包括自我意識水平、情緒調控能力、挫折耐受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等。不同的心理學家對於心理健康的標準有著多種多樣的看法。從心理學家們對心理健康的種種看法中,可以把它的基本內涵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智力是人的觀察力、注意力、想像力、記憶力、思維力的綜合。正常的智力是人一切活動的最基本的心理前提。如果智力有缺陷,則社會化的過程難以進展,心理髮展水平必然受到障礙,難以獨立生存。心理健康的人能在工作、學習、生活中保持好奇心、求知慾,能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獲取成就。

2、能夠了解並接納自我。 對自我有適當的瞭解和恰當的評價,並且能夠很好地接納自己的現狀。知己所長所短,願意揚長避短,不苛求自己,自信樂觀,而不是過於自卑或過分自負。

3、能與他人建立和諧的關係。一個人的人際關係狀況最能體現和反映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人樂於與他人交往,能以尊重、信任、理解、寬容、友善的態度與人相處,能分享、接受和給予愛和友誼,有穩定的人際關係,擁有可信賴的朋友,社會支援系統強而有力。

4、善於調節與控制情緒。心理健康的人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樂觀、滿足的心境,對生活和未來充滿希望。雖然也有悲、憂、哀、愁等消極體驗,但能適當發洩、主動調節和控制情緒,不因為情緒影響正常的生活。我們常說的情商便體現了這一能力。

5、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包括正確認識環境的能力和正確處理個人與環境關係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是環境的良好適應者,他對自身所處的環境有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始終使自己與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生活有理想但不脫離現實,能面對現實,調整自己的需要與慾望,使自己的思想行為與社會協調統一。

 四、增進心理健康的途徑與方法

心理健康需要自我培養。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要注意培養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質。要能夠做到:

1、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預防心理障礙的發生;

2、開發自己的各種潛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質量;

3、激發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嘗試創造性的學習和工作;

4、提高自己人際交往的能力,增強自己的社會適應性;

5、增強自我意識,培養自我評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