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不得扔東西是一種心理病嗎?

才智咖 人氣:2.96W

學會捨棄某些東西,揹負太多給自己造成沉重的負擔。有舍才有得,雖然我們倡導勤儉節約,但是該丟的還是要丟。

捨不得扔東西是一種心理病嗎?

勤儉持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大美德,但是有的時候過於勤儉,也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在我們身邊,總會有一些人特別不喜歡扔東西,與其說是不喜歡,倒不如說是不捨得。心理健康專家認為,這樣的人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缺陷。

李女士的父母都是退休工人,除了看病平時沒太多花銷。但讓她不解的是,父母好不容易搬進新房,卻非要用破舊不堪的老傢俱、老電器,甚至一些壓根用不到的瓶瓶罐罐也不捨得扔,全都堆在了陽臺和臥室。李女士每次回家都會處理掉一批“廢物”,可每次回來探望父母,都發現那些東西又被撿了回來。李女士忍無可忍,與父母吵了很多次。老人卻辯解說,這些都能用得上。爭吵次數多了,老人不高興,李女士的內心也很無奈。在朋友的建議下,她來到我院,希望心理醫生給支支招。

解讀與建議:老人大都經歷過苦日子,習慣了精打細算,才會捨不得扔舊東西。但有些老人囤積舊物,並非單純為了以後用得上,而是體現了一種心理需要。從緊張的工作崗位進入閒暇的居家生活,老人內心難免失落。此時正是兒女事業發展的關鍵期,為了不讓孩子分心,老人把對親情的渴望壓抑下去,告訴他們自己過得很好。如果趕上搬家等讓老人遠離朋友圈的事件,他們會更孤單、空虛。囤積是充實感的外在形式,讓老人感到穩定和安全,體會到掌控感。李女士的父母搬家後不換傢俱、家電,就是想在陌生的環境中找回“不變”的穩定感。另外,人老了會生出一種捨不得舊物件的心態,也是正常的.心理需要。如果能幫著帶帶孫子、孫女,老人的晚年生活還算充實,囤積行為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

李女士的父母只是“老有所養”,沒能“老有所樂”。想達到這兩點,要滿足有住房、有存款、有好友、有親情等條件。因此,兒女可鼓勵父母多與老同事、老朋友打電話聯絡感情,也可帶二老在小區周圍轉轉,看看有沒有老年人活動中心等聚會場所,幫他們認識新朋友。與老人住在同一城市的人,要儘量減少出差的頻率和時間,多陪陪父母。在外地工作的人要多回老家看看爸媽,別讓“常回家看看”成為一句口號。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經過心理調適,囤積行為仍沒有太多改變,需警惕老年痴呆症及其他精神障礙,及時到正規精神專科醫院就診。

其實這樣的情況在我們身邊還是有很多的,不要認為這樣的心理缺陷並不會帶來什麼很不好的影響。實際上,在專家看來,這樣的心理缺陷還是很嚴重的。因此,對於這類人,小編的建議就是多學習一些心理常識,找心理醫生尋求幫助。

拓展閱讀:

  捨不得扔東西是一種心理問題

我們在不斷的抱怨自己房間怎麼會堆積那麼多的東西,但是每一次在收拾東西的時候,面對自己可能都不會再用的東西又不捨得丟掉,其實這種捨不得扔東西的心理也是一種強迫症的表現,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些這兩者的關係。

洛蘭的“囤積”習慣已有20年。她和兒子、未婚夫住在美國馬薩諸塞州一棟兩層小樓裡。她與未婚夫居住的臥室兼辦公室零亂不堪,各種物品氾濫成災。儘管他們曾嘗試丟掉一些東西,但始終沒能成功。囤積不僅毀了洛蘭的生活,還影響到整個家庭。洛蘭的兒子不能將朋友帶來家裡做客。洛蘭和她的未婚夫已訂婚8年,但由於生活混亂,他至今沒答應與洛蘭結婚。

“囤積狂”總是想方設法記住最初為什麼要將它保留下來。當一個強迫性囤積症患者試圖決定將什麼物品扔掉時,就好像是在經歷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囤積症患者總想得太多。他們在作決定前,會非常努力地搜尋記憶,設法回憶起所有與該物品相關的情況。這一番周折後,他們才會努力作出決定。

怎麼辨別囤積狂?“囤積狂”不僅僅只是非常不愛清理雜物的懶漢,他們對於自己所擁有的每一件物品均保持著非常強烈的感情,即使是那些看似使用時間最短暫的東西就像使用過的創可貼,他們都不捨得丟棄。過分偏執地將毫無用處甚至是腐爛變質的物品收集起來的人就是囤積狂。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會有這樣的行為,不停地在添置東西,但是又捨不得丟掉不要的東西,到最後只會讓自己越收拾越亂,所以面對這樣的強迫症,我們還是需要注重心理健康的保健,讓自己可以輕鬆地解決這個問題。

TAGS:捨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