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病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

才智咖 人氣:1.42W

一、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人越來越懶呢?

懶病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

懶,不是細菌,不是病毒,是一種可怕的心理危機,是心理厭倦的體現。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當一個人在心中制定一些理想的同時,也跟著引發出了一股抗拒的心理,而說起來,這份抗拒之心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每個人都是天生就懶的,然而這個懶惰的心理卻有著很深層的根蒂。懶惰的心理其實是我們求生的安全機制。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會抗拒改變,基本上是因為保證自己不要受到傷害。一般來說,懶是一種對現實生活逃避心態的反映,逃避競爭,逃避壓力,逃避受傷害。因此,不少人在遭遇壓力和挫折後,產生逃避的心理,從以前的勤奮上進變為消沉懶惰。其中,有些人的思想暫時不能扭轉,或者找不到方向,出現一段時間的懶惰,也有些人從此一蹶不振,封閉自我,逃避現實。並且隨著社會現代化的程序,科技發展,給惰性也帶來了可乘之機。一方面,網路的便利、通訊的簡易以及物質的豐富,這些都讓人類的需求得到更高效更便捷的滿足,加上人類趨利避害,追求輕鬆愉悅的本性,“勤勞”漸行漸遠,同時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資訊大爆炸,不堪選擇、不厭其煩,懶其實成為了一種消極抵抗。

二、身體的懶惰大多來自思想的懶惰。

要想不給懶惰留空子,首先要明白它對健康的危害。事實上,熱愛生活的人會有更強勁的動力去克服懶惰。要常常提醒自己,個人的`健康不但對自己重要,也是對家人的責任。有人認為,“懶”可以緩解心理的壓力、身體上的疲勞,但其實認為“懶”並非是最好的減壓方式。人最大的特徵,就是越閒越怠,越養越懶。想要減壓,可以通過運動、聽音樂等積極的方式宣洩,還要培養對生活的熱情,認真去對待生活。最重要的是,要明確一下自己“懶”的原因或者藉口,做個瞭解之後,就可以開始對症下藥了。然後做事情提前做細緻的計劃,從最容易完成的方面入手,逐漸培養自信,不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得克服懶惰的成功體驗,並且隨時用積極的語言提醒自己,“抗惰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任何人都有惰性,只是成功的人知道如何與惰性相處罷了。

但是需要警惕的是,有時候懶也是抑鬱情緒的一種表現,抑鬱會使人缺乏動力、迴避社交、活動減少,所以,如果懶的時間比較長,並且體驗不到愉快感,建議看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