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健康的心理

才智咖 人氣:5.83K

阿拉伯諺語說:“有健康的人,便有了希望;有希望的人,便有了一切。”對健康的不懈追求是全人類共同的目標,更是健康心理學的責任,因此,健康心理學任重而道遠。下面是本站整理的什麼才是健康的心理,供大家參考。

什麼才是健康的心理

作者簡介

沈曉紅,籍貫浙江桐鄉,1986年7月參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

圖書簡介

本書著重介紹應激與健康、人格與健康、社會關係與健康、生活方式與健康以及對病人的心理行為干預這幾個領域的實驗研究,希望通過對這些實驗的介紹,使大家對心理社會因素與健康的關係有更深入的瞭解,同時能更好地通過心理和行為努力來維護和促進自身的健康。

目錄(共6章)

第一部分 應激與健康

1. 動機衝突也是應激源嗎——陶特曼的“認知失調、心理應激與病毒誘發感冒”實驗(1977)

2. 生活事件越多,人就越容易得病嗎——雷赫的“生活事件量與疾病發生的關係”的前瞻性研究(1969)

3. 心理應激會增加個體對感冒的易感性嗎——科恩的“心理應激影響個體對普通感冒的易感性”實驗(1991)

4. 應激容易導致胃潰瘍的發生——布瑞迪的“執行猴”實驗(1958)

4. 應激容易導致胃潰瘍的發生——布瑞迪的“執行猴”實驗(1958)

5. 不可控制的電擊更容易使老鼠患胃潰瘍——韋斯的“不可逃避的電擊”實驗(1971)

7. 不可預測的電擊是否更容易使老鼠患胃潰瘍——韋斯的“不可預測的電擊”實驗(1970)

9. 慢性生活應激會影響個體在經歷急性應激時的免疫反應——派克的“慢性生活應激對經歷實驗室急性心理應激源的反應的影響”實驗(1997)

11. 經歷慢性應激的人更容易患感冒——科恩的“哪種應激源會增加健康成年人對感冒的易感性”實驗(1998)

12. 完成認知任務會導致生理反應——麥肯的“對實驗室認知任務的心血管和神經內分泌反應”實驗(1993)

13. 心理應激反應存在性別差異——柯屈鮑姆的“心理應激的唾液可的鬆反應的性別差異”實驗(1992)

14. 人的應激反應性是穩定的——科恩的“應激反應的跨時間穩定性”實驗(2000)

15. 有些人不會對應激產生習慣化——柯屈鮑姆的“重複心理刺激可的鬆反應”實驗(1994)

16. 對煩惱事件的回憶也能產生應激反應嗎——格林的“對煩惱事件的回憶是否產生心血管反應”實驗(2007)

17. 為什麼大鼠喝了糖精水會死亡——愛德爾和科恩的“條件反射性免疫抑制”實驗(1975)

18. 糖精水也能當藥用——愛德爾的“條件性免疫抑制與小鼠的系統性紅斑狼瘡”實驗(1982)

19. 急性心理應激如何影響免疫功能——伯瑞斯科特的“急性心理應激對外周血細胞分配和功能的影響”實驗(1992)

20. 柳胺心定會降低應激時的細胞免疫反應嗎——貝肯的“腎上腺素能阻滯劑促進心理應激引起的細胞免疫反應”實驗(1995)

21. 急性應激下的免疫反應會隨時間的改變而改變嗎——柯繆瑞的“急性應激反應在交感神經和免疫系統的時間變異”實驗(2004)

23. 對於被動的和主動的應激源,我們的反應有差別嗎——磯輪登紀子的“對主動的和被動的急性應激的免疫、內分泌和心血管反應” 實驗(2003)

25. 看同樣的電影為什麼面板電反應不一樣——斯貝司曼和拉扎勒斯的“大學生看‘創傷’電影”實驗(1964)

26. 想法改變你的血壓反應——海登的“認知應對對冷壓任務引起的心血管反應的影響”實驗(1991)

27. 想法影響你的可的鬆反應——蓋博的“認知評價對可的鬆反應的決定作用”實驗(2005)

28. 採取消極的應對策略容易導致惡性腫瘤的發生——艾茲匹奧茨的“社會性應激源以及應對策略與惡性腫瘤生長的.關係”實驗(2008)

29. 認知行為應激管理技術有利於改善心身狀態——蓋博的“認知行為應激管理效果評價”實驗(2006)

第二部分 人格與健康

1. A型行為型別的人更可能患冠心病——弗裡德曼和羅森曼的“A型行為與冠心病發生之間關係”的前瞻性研究(1975)

2. A型行為型別的人更容易表現出侵犯行為——卡弗的“A型行為與人際侵犯”實驗(1978)

3. A型行為型別的人面對激惹或競爭時腎上腺素上升更多——格拉斯的“A型行為型別的人在激惹和競爭條件下的心血管和兒茶酚胺反應”實驗(1980)

4. 敵意影響健康——舒瑞茲的“敵意的男性在人際激惹中的神經內分泌、心血管、情緒反應”實驗(1998)

5. 為什麼堅毅效能保護健康——奧瑞德的“堅毅性人格對應激源的認知和生理反應”實驗(1989)

7. 憂傷的人容易得病——哈勃拉的“D型人格與心血管和可的鬆的反應性”實驗(2003)

8. 自我效能感有益健康——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對認知應激源的作用”實驗(1988)

9. 有控制感的人更健康——蘭格的“增加個人控制感”現場實驗(1976)

10. 樂觀的人更健康——薩格斯屈姆的“樂觀對細胞免疫的影響”實驗(2002)

11. 幸福的人不容易患感冒——科恩的“積極情緒型別與對感冒的易感性”實驗(2006)

12. 為什麼幸福的人不容易患感冒——科恩的“情緒型別、鼻細胞素和感冒症狀”實驗(2006)

13. 積極情緒可降低我們的晨間可的鬆水平——斯德普特的“積極情緒對神經內分泌和心血管的影響”實驗(2007)

14. 情緒抑制會影響健康——格若斯和賴文森的“情緒抑制”實驗(1993)

15. 善於表達情緒的人更健康——愛潑斯坦的“情緒表達—寫作暴露”實驗(2005)

第三部分 社會關係與健康

1. 陌生人的支援也是有用的——勒泊的“社會支援降低對急性應激源的心血管反應”實驗(1993)

2. 陌生人和朋友的社會支援有區別嗎——克利斯汀福特的“陌生人和朋友的社會支援”實驗(1997)

3. 社會支援對健康的保護作用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格林的“社會支援的中介作用”實驗(1995)

4. 社會交往減少患感冒的可能性——科恩的“社會聯絡與對感冒的易感性”實驗(1997)

5. 社會支援加快傷口癒合——克里斯蒂的“社會支援對傷口癒合中心理應激所致的損害的緩衝作用”實驗(2006)

6. 婚姻衝突中的消極行為有害健康——邁拉凱的“婚姻衝突與神經內分泌和免疫反應”實驗(1993)

第四部分 生活方式與健康

1. 節食的人常常吃了還想吃——赫曼的“節食者的‘去抑制’效應”實驗(1975)

2. 肥胖的人常常情緒不好就吃——斯洛科瓦的“情緒標籤與飲食過量”實驗(1976)

3. 與朋友聚餐,你吃得更多——赫舍瑞敦的“情境對進餐的影響”實驗(2006)

4. 用餐時間越長,就吃得越多——普利納的“用餐持續時間對‘社會促進作用’影響進食行為的中介調節”實驗(2006)

5. 節食的人對食物線索更敏感——黑格的“節食者簡單反應時”實驗(2006)

6. 超重的兒童聞到美食的味道吃得更多——簡森的“食物線索對超重兒童的進食量的影響”實驗(2003)

7. 節食的人看到巧克力會有負罪感——弗勒特伽的“巧克力圖片的視覺刺激如何影響女性節食者對巧克力的渴望和負罪感”實驗(2006)

8. 與超重的人在一起吃,吃得更多——塞奧維的“同伴對青春期前的女孩的進食量的影響”實驗(2007)

9. 節食的人遇到壓力更喜歡吃甜食——奧利佛的“應激和食物選擇”實驗(2000)

10. 歸因傾向影響節食的示範效果——羅滕伯格的“節制飲食的榜樣示範對攝入食物量的影響”實驗(2005)

11. 短暫的、溫和的體育活動能降低食慾——泰勒和奧立佛的“短暫的快走對吃巧克力的慾望的影響”實驗(2008)

12. 喝茶為什麼有利健康——斯德普特的“長期喝茶對血小板活化和C反應蛋白水平的影響”實驗(2006)

13. 我運動,我快樂——邁克凱恩的“體育鍛煉對抑鬱的影響”實驗(1984)

14. 有氧運動更能促進心身健康——諾瑞斯的“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對肺活量、血壓和心理應激、幸福感的影響”實驗(1990)

15. 打太極拳能改善免疫功能——歐文的“太極拳對老年人帶狀皰疹病毒特異性細胞免疫的影響”實驗(2003)

16. 參加游泳訓練的大鼠免疫功能更好——孫開巨集等人的“運動訓練對應激大鼠免疫功能的影響”實驗(2004)

17. 吸菸的人容易感冒——科恩的“吸菸與個體對感冒的易感性的關係”實驗(1993)

18. 多維行為治療模型有不錯的戒菸效果——蘭多的“採用多維行為治療模型對戒菸效果的影響”實驗(1977)

19. 尼古丁香菸片結合自我指導的戒菸作用——凱倫的“尼古丁香菸片和自我幫助錄影帶對戒菸的作用”實驗(1997)

第五部分 對病人的心理行為干預

1.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莫萊姆特的“運用榜樣示範減少兒童的手術焦慮”實驗(1975)

2. 對病人心理準備的干預效果受病人應對方式的影響——米勒的“在應對婦產科檢查時資訊與應對方式的相互影響”實驗(1983)

4. 高血壓的生物反饋治療——鬆廣仲尾的“白領高血壓的血壓生物反饋治療效果評估”實驗(2000)

5. 運用認知行為療法治療慢性疼痛——巴斯勒和雷菲什的“認知行為療法治療慢性疼痛的有效性”實驗(1990)

6. 慢性頭痛的認知行為治療與生物反饋治療——馬丁的“對慢性頭痛的認知行為治療與生物反饋治療效果評價”實驗(2007)

7. 注意分散的減痛作用堪比麻醉劑——科恩的“注意分散對於減輕兒童在注射疫苗時的疼痛的作用”實驗(1999)

8. 矯正A型行為能降低心肌梗塞複發率——弗裡德曼的“A型行為干預”實驗(1986)

9. 應激管理干預有助於改善冠心病病人的情緒——斯德普特的“冠心病病人的應激管理效果評價”實驗(1994)

11. 應激管理干預有助於改善癌症病人的情緒——斯柏克的“癌症病人的以冥想為基礎的應激管理干預效果評價”實驗(2000)

12. 認知行為應激管理能促進癌症病人的積極成長——柯魯斯的“認知行為應激管理在早期階段乳腺癌治療中的作用”實驗(2000)

參考文獻

TAGS: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