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業與生活的心理知識與故事

才智咖 人氣:1.56W

心理小故事:如何面對挫折(學業與生活的衝突),如何接納自我,調節學業與生活的衝突

學業與生活的心理知識與故事

一頭驢子掉進了一口枯井,它哀憐地叫喊求救,期待主人把它救出來。驢子的主人召集了數位親鄰出謀劃策,還是想不出好的辦法搭救驢子。大家終極認定,反正驢子已經老了,況且這口枯井早晚也是要填上的。於是人們拿起鏟子,開始填井。當第一剷土壤落到枯井時,驢子叫得更恐怖了,它顯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圖。當又一剷土壤落到枯井中,驢子出乎意料地安靜了。人們發現,此後每一剷土壤落到它背上的時候,驢子沒有哀叫求助和一味地抱怨主人,而是冷靜地在做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情,它努力抖落背上的土壤,踩在腳下,把自己墊高一點。人們不斷把土壤往枯井裡鏟,驢子也就不停地抖落身上的土,使自己再升高一點。就這樣,驢子慢慢地升到枯井口,在旁人驚奇的目光中,瀟灑地走出了枯井。

學業 與生活的心理知識

生活如歌,每一天,都是跳動的音符;生活如詩,每一日,都是多彩的詩行。生活如生活在微笑中。保持樂觀的心態很重要。如果你整天愁眉苦臉,不僅影響身心健康,還會使學習效率下降,甚至使別人也受到你壞情緒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快樂起來!開心起來!樂觀的看待周圍的一切,不論成功與失敗,不論順利與挫折,只要你樂觀對待,你都會從中找到快樂。當你埋怨作業過多時,你可以這樣想:多做一些,能牢固的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當一時失敗有點灰心時,你不妨想想大科學家愛迪生也是無數次失敗後才發明了電燈。快樂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自己尋找的,看看整潔的校園,聽聽美妙的歌聲,讀讀動人的童話,呼吸新鮮的空氣,校園的每個角落都可以發現快樂的因子。讓我們記住並人人擁有“快樂人生三件寶”:第一件--太好了!面對生活,要微笑著說:“太好了!”第二件--我能行!面對困難,要敢於說:“我能行!”第三件--我來幫助你!與人相處,要主動說:“你有困難嗎?我來幫助你!”同學們,每天早上起來,首先笑一笑。 生活在微笑中,還要學會把握住你生活中的主要任務和責任,學生時代,生活的主要內容就是學習,在學習中不斷豐富完善自己,學習上的成功是最大的快樂,學業上的成功能帶動你良好習慣的形成,有了好的習慣會使你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同學們,讓我們懷著一顆寬容之心、上進之心、友愛之心,在我們五小這個大家庭裡快快樂樂、開開心心地度過每一天。

學業與生活矛盾的例子

在與青少年的學業衝突上,家長們的理由多集中在對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或學習方法的堅持上;也有家長直接對孩子的成績表示不滿———比如家長反映“好不容易考進名校,結果孩子的期會考試成績卻很不理想,我覺得很沒面子”“我認為孩子有能力考出好成績,考不好是由於一階段不認真所致”“孩子考不好,我很失望”等等。在涉及日常生活安排的衝突上,家長的想法大多仍是出於與學業相關的考慮,如“孩子晚上打電腦太晚,怕影響她休息及第二天讀書”“適時早睡,少看電視,多看點書”“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不應該浪費時間在其他事上”。

【專家分析】

看來,與學業相關的考慮是家長與青少年衝突的重中之重。學業成績已成為這個社會公認的優秀青少年標準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它也早成為絕大多數家長心目中預設的價值標準。家長在認同這種社會取向的同時,將這些理念貫徹在對子女的教養行為中。

【應對策略】:迴避

調查還發現,青少年在與父母發生衝突後,採用最多的應對策略是迴避,其次是協商,第三方干預出現的最少。

迴避,實際上也阻斷了雙方就問題交流的可能,當青少年習慣以這種方式來應對問題時,也就漸漸向父母關上心門,心靈的距離遠了,再想拉近便相當困難了。

【專家分析】

青少年之所以會最多采取回避的策略,原因可能有:青少年在短暫的衝突後還是認可了父母的衝突理由,所以在接下來的行動中採取避免衝突升級、剋制自身行為的方式;在之前的衝突對抗中,青少年也嘗試過其他的解決方法,但面對強勢的父母發現收效甚微,於是採取迴避姿態,息事寧人;出於維繫關係的需要,青少年不想因衝突而損傷彼此感情,於是採取隱忍的態度,等待衝突過後雙方重歸於好。

專家認為,迴避並不是一種積極的解決方式。它只是暫時的忽略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同時,迴避也帶來情緒的壓抑,如果沒有適當的方式排解這些情緒,那麼矛盾就會積累,等到總爆發時,往往更難收拾。

TAGS: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