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問題及矯正

才智咖 人氣:1.75W

導語: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青少年心理問題及矯正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青少年心理問題及矯正

青少年心理問題及矯正

青少年懷抱著許許多多的幻想、為將其變成現實,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作刻意的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性地不能得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就產生了挫折,挫折也可稱為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的緊張情緒狀態。如果挫折產生於較為重大的目標,如學業、工作、愛情等上,這種挫折可稱之為失敗;如果這種挫折的障礙與壓力持續時間上長,影響範圍廣,使其處於一種不利身心發展的人生位置,則稱為身處逆境。挫折、失敗和逆境會給青少年帶來緊張狀態和失望、壓抑、沮喪、憂鬱、苦悶等緊張心理狀態和情緒反應,心理學上稱這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

挫折感在個體的青少年發展時期表現較明顯。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常常會因為對人生的思索、對學業的擔憂、愛情的煩惱、社交的障礙而體驗到令人失意的挫折心理。

導致青少年挫折心理的原因是複雜的,大略可分為兩類:

1、主客觀矛盾是導致青少年挫折心理的主要原因。

主觀指青少年的自我需求,客觀是指滿足其需求的現實條件。一旦主觀與客觀發生矛盾,客觀不能滿足主觀的要求,就會產生挫折感。主客觀矛盾的表現主要有:青少年物質生活需要與社會、學校、家庭的有限物質條件之間的矛盾;學業成功、工作出色的願望與同學、同等競爭的矛盾;自我表現的需要與機遇不平等的矛盾;強烈的獨立、自主的需要與紀律約束的矛盾;社交的需要與自己在組織中的地位之間的矛盾等。

2、個性不完善也是導致青少年挫折心理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雖然朝氣蓬勃,思想活躍,興趣廣泛,勇於探索,富於創造性,但從社會成熟性來看,個性還不夠完善。如情緒不穩定,認識片面,自尊心與好勝心強,理想浪漫,容易偏激,世界觀不明晰,缺乏紮實的實踐基礎,耐力不強等。青少年這種不完善的個性成了挫折心理的一張溫床。既然生活中挫折無處不在,逆境無時不有,那麼對挫折心理進行調適就極為必要了。在挫折面前,我們需要的是進取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毅力,同時也更需要理智。

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遇到挫折時應進行冷靜分析,從客觀、主觀、目標、環境、條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採取有效的補救措施。

2、要善於正確認識前進的目標,並在前進中及時調整自己的目標。青少年要注意發揮自己的優勢,並確立適合於自己的奮鬥目標,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如果在實施過程中,發現目標不切實際,前進受阻,則須及時調整目標,以便繼續前進。

3、應善於化壓力為動力。其實,適當的刺激和壓力能夠有效地調動機體的積極因素。“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挫折逆境中做出的。

4、要有一個辯證的挫折觀,經常保持自信和樂觀的態度。挫折和教訓使我們變得聰明和成熟,正是失敗本身才最終造就了成功。我們要悅納自己和他人他事,要能容忍挫折,學會自我寬慰,心懷坦蕩、情緒樂觀、發奮發圖強,滿懷信心去爭取成功。

挫折教育容易走入誤區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家長們開始認識到,過於優裕的生活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在帶來好處的同時,也有不少危害。因此,家長們都開始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但在實際操作上,挫折教育卻走入了誤區。很多家長對挫折教育的理解僅限於表面,沒有理解挫折教育的深刻內涵,他們只追求熱鬧的外在形式,以為讓孩子多吃虧就是挫折教育,其實這是錯誤的。

暑假,是各種“吃苦”夏令營開辦得最為熱鬧的時候:去曠野跋涉、到深山探險、調查老少邊窮地區人民的生活情況、尋訪父輩插隊落戶的窮鄉僻壤……這是往年夏令營的熱點所在。這些夏令營的舉辦,對於幫助那些生活在優裕物質條件下的青少年,尤其是都市青少年,客觀全面地認識社會、培養吃苦耐勞的優秀品德等方面,確實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但是,我們切不可過高地估計了類似“挫折教育”的作用,因為類似的教育充其量不過是“挫折教育”的一方面──吃苦教育,這種帶有追求轟動效應性質的活動可能會令孩子們感動一時,卻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心理專家告訴我們,耐挫折的能力培養主要是在無充分準備的狀態下進行。孩子們在參加上述各種夏令營時,已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做好了各種準備,即使是為了賭一口氣,也要經受住痛苦的考驗,這並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對孩子以後應對生活中的挫折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因為生活中的挫折都是不期而至的,通常都是還沒做好準備的時候,挫折就已經到來了。

家長們往往還會陷入另外一個誤區,即認為孩子經受的挫折越多越好。其實,挫折是個人從事有目的活動時,由於遇到障礙和干擾,其需要不能滿足時的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既然挫折是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就絕不該是越多越好,這是一種基本的心理學常識。過多的`挫折,會使失去自信心,變得十分自卑和軟弱,這就像經常遭老師批評的學生無法樹立學習的自信一樣,是和“挫折教育”的目的背道而弛的。因此,就“挫折教育”而言,無論其數量和質量,都不應該超過必要的限度。

總之,家長們在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前,應該先要了解挫折教育真正的定義,以免走入誤區,那樣就達不到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同時還有可能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適當的挫折有利於孩子成長

日前,教育部出臺了《中國小班主任工作規定》,其中“班主任有權批評學生”這條規定引發了廣泛議論。在強調尊重孩子、維護孩子權利的今天,老師和家長已經很少批評學生,生怕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學生挨批後竟絕食

曾老師是廣州市某國小二年級的班主任,在教育孩子方面曾遇到一些麻煩事。去年,她所帶的班上有個男生特別調皮、好動,上課愛講話,喜歡搞惡作劇,曾老師曾經耐心地教育過他,可作用不大。有一次,上課時,那位男生偷偷地用文具盒夾住前面女生的小辮子,女孩疼得大叫起來,曾老師狠狠地批評了那個男生,並讓他向女同學道歉,結果他絲毫沒有道歉的意思,只是倔強地看著老師。為了不影響上課,這件事暫時先擱置下來。沒想到,第二天早上,那位男生的家長打來電話說,他從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賭氣沒吃一口飯,也不願意來上學,希望老師能打電話勸導他。曾老師哭笑不得,老師的批評竟引來如此結果,小男孩沒一點承受挫折的能力,今後的人生路還會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他又該如何面對呢?

專家分析

長期順境 自尊心過強

長期在順境中長大的孩子,自我評價相對較高,容易在受挫後因為自尊體系受到衝擊而產生兩種極端反應:一種是可能會從高度自信的狀態,進入自我否定的狀態,把失敗的原因歸結在自己身上,我們稱為“內歸因”,在情緒上可能表現焦慮、抑鬱、悲傷、委屈等反應;第二種是孩子因為一直在鮮花與掌聲中長大,自我感覺良好,當出現挫折與失敗時,往往歸結到外部環境,我們稱為“外歸因”,這時他們可能無法接受他人的指責,產生不滿、憤怒、怨恨的情緒,甚至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例如攻擊老師、家長或同學。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適當地讓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有助於以後的人生路。

各階段挫折教育

幼兒階段:重在放手鍛鍊

儘量讓幼兒離開父母的保護圈,放開手腳,做自己能做的事,比如吃飯、穿衣等事情,不要怕麻煩,讓孩子反覆做,孩子在不斷實踐中會找到正確的方法;其次,要讓幼兒進行體能上的鍛鍊,冬季來臨時鼓勵他早起鍛鍊身體,利用節假日帶孩子徒步郊遊、爬山、逛公園,體驗艱辛的同時也有快樂;再者,可以通過批評、忽視、懲罰等方式使幼兒受挫折教育,比如遊戲活動中,不一定每次都要讓孩子勝利,也不一定每次都要他當主角,讓他體會受挫折的感覺,學會自我調節。

國小階段:以孩子個性為前提

首先要向孩子灌輸遭受挫折的思想,在人生道路上,可能會碰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我們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接受挫折,然後想辦法努力克服。另外,家長或老師也可以有意地設定一些挫折情境,引導孩子面對、克服,比如帶七八歲的孩子去逛街,然後讓他自己坐公車回家,當然,家長要提前考慮好各種突發情況,給孩子講明應對措施。

需要提醒的是,設定挫折也要注意孩子的個性特點,對於特別內向的孩子,還是要以鼓勵教育為主,對於性格外向、驕傲自滿的,家長可直言不諱地批評教育。其次,要考慮孩子的承受能力,不要為了培養孩子堅強的個性而經常打壓他,有時候這種做法會適得其反的。

家長獻計

從自身找失敗原因

女兒上國小三年級了,因為她從小是由奶奶帶的,老人家很寵孩子,所有的要求幾乎都滿足她,所以女兒從小很任性、好強。有一次,她所在的班上改選學科代表,女兒本來是語文科代表,結果另一位同學當選了。她垂頭喪氣地回到家裡,很生氣地說:“老師偏心,那個女生朗讀根本沒有我好,我以後再也不當那破幹部了。”

看得出,女兒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一味地怪別人,這樣下去對她以後的人生路可不利。這是一個教育的好時機,我應該抓住機會。“這麼快就認輸了,同學們會看輕你的。”我使出激將法,女兒不說話了,隨後,我和她認真地分析了失敗的原因。“看看小輝哥哥,雖然腿有點殘疾,可他照常堅持自己去學校,還是受同學們歡迎的班幹部,你應該多向他學習。”我以小區一個殘疾男生的例子鼓勵她,女兒有所觸動,語氣中不再埋怨老師,開始從自身找問題,並表示要努力爭取再次做課代表。

——欣欣爸

挫折教育在小事中進行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太溺愛,過分保護更是常見的現象,在小區裡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景:一歲多的孩子正在學走路,不小心摔倒了,一些家長馬上跑過去扶起孩子,並心疼地說:“這地面真不好,把我們寶寶絆了一跤。”隨之用手拍打地面。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把跌跤歸於外因,不能正確面對挫折。生活中,孩子會遇到很多挫折,家長應該藉機教育,比如,當他找小玩具時,家長不要直接給他拿過來,而是要引導他自己尋找;當他吃了一根雪糕還想再吃第二根時,應該制止,不能事事順著他;當他因不會穿衣服而大哭時,家長儘量給他示範,而不是代替……

——琪琪媽

挫折教育小貼士:

●控制好獎勵,在孩子取得一點點進步時,不要給予過多的物質獎勵和過分的讚美之詞,簡單表揚,以平常心對待。

●挫折教育不等於責罵教育,不要隨便否定孩子。

爭強好勝追求完美者要會減壓

對於生活中那些爭強好勝追求完美者要會減壓,《紅樓夢》中的王熙鳳言談犀利、精明能幹、爭強好勝,管理賈府上上下下,是有名的“鳳辣子”,也是典型的A型性格者。

這種性格的人一般追求完美、時間觀念和上進心很強、脾氣暴躁、有闖勁,但往往不善剋制、好鬥、愛顯示才華、抱負太高等。A型性格的人通常事業成 功,多處於領導地位,但因壓力較大,容易緊張、衝動。這些負性情緒作為心理應激,極易影響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導致心血管疾病。研究發現,A型性格者患 高血壓的風險是普通人的2~3倍。心臟病患者中,A型性格者高達98%。早在1977年的國際心肺血液病學會上,A型性格就已被確認為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 素之一。

因此,A型性格者應學會給自己減壓。首先要設定一個符合自己能力的目標,別事事時時爭強好勝,更不要總跟人比較,多跟自己做比較。其次,於人於 己都多一些寬容,少一些對抗和苛求。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不可用一個標準要求所有人。再次,遇事放平心態,多培養些業餘愛好,如打球、聽音樂、和朋友聊 天,既鍛鍊身體,又陶冶情操、宣洩情緒。要試著放慢步調,知足常樂。最後,切不可遭遇失敗就全面否定自己,而應看到自己性格上的優勢,如做事利索、工作投 入、說話直率等。努力做到揚長避短,就能事業健康雙豐收。

職場遇到挫折怎麼辦

現代職場是個高度競爭的場所。在職場中遭遇挫折是很常見的事情,遇到挫折,大部分人都會感到心情低落,這是正常的現象。如何抵抗挫折,克服挫折帶來的不良情緒也成為了職場中人一個重要的話題。

挫折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無法克服或自以為無法克服的障礙或干擾,使其需要或動機不能得到滿足而產生的障礙。挫折是對勇氣的最大考驗,就是看一個人能否做到敗而不餒。失敗挫折可以鍛鍊一班優秀的人物:它挑出一批心靈,把純潔與強壯的放在一邊,使它們變得更純潔更強壯;但它使其餘的心靈加速墮落,或是斬斷它們飛躍的力量。下面為大家介紹四種職場排憂法則,助你重拾將領之風。

1、傾訴法。傾訴,可以把不良情緒清除出去。適度傾訴,可以將失控力隨著語言的傾訴逐步轉化出去。傾訴作為一種健康防衛,既無副作用,效果也較好。如果傾訴物件具有較高的學識、修養和實踐經驗,將會對失衡者的心理給以適當撫慰,鼓起你奮進的勇氣,受挫人會在一番傾談之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痛定思痛。當自己從挫折中重新站起來之後,應認真審視自己的受挫的過程,多從自身找原因,接受受挫的事實,克服工作中自身存在的問題。

3、優勢比較法。在職場中,你永遠不可能是最差勁的一個,總會有比你受挫更大、困難更多、處境更差的人。通過挫折程度比較,將自己的失控情緒逐步轉化為平心靜氣。其次是尋找分析自己沒有受挫感的方面,即找出自己的優勢點,強化優勢感,從而擴張挫折承受力。認識事物相互轉化的辯證法。挫折同樣蘊含力量,可激發人的潛力。

4、重新確立目標。職場上的挫折干擾了自己原有的工作氛圍,毀滅了自己原有的目標,因此,重新尋找一個方向,確立一個新的目標,就顯得非常重要。目標的確立,需要分析、思考,這是一個將消極心理轉向理智思索的過程。目標一旦確立,猶如心中點亮了一盞明燈,人就會生出調節和支配自己新行動的信念和意志力,從而排除挫折和干擾,向著目標努力。目標的確立標誌著人已經從心理上走出了挫折,開始了下一步爭取新的成功的歷程。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遇到困難、解決困難的過程,我們很多人從小就接受過挫折教育。在職場中遇到挫折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把身上的不良情緒清理清理掉,然後反省自身,確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標。挫折常有,因為挫折,人可以變得更加堅強。

在孩子的生活中融入挫折教育

人的成長需要面臨很多挫折,因而挫折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很有必要的。但很多家長對挫折教育的理解存在誤區,認為刻意讓孩子吃苦、受打擊就是挫折教育,又或者認為挫折教育需要經過獨特的訓練。實際上,家長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融入挫折教育,在生活的點滴中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等待”訓練,練出寶寶好耐力

5歲的童童是個急性子,每次想吃什麼、玩什麼都要立即拿到手,爸媽動作稍微遲一點,他就大吵大鬧,甚至賭氣不理會父母。這讓童童爸媽煩惱不已,不知道怎麼去應付這個“急躁精”。

分析:“等待”是孩子生活中必須學會的,對孩子的“等待訓練”需要從小做起。比如在孩子想喝奶時,先別急著給他遞奶瓶,而是告訴他要等到奶涼了才可以喝;帶孩子坐公交車時,讓他和你一起等待班車的到來;逛動物園時讓孩子去排隊買票;吃飯時讓孩子等家人一起上桌才開吃……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其實正是鍛鍊孩子耐力的好機會。

“理解”訓練,教出善解人意好寶寶

佳佳今天傷心不已,原來,她的好朋友菲菲今天生日,請了好幾個小夥伴,但佳佳卻不在其中。媽媽瞭解情況後,安慰佳佳:菲菲沒有請你,可能是因為她家的客廳比較小,也可能是小椅子不夠多,所以才沒有請所有的好朋友都參加。

分析:理解萬歲,這個我們大人常唸叨在嘴邊的口號,也需要灌輸給孩子。比如小夥伴搶了他的玩具,父母可以告訴孩子,這是因為小弟弟特別喜歡你的玩具,你應該原諒小弟弟;媽媽去幼兒園接寶寶時故意晚一會兒,告訴孩子,因為媽媽要忙著給寶寶和爸爸準備晚餐,請寶寶諒解;爸爸這次沒有給寶寶買玩具,是因為最近爸爸的收入剩餘不多,要保證寶寶和爸爸媽媽的日常生活,等等。這種經歷多了,孩子就能逐漸養成善解人意的好習慣。以後再碰到挫折或不如意時,他就會找到自我安慰的理由,舒緩心情、釋放壓力。

“嘗試”訓練,培養膽大心細的孩子

7歲的鵬鵬起初很害怕參加學校組織的少兒鋼琴比賽,媽媽告訴他:參加比賽不是為了要得到名次,而是去學習如何在有很多觀眾的場合表演。後來,鵬鵬高興地去參加了比賽,結果成績還很好。

分析:有些孩子常常會主動拒絕嘗試新的或者他們認為困難的事情,尤其是習慣了父母包辦代替的孩子。所以,不妨有計劃地訓練他獨自下樓去買東西、走沒有走過的道路,自己動手製作玩具、參加各種比賽和活動,自己上學和回家(學校離家較近),等等。孩子第一次沒有做好、遇到挫折時,父母可以告訴他:爸爸媽媽第一次做這個事情的時候也是這樣,而且還沒有寶寶做得好。這一次失敗了沒關係,我們可以重來。

“分析”訓練,讓寶寶“勝不驕、敗不餒”

妮妮是個特別愛計較得失的孩子,得到小紅花時,回家就向爸爸媽媽“邀功請賞”、沾沾自喜;一旦失利,就在爸爸媽媽面前說這個小朋友不應該得紅花,那個小夥伴表現沒她好。

分析:孩子的競爭心一般都較強,而且愛計較得失,但又不知道“強中還有強中手”的道理,總覺得自己必須贏,敗了就不服。這種心理的形成,和父母從小給孩子灌輸要做“人上人”的思想有直接關係。父母應調整期望心態,和孩子一起靜下心來分析。當孩子勝了,就分析自己的優勢在哪裡,還有哪些方面不如其他小朋友,如何改進;孩子失敗了,就讓孩子說說為什麼會失敗,讓孩子明白:失敗不可避免,但卻是我們通過努力可以改變的。

“目標”訓練,練出寶寶好意志力

東東是個沒耐性的孩子,每次做事都半途而廢。針對兒子的這一缺點,東東爸開始讓東東和他一起晨跑,並提出目標要求,起初要東東堅持跑5分鐘不中斷,慢慢提高到10分鐘、20分鐘……半年後,爸爸媽媽發現,東東的耐性好多了,做什麼事情都能堅持較長時間而不中斷。

分析:給孩子設定一道難題、制訂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計劃、參與一次有難度的運動,等等。這些“目標”的提出,往往需要花費孩子許多時間和力氣,尤其是體育運動,如長跑、越野、爬山、引體向上等,最能考驗孩子的意志力和承受力。因此,日常生活中,不妨循序漸進地多給孩子提些有難度的“目標”,以此磨練和提高孩子的意志力。

“故事”訓練,給孩子找到效仿的正面榜樣

孩子遭受挫折、感覺失落時,可以查詢中外歷史名人的抗挫故事,有針對性地講給孩子聽。比如歷史學家司馬遷遭受嚴重迫害後,還能忍辱負重寫出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海倫·凱勒雖然眼瞎耳聾,但卻能發奮圖強,成為世界知名的作家;xx、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幼年命運曲折,遭遇了許多失敗和打擊,但他們都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最終建立豐功偉績。這些人物,都是孩子值得積極效仿的榜樣。

總之,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從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對孩子進行培養。在認知上,讓孩子正確理解挫折,認識到挫折是客觀存在的,不可避免;在情感上,讓孩子切身體驗挫折,消除他的恐懼心理;在行為上,教會孩子戰勝挫折的有效方法,從而使孩子成為一個真正勇敢堅強的人。

TAGS: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