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主要因素是心理問題

才智咖 人氣:3.22W

美國科學家發現,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同樣重要的。如果你經常焦慮、抑鬱甚至受到過虐待,你的心臟就很可能生病。注意飲食和經常體育鍛煉並不是保持心血管健康的全部祕密。

心臟病主要因素是心理問題

“百分之五十心肌梗塞的人他們的膽固醇含量都不高。”美國杜克大學的精神病和人類行為學副教授愛德華·蘇亞雷斯指出。心理和社會的因素差不多和過度肥胖、吸菸和高血壓帶來的危險一樣大。研究者們現在開始知道這是為什麼。

焦慮、抑鬱是主要原因

曾經於上世紀80年代在美國北加利福尼亞的adRiver社群醫院工作過的護士德布拉·摩澤屢次看到病人的態度是怎麼影響心臟病的發展程序的。有一個病例她印象深刻:一名50多歲的男子起先只得了並不嚴重的心肌梗塞。他本來2到3天就可以出院,但他一直到第6天才離開。摩澤說:“他對什麼東西都憂心忡忡,而且非常關心自己的病情。對我們來說,他太為自己擔心了,結果胸也疼起來。”胸疼不僅僅是他想象中的,檢查表明,流進心臟的血液減少了。一年內,他又遭遇心肌梗塞,最終死於那次發病。

現在已經是肯塔基大學護理學教授的摩澤尋求用量化的方法解釋前面的病例。她調查了536名心肌梗塞患者,測量他們的焦慮水平,然後繼續跟蹤他們的病情,看他們是不是會第二次心肌梗塞。焦慮水平高的病人要比低的人增加3倍的第二次心肌梗塞的風險。“焦慮和沮喪是導致心肌梗塞的主要因素,”她說。

抑鬱至少能讓健康人患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增加一倍。敵意也是一個日益重要的致病因素。對他人充滿敵意的人死於心臟疾病的可能性會上升29%。

甚至童年時的精神創傷也會對一個人成年後的心臟造成不小的影響。最近一次針對超過1萬7千名成年人進行的調查發現,在那些聲稱自己小時候遭到過身體和精神虐待的人中,心肌梗塞的風險要上升30%到70%。

壓力導致血管受損

研究者們猜想,既然童年時的壓力會導致心臟疾病,那麼現在的那些壓力———長時間工作、擔心失業、養老基金下跌,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

一項對52個國家的1萬1千多名心肌梗塞患者的研究發現,在他們心肌梗塞前的一年裡,他們明顯承受過了很大的壓力———來自工作、家庭,財務問題,心理沮喪和其他因素。

為什麼這些壓力的來源會造成潛在的影響?最明顯的是,情緒狀態影響人的行為。沮喪和發火的人不大可能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體育運動,更可能變成一個煙鬼。在另一個研究中,對他人最不友好的人要比有禮貌的人每天多攝入600卡路里的熱量。

但是行為只是開始。消極的情緒也會有直接的結果。人體釋放壓力的激素。作為反應,血壓和血糖水平上升。血液中的這些化學變化加強了血液凝結以便治癒傷口的反應。在短期內,這是一種人體的生存機制。但是時間一長,慢性的高血壓和高水平的血糖將會損傷血管。

可怕的`“心碎綜合症”

最近的研究聚焦到炎症的效應。充滿敵意和沮喪的人跟容易把周圍的情況判斷得過於糟糕,導致更多的壓力激素產生。人體的免疫系統做出自己的反應:加速炎症,這也促進了心臟疾病的產生———從心疼到心肌梗塞。

腎上腺素也會對心臟造成損傷。有專家最近發現了一種“心碎綜合徵”,看起來非常像心肌梗塞。患上這種疾病的人都經歷過驚嚇———父母者子女的突然死亡、交通事故、武裝搶劫、甚至一次意外的生日聚會都足夠引發心臟的跳動能力突然減弱。這時病人的腎上腺素水平要比正常時高30倍,甚至比心肌梗塞時還要高4到5倍。

心臟健康需要好心情

如果消極或者重壓下的情緒會導致心臟疾病,那麼和它們相反的情緒能不能提供一個治療或者預防的途徑?美國猶他州大學的心理學家史密斯發現,大學生在接收到一個壓力很大的任務之後,如果他們能夠事先花上幾分鐘想到一個關係緊密,能幫忙的朋友或者熟人,那麼他們的血壓和心跳就增加得不多。研究發現,樂觀能減慢血管硬化的程序。甚至笑一笑也可以是心臟的“長生不老藥”。

諷刺的是,無痛、無風險和低成本的心理學介入治療是心臟病患者最後才會考慮的方案。不過即使這樣,未來某一天,也許治療心臟病的情景就會和現在截然不同:它包括了心血管學家、營養學家、心理學家、患者以及患者的家人。所有這些人一起合作攻克心臟疾病。

TAGS: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