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早戀心理特點介紹

才智咖 人氣:3.23W

由於各種社會心理因素對廣大青少年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早戀,廣大老師家長[微博]也為孩子的早戀問題而倍感苦惱。那麼面對這一問題我們有關怎麼做呢?下面我們來看看相關情感心理諮詢專家指出,我們應該首先了解青少年早戀心理特點。

青少年早戀心理特點介紹

1、朦朧性

早戀的青少年對於早戀關係的發展結局並不明確。他們主要是渴望與異性單獨接觸,但是對未來組建家庭、如何處理戀愛關係和學業關係、如何區別友誼和愛情都缺乏明確的認識。

2、矛盾性

有早戀關係的青少年內心也充滿了矛盾,既想接觸又怕被人發現,早戀的過程中愉快和痛苦並存。

3、變異性

早戀關係是一種充滿變化、極不穩定的感情關係。青少年之間一對一的早戀關係缺乏永續性,一般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4、差異性

青少年的早戀行為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差異性是青少年早戀心理最明顯的特點。在行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戀行為十分隱蔽,通過書信、電話等方式來傳遞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報公開,在許多場合出雙人對,嚴然像一對情侶。在關係程度上,大多數有早戀關係的青少年的主要活動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隱祕的感情,從人際關係來看,還沒有超出正常的關係。有的則關係發展的很深,除了談論感情以外,甚至發生性關係。在年齡喜好上,女孩兒喜歡比自己年齡大的、比較成熟的男性。在年齡相當時,多半是女孩兒採取主動。 男孩兒喜歡年齡比自己小的女孩兒,在交往中體現自己的陽剛之氣。

青少年早戀現象的4個心理特點

1、朦朧性

早戀的青少年對於早戀關係的發展結局並不明確。他們主要是渴望與異性單獨接觸,但是對未來組建家庭、如何處理戀愛關係和學業關係、如何區別友誼和愛情都缺乏明確的認識。

2、矛盾性

有早戀關係的青少年內心也充滿了矛盾,既想接觸又怕被人發現,早戀的過程中愉快和痛苦並存。

3、變異性

早戀關係是一種充滿變化、極不穩定的感情關係。青少年之間一對一的早戀關係缺乏永續性,一般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4、差異性

青少年的早戀行為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在行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戀行為十分隱蔽,通過書信、電話等方式來傳遞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公然於世,在許多場合你親我濃,嚴然像一對情侶。在關係程度上,大多數有早戀關係的青少年的主要活動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隱祕的感情,從人際關係來看,還沒有超出正常的關係。有的 則關係發展的很深,除了談論感情以外,甚至發生性關係。在年齡喜好上,女孩兒喜歡比自己年齡大的、比較成熟的男性。在年齡相當時,多半是女孩兒採取主動。 男孩兒喜歡年齡比自己小的女孩兒,在交往中體現自己的陽剛之氣。

青少年如何走出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的成長和成熟的重要階段,一個人的身體素質、思想品德、理想情操、知識才能等等都在青春期基本形成,隨著青春期生理的變化,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時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青少年如何安全地走出青春期呢?

青少年安全走出青春期就要克服以下三個心理:

一、好奇、好勝、片面團虛榮心理

隨著生理上的發育和社會接觸面的擴大,青少年自尊心亦與日俱增。然而,這種自尊容易被追求虛榮所扭曲。例如用片面的虛榮去滿足自己某種好奇、好勝及自我表現的心理慾望。近些年來,青少年吸菸、喝酒的人數呈上升趨勢,主要原因是好奇心所驅使,使自己像個大人,容易交到朋友,更顯得輕鬆、瀟灑、大方,還有好勝。有的女孩子過份追求穿戴打扮,未走上社會就強調高消費。青春期的孩子應把注意力多放在學習上。

二、不成熟的戀愛心理

由於機體的發育心理活動的發展以及客觀環境等影響,少年逐漸產生了對異性的愛慕,求偶心理開始萌發。但他們受知識結構、認識水平和生活閱歷所限,對愛情的認識尚是膚淺而朦朧的,因而顯得幼稚和不成熟。有的躍躍欲試想尋找機會體驗一下戀愛滋味,於是就會出現早戀、多角戀愛等不良現象。例如有一個高中女生,她希望有三個男同學能幫助自己:一個要學習好,以輔導她的學習;一個要能說會玩,陪她玩樂;另一個則要會體貼人,成為她的忠實奴僕。經過一番嘗試之後,她竟能如願以償,並同時與他們保持超友誼的關係別人問她將來與誰結婚,她卻輕鬆地回答:“我還沒想過結婚呢!”這種不成熟的戀愛心理,青春期的男孩還要學會不斷調適自己的心理,特別是調適自己的性心理,正確處理好青春期性幻想問題。

三、性神祕和性衝動心理

進入青春期之後的青少年,由於性功能的迅速發育和趨於成熟,產生了對性知識的興趣,但由於未能在青少年中很好開展青春期性教育,他們中相當一部分存在一定的性神祕、性愚昧心理。在這種心理和上述不成熟的戀愛心理驅使下,往往對性道德、性文明缺乏足夠的認識,以致控制不住外界不良因素的誘惑,進而容易產生性的衝動,最終可導致越軌行為,造成嚴重後果。男孩們要有正確的生活方式和態度。要多參加集體活動,在活動中自然地、坦率地、友好地與女性同學進行正常交往,滿足對異性的心理需要。

換個角度看早戀,也是一份珍貴的“禮物”

近年來,中學生早戀現象呈低齡化、公開化發展,越來越多中學生不顧老師和家長的反對,一頭扎進早戀的漩渦裡,影響了學習,由於早戀得不到公允,其行為只能暗地裡進行,這必然影響到中學生的身心健康

心理諮詢專家認為,青春期的戀愛並不是一件很見不得人的事情。孩子大了,生理在發育,心理在成熟,對異性產生好感和愛慕,這證明孩子處於正常成長階段,而且有豐富的情感,這對今後他/她的社會交際能力,與人建立親密關係能力都是有極大幫助的。但因為青春期的孩子仍需要花絕大多數精力在學業上,而且青春期孩子畢竟心理不夠成熟,很難把握愛情的界限,所以當孩子出現了“青春期戀情”時,就需要家長們的有效疏導。

1、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的“青春期戀情”一個合理客觀的評價

告訴孩子這是正常的,證明他們已經從小孩子進入為對愛情有渴慕的青春期階段。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感情,切忌不可諷刺、譏笑孩子。

2、家長在這一階段應該多和孩子聊天,注意孩子的思想動向

甚至可以安排一些親子活動,比如:一起看場電影、和孩子一起去K歌、去看演唱會、一起進行體育運動,等等。不要刻意的“說教”孩子,而是像朋友聊天一樣,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家長不要刻意避免在孩子面前談“青春期戀情”。其實,家長越是開放坦白的和孩子談“青春期戀情”的事,孩子越是能打破對“戀愛”的神祕感。

3、幫助孩子正視“青春期戀情”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美好的愛情並不只是單純的異性相吸,還包括高尚的情操和充實的精神生活。如果您的孩子已經有了戀情,家長應當幫助孩子分析這段戀情。如果孩子是被對方的優點和長處吸引,就該把這種美好的情感和對對方的欽佩、欣賞化為努力自我提升的動力;如果孩子是被對方的外貌或家境所吸引,家長就該告訴孩子這種感情是膚淺的,物質和外在只是表面,內在精神的高尚和充實才是最重要的。

4、家長應當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育孩子不是乞求得到愛慕的異性的迴應,而是對對方多關心一點,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和鼓勵。如果孩子只是暗戀對方,家長就應該告訴孩子,愛情是雙方的,如果對方並不喜歡你,你就要把這份感情放在心裡,不失風度、落落大方。這樣能夠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愛情”,也能幫孩子建立健康的愛情觀。

5、家長應當加強對孩子的性教育

如果您的孩子已經和愛慕的異性有交往密切的傾向,家長就要坦然的跟孩子講交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教育孩子管好自己的行為,預防性行為的發生。家長不要覺得跟孩子將這種事很難看。現在資訊這麼發達,孩子獲取這種資訊的途徑非常多,與其孩子自己去尋找,不如家長告訴他們科學的性知識。

我們這群沒人追的女孩,照樣挺好的

我的朋友J,簡直就是女強人的代表,大學聯考結束,拼死拼活去外地讀書,大學第一年轉去了全校最好的專業,第二年被選拔參加法國的政府留學專案,第三年在法國找到全專業工資最高的實習公司。她在國內的時候,挑燈夜戰溫習功課,拿獎學金支付了大學裡的所有開銷。

這樣棒的女孩子,卻被“長得不好看”一杆子打“死”,多麼荒唐。同類確實相吸,只有我們才懂被嘲笑的苦澀。

我七年級那年,身邊的好友是個非常漂亮的女孩子,其中有個女孩子特別漂亮,她漂亮到什麼程度呢?那時候男生為了吸引她的注意力,就朝我身上吐口水,罵我醜女,還用腳踢我的書包。

這是一段非常非常難以啟齒的青春期回憶。那時候,我真的非常非常渴望被男孩子喜歡,這種心情和早戀、虛榮沒有什麼關係,我就只是單純地想要有人告訴我,你笑起來比較可愛,可是沒有人對我這麼說。

沒有人在去禮堂的路上主動提出幫我搬凳子,沒有人在放學後從我身後拍拍我的肩膀對我說“嗨”。因為這些都是漂亮女生的專利。可那時候,我仍然不修邊幅,想吃就吃,在通往糙漢子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於是,我高中時候的暗戀物件,後來成為我男朋友以後誠實地告訴我他對我的第一印象——天哪,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糙的女生!老師在上面講《紅樓夢》:“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他在講臺下面恍然大悟:“那××一定是水泥做的。”

沒有錯,××就是我。

然後,在我當了十八年的醜小鴨以後,某一天幡然醒悟,終於看穿了QQ空間裡“真正愛你的人不在乎你多胖、多醜,因為他們愛的是你的靈魂”這類心靈雞湯都是在胡說。

想要變美,渴望被人喜歡,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為了減肥,我曾經有一整個夏天每天晚上只喝酸奶,整個高中時代,每個週末都去學拉丁舞,半夜被餓醒,一口氣喝一升水。

為了變白,我一年365天都塗防晒霜,在美國做交換生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氣溫都在40C°以上,我每天長袖長褲,在外國人詭異的目光中打著太陽傘上學。

為了治青春痘,我戒掉自己嗜辣如命的喜好,一天一張面膜。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也並不是說一定要這樣去做,我只是想說,我用自己能想到的`一切辦法,去嘗試過,去堅持過。

我在電話裡認真地問J,你最近一次敷面膜是幾年前的事情?

J失笑地回答我,天天都那麼忙,頭上頂著那麼大的壓力,哪裡有時間去敷面膜。

我從來不認為,每天蓬頭垢面,不修邊幅,就能夠隨隨便便被人冠以“自然美”而被人喜歡欣賞。那是在小說裡,不是現實中。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只能努力將自己調整到最好的心理狀態。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的時候,翻到我高中時代的照片,又黑又胖的女孩,戴著傻氣的紅色眼鏡對著鏡頭手足無措,我偷偷在心底想,還好畫素不高,看不出我滿臉慘不忍睹的青春痘。朋友說,還是現在比較好。

就算用了整個孤獨的青春去交換,也是值得的。而如今,我終於長大,不再渴望被男生大張旗鼓地追求,不再自卑地含胸低頭,因為我克服自卑心理,因為我已經學會在愛人之前先愛自己。

“蝴蝶是沒有辦法忘記蛹期經歷過的那些事的,只是後來美麗地飛了,就好了。”

你要忍受得住破繭成蝶的痛,才擔得起振翅高飛的美

女孩需要富養嗎?

如果你自身感覺富足,你就能給出“有你這個女兒,我很富有”的資訊,那麼,當她手裡捏著一根糖水冰棍,她會無比珍惜地吸了又吸;而不是,眼睛死盯著別人手中的哈根達斯不放。電視劇《蝸居》中,海藻媽對女兒說:“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我吃虧就虧在這輩子沒錢,沒為你們姐妹兩個提供好一點的生活環境,但凡你們從小經歷過富裕,也不會為眼前的小恩小惠所迷惑。”

乍聽這話,好像極有道理。

女孩要富養?到底富在哪裡?

其實很多人不太贊成“男孩窮養,女孩富養“的說法,是孩子就要“富養”。只是富在哪裡,如何才是真正的富,相信越來越多的媽媽知道,它不單單停留在物質的層面。

2013年開始,我先後去了近三十個地方,給一萬多名家長講《如何培養孩子的內在安全感》。為了幫助家長們瞭解什麼才是真正的安全感和“富養”,我常常舉新聞曾報道過的“完美女孩”的故事:20多歲的女孩,家裡條件好,衣食住行都給的是高規格。連文化教育上,也是最好的。進國際學校,到國外留學,孩子習慣了一切都要“最好的”。然而,這個世界上不可能事事完美,當女孩發現這一點後,因為無法面對現實,最終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其實,如果一個人內心不滿足,給她再好的物質、文化、教育,她也不會感覺到“富”,即使她穿著PRADA,進出納斯達,她也會有“貧困感”,總覺得還有更好的東西在等著,更好的東西去追求。無法真正的安靜下來,去品嚐已有的一切。

反之,那些內心安足自在的女孩,即使住在貧民窟,也會顯示出富足盈餘的狀態,你沒看見,她總是面帶微笑,還會顧及到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嗎?

這些不是說教,也不是出現於電影裡。這樣的事實,我親歷了很多。

去年我去一家寺廟,探訪那裡收養的孩子們。這是一家古廟,造在半山腰上,車子很難進去,所以很幽靜。我去的時候,看見很多衣物、用品和米麵堆積一處,我當時想,那些傳聞是真的嗎?怎麼不將這些捐贈用到孩子們身上呢?因為外界有流言,說這裡的法師讓孩子們餓著凍著。

等我見到了那些孩子,與法師靜心交談,我才理解他的用心。這些孩子都是棄嬰,大多重度殘障。剛收養的一名嬰兒,出生才五天。孩子剛出生就被放在紙箱裡扔在寺廟門口,差點凍死。廟裡的阿姨日夜守護,用2只奶瓶餵養,一隻餵奶一隻喂蘿蔔汁,才把他救活。

雖然孩子們大多重度殘障,然而那眼神,清澈、安寧,看不到絲毫的不滿和怨恨。連同法師和幾名義工,寺廟裡僅有4個大人,但就是這4個人,給這些孩子創造出一個清平的世界。法師教導他們,飯食七分飽,衣留三分寒。看到孩子們清明的狀態,我立即明白了法師的智慧:人對物質的需求,確實只需七分就夠了,其餘三分,餵養的是貪慾。

我進去時,正好遇到一對有善心的夫婦,怕孩子們凍著,他們送來了20多床冬被。放下被子,他們就準備離開。但法師一再示意他們留下,聽聽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也許,不僅僅是被子?——大多數捐贈者,留下衣物就匆匆走了。法師說,現在寺廟裡缺的不是金錢,不是物資,而是能陪伴這些孩子的人。如果有人帶著善心來這兒,他希望不是代替孩子洗衣做飯,而是教孩子們怎麼做,教會他們如何去生存、去生活;希望善心人只為孩子們傳播善知識、而不是被外界多餘的資訊汙染;希望他們能耐心地聽聽,懂得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捐贈。

但很顯然,這是最難的。

匆忙的時代,大多數父母都鮮有時間,低下頭去聽聽孩子內心的真正需求,更何談對著這些殘障的孩子。

曾有人看到部分孩子可以通過手術恢復正常,就免費資助去醫院手術,但寺廟裡的人似乎不太熱心,這引來資助者們強烈的不解……和法師一交流才知道,在他眼裡,這些孩子本身就是圓滿俱足的,和正常人沒有什麼兩樣!即使他們缺胳膊少腿,在他眼裡,也是造物的精華。

對於這些孩子,人們通常用眼睛在看,而這位法師,是用心在看!他用一顆慈悲透明的心,看到孩子圓滿富足的樣子。難怪孩子們的眼神,如此清亮,因為他們的心,沒有被匱乏不滿汙染過。

這次拜訪確實給了我很多啟示。

到底什麼叫“富”?富並非擁有更多,而是懂得珍惜。更多會刺激貪慾,反倒產生更多“貧困”感:當她有2條裙子,她會想:為什麼我只有2條,隔壁小麗有3條!

而教會孩子學著珍惜,她也許會想:我竟然有2條裙子!小麗沒裙子穿,我可以分一條給她!

當你不惜花取重金,不管孩子是否願意,帶著TA奔走在舞蹈、鋼琴課上,培養孩子的文化修養和氣質時,你是否想過,這是否因為自己心頭的不滿足感——因為你不會,所以你希望女兒能有修養和氣質?或者,你覺得女兒不足,需要通過這些,才能實現你所認為的圓滿?

如果你內心帶著“匱乏感”、“飢餓感”,即使你花費再多金錢,付出再多代價,你也難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富養”孩子,所以要想真正富養,父母要做的,恰恰是看到,並填補好,內心的匱乏感。

當你自己覺得自己圓滿、富足了——即使擁有的很少,有兩件裙子,會覺得太好了,還能分一件給別人;而不是如果有兩件裙子會想著,為什麼我不能像別人那樣,擁有三件?——你就會覺得女兒也是圓滿的:即使她長相不如意、考試有失誤、性格有些調皮……你都能接受,都會給出“有你這個女兒,我很富有”的資訊——那麼,如果她手裡捏著糖水冰棍,她會無比珍惜地吸了又吸,而不是去緊盯著別人手中的哈根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