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資訊科技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的教學設計

才智咖 人氣:1.19W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資訊化的推進,新課改下資訊技術與學科整合,由於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益,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因而得到了廣泛運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資訊科技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的教學設計,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2017資訊科技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的教學設計

  【1】資訊科技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的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數的認識》是總複習的起始課,教材通過一組討論題(7小題),喚起學生對整數和小數的知識的回憶。重點複習整數和小數的意義、讀寫法、十進計數法、小數分類等知識。而後又通過一組練習題(6題),補充鞏固這部分知識。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我想讓學生在第一複習課時要喚起復習意識,並引起對複習方法的關注。通過“數的認識”整理複習,讓學生對國小階段所學的“數”有整體的把握,在腦中形成知識的結構圖,並且自己嘗試運用不同的呈現形式來表示所學“數”之間的聯絡與區別,如:框架圖、文字描述、圖表式等。更重要的是從中學會一些整理複習的方法。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為學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識的時間和空間,在個人反思、小組合作、班級交流和教師指導下不斷提升學生的認知結構。在複習的過程中,不斷積累複習活動的經驗,引導學生逐步養成整理回顧和反思的習慣,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所以我將小數的讀寫、大數的改寫等知識放到下節課重點複習。

【學生分析】

複習前及複習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師對學生真正的瞭解,特別是學生真正的困難。雖然“複習”這個詞對學生來說一點也不陌生,但是通過我們對學生的前測情況來看,學生並非完全瞭解“複習”的真正內涵。總複習涵蓋的知識容量多、跨度大、時間長,所學的知識遺忘率高;學生不僅有對知識的遺忘,複習的方法也不成體系。面對六年的數學知識,學生會感覺知識太多、太雜,無從下手。在數的領域中,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比較片面,而且對於數與數之間的聯絡並不清楚,僅僅侷限於自己比較經常使用的數,例如:對於分數,他們熟悉的多是正分數,而負數又多是負整數等等。因此需要複習和回顧有關數的意義的理解。於是,我們把目標定在了對學生複習意識以及複習方法的培養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具體的情境中,回顧和整理國小階段所學習的數,溝通各種數之間的關係,進一步弄清概念間的聯絡與區別,構建數的認識的知識網路;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數的擴充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會用數來表示事物並進行交流;結合具體情境系統複習整數、分數、百分數、小數和負數的意義,熟練掌握這些數的讀、寫法、小數的分類等相關的知識。

2、過程與方法:經歷學習過程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數感,逐步養成整理回顧和反思的習慣,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體會數學的魅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1、回顧和整理國小階段所學習的數,溝通各種數之間的關係,進一步弄清概念間的聯絡與區別,構建數的認識的知識網路。

2、結合具體情境系統複習整數、分數、百分數、小數和負數的意義,熟練掌握這些數的讀、寫法、小數的`分類等相關的知識。

【教學準備】

1、學生每人蒐集一條有關數的資訊,閱讀數的起源相關知識,並可以製成PPT。

2、老師教學所的PPT課件。我們在電腦教室裡上課

【預設教學過程】

一、 在“薄——厚——薄”的談話中——喚起復習的意識,明確複習意義

師:(課件出示華羅庚的影象和簡介)華羅庚老爺爺是世界著名數學家,大家想知道華爺爺是怎樣讀書的嗎?(課件出示:書要能從薄讀到厚,還要能從厚讀到薄。)該怎麼理解這句話呢?像這樣的數學書(師手舉一本數學課本),我們在國小階段讀了多少本?

師:是啊!已經讀了12本了,這是一個由薄到厚的過程。我們能把這12本書的內容都記下來嗎?顯然不能!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生:我們應該向華羅庚爺爺學習,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提煉,也就是把書由厚讀到薄。

師:說得好!從現在開始,我們要進行國小階段的總複習,也就是對我們六年來學過的知識進行消化、提煉。今天,我們要複習的內容是:數的認識。(板書該課題)

二、在“回顧——整理——運用”的過程中,展開復習活動

(一)收集生活中有關數的資訊,分類整理。

1、同學們,從今天開始我們就正式進入國小階段的總複習。大家都知道,“數”在數學世界裡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現實生活中,也無處不在,誰能舉例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用數表示的資訊?

學生用自己收集到的資訊說明,說明資料所表示的意義,老師側板書。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蒐集的數,在回顧的基礎上進行分類,讓學生在回顧中梳理知識。另外,在分類過程中,多樣化的分類為知識整理進行了很好的鋪墊,分類的過程也是教師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的過程,通過師生對話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梳理。】

2、整個國小階段,我們學習的數是不是都在這裡?還有沒有補充(完善板書:整數、自然數、分數、小數、百分數、負數、)

(二)瞭解數的發展過程,加深對數的理解與認識。(教學課件展示)

不知同學們還有沒有印象?我們在認識學習這些數的時候,就要大家對它的產生和發展作過調查和了解,你知道這些數是如何產生的嗎?如果我現在要你們根據這些數的產生順序排序的話,你會嗎?

l 原始社會,由於計數的需要產生了自然數的概念,隨著文字的產生和發展,出現了記數的符號,進而建立了自然數的概念。

l 隨著生產、生活的需要,人們發現,僅僅能表示自然數是遠遠不行的。如果分配獵獲物時,5個人分4件東西,每個人人該得多少呢?於是分數就產生了。中國對分數的研究比歐洲早1400多年!

l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又發現很多數量具有相反的意義,比如增加和減少、前進和後退、上升和下降、向東和向西。為了表示這樣的量,又產生了負數。正整數、負整數和零,統稱為整數。如果再加上正分數和負分數,就統稱為有理數。有了這些數字表示法,人們計算起來感到方便多了。

l 隨著文化的發展,十進位制記數法的使用;分數概念的不斷完善,便產生小數,即不帶分母的十進分數。小數的出現標誌著十進位制記數法從整數擴充套件到了分數,使分數與整數在形式上獲得了統一。我國對小數的認識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

(三)構建知識網路體系,查漏補缺。

1、通過對數的發展順序的瞭解,對於各數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絡與區別,你是不是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呢?下面,我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請你們根據自己對數的理解,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出一份“數的認識”知識網路圖。

(1)獨立思考,分組進行整理。

(2)全班交流,展示彙報,構建知識網路圖。

  【2】資訊科技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認識“炭”一個生字,會寫“紫、炭“2個生字,結合課文理解”破曉、微細、漂橫、流螢“等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