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1.2W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和高校的擴招,大學生就業問題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但當社會各界都在積極尋求就業解決辦法的同時,女大學生群體卻遭到了忽視,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女大學生是社會生產和人類生產的承擔者,她們的就業狀況如何直接影響了她們在未來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直接影響到和諧社會建設的程序。為了全面瞭解和掌握當前**市女大學生就業狀況,推動女大學生就業難這一問題的解決,2009年上半年,**市婦聯組織全市女大學生村官對本市女大學生就業情況進行了一次調研。本次調研採取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深入調查分析,並提出了一些對策。

女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研報告

一、**市女大學生就業的基本情況

據統計,本次被調查的女大學生年齡均在22-27歲之間,所學專業涉及文祕、農學、英語、醫學、經濟學、電子計算機等各個專業,絕大部分女大學生為省內畢業生,35%的學歷為本科,61%的學歷為大專。調查結果顯示,本科及其以上學歷的女大學生就業崗位有65%與所學專業對口,33%與所學專業基本對口;而專科畢業的女大學生就業崗位只有30%與所學專業對口,51%與所學專業基本對口。從調查問卷上顯示,85%的女大學生初次就業月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初次就業月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僅佔3%。

二、**市女大學生的主要特點

(一)個人素質不斷提高。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我市女大學生中,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及計算機等級考試的佔76%。在校學習期間擔任過學生幹部的女大學生佔總人數的一半以上,且和男生相比,就擔任學生幹部的情況而言,女大學生工作認真踏實、細心周到,組織能力、溝通能力、交往能力普遍較強。可見,女大學生的總體素質偏高,而且大都比較自信地認為當前畢業的女大學生某些方面甚至超過男生。

(二)就業態度越來越積極。調查結果顯示,97%的女大學生已經多次參加招聘會、多次投遞過求職簡歷,就業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女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不再一味地依靠父母、親戚、老師的幫助。從調查問卷中瞭解到,女大學生大多選擇先就業再擇業,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電腦知識的普及和女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使得類似文祕類的工作大部分女大學生都能勝任。二是女大學生工作中獨有的謹慎、細膩和溫柔,使得一些類似辦公室接待、檔案整理等專業性不強的工作都很適合女大學生選擇。但在求職過程中,女大學生尋找工作的時間和投遞簡歷的份數多於男生,而獲得面試機會卻少於男生。通過了解,男女大學生簽約意向數量上男生多於女生。不論最後找到的工作如何,女大學生尋找工作付出的努力要高於男生。

(三)自主創業意識明顯增強。調查結果顯示,有60%的女大學生選擇了想過自主創業,並且希望得到政府及社會有關部門的幫助。這說明女大學生就業視野已較為開闊,綜合素質也有較大的提高,自信心明顯增強。這既是女大學生面對競爭激烈的嚴酷就業環境所作的積極應對,是當代女性自主意識覺醒的最好印證,也是對國家出臺的鼓勵大學生創業的信貸支援、稅收優惠政策的良好反應。

三、女大學生就業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整體就業形勢嚴峻,帶來女大學生就業難。近年來,各大高校連續擴大招生規模,而人才市場需求並沒有擴大,尤其是高科技的不斷研發和在相關領域的應用,使得許多崗位所需人員相對減少,勞動力供過於求的矛盾突出。此外,女大學生畢業人數逐年增加,而整個社會能

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增長緩慢或是基本與往年持平,這顯然加大了畢業生之間的競爭,導致了勞動力市場供過於求的現實,為用人單位人為地抬高就業門檻、設定性別限制提供了條件。再加之去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許多公司和工廠面臨經營困難或倒閉的困境,導致許多女大學生被迫失業或面臨失業,就業壓力更為加重。

(二)女大學生在職業的選擇上存在誤區。就業期望值較高,就業成功率較低。調查結果顯示,在對工作性質的選擇上,我市有69%的女大學生選擇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對選擇單位重點考慮職業穩定、有良好的發展空間、有社會保障,就業仍然集中在文祕、財務、公關、行政、老師、護士等。可見相當一部分女大學生不願意到條件艱苦的基層鍛鍊,她們也沒有勇氣和信心投入到高收入、高風險的行業中去。有的女大學生受陳舊的就業觀念束縛,寧願放棄自己的專業,也要追求體面、收入高的工作,這無疑延長了她們求職的時間,增加了她們就業的難度,導致了她們在擇業中“高不成、低不就”。過高的就業期望值已成為女大學生順利就業的一道障礙,往往會給女大學生帶來更多的失落,也造成了女性人才的失衡和浪費。

(三)求職過程中遭遇性別歧視。調查中,在問及女大學生就業是否存在被歧視現象時,95%的人回答是求職過程中存在男女不平等的情況。在市場經濟 條件下,用人單位很注重投入與產出的成本核算,由於女性自身的生理特徵,女大學生要懷孕、生育、負擔家務,而且女性退休年齡比男性早,需要企業投入更多的養老保險金,這必然會增加用人單位的成本費用。很多女大學生反映用人單位在招聘人員時有限制規定,致使女大學生失去一些就業機會。因性別原因遭受用人單位多次拒絕後,女大學生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壓力,許多女大學生對自己能否找到合適的工作而擔憂,甚至怨恨自己為什麼是女生,但對這種性別歧視又無可奈何。儘管我國的法律法規都明確規定婦女享有平等的就業機會和選擇職業的權利,但在實際操作中,這些法律法規都沒有明確規定就業歧視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無法對用人單位或明或暗的性別歧視起到應有的約束作用。

(四)部分女大學生缺乏工作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我們在調查中瞭解到,因為缺乏工作經驗而被用人單位拒絕的女大學生高達一半以上。許多用人單位認為部分女大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好於男大學生,但實踐動手的能力卻低於男生。再加之女大學生在校期間注重理論知識學習,忽視實踐課、實驗課等鍛鍊機會,導致男女大學生在實踐能力上出現了差異。此外,部分女大學生將課餘時間用在服飾、化妝、美容、注重穿著打扮上,使得她們較少讀報,不關心時事政治,對參加校園活動和擔任學生幹部不太熱衷,忽略了知識的積累、視野的開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綜合能力偏低導致女大學生自信心不足而在應聘中處於被動。在問及對當前畢業的女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時,59%的回答是女大學生不如男大學生。可見,缺乏工作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影響了女大學生就業成功的機率。

(五)就業主渠道作用發揮不夠充分,不平等競爭加劇。從問卷統計情況可以瞭解到,目前女大學生的求職途徑已呈現出多元化趨勢,招聘會、網路招聘等逐漸興起,但人才交流市場的主渠道作用發揮的還不夠充分,社會關係仍在女大學生求職過程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這就給女大學生就業帶來了許多不平等因素。調查顯示,僅有20%的女大學生通過到人才交流市場參加招聘會獲得就業崗位。從未來就業市場規範化的趨勢看,人才市場應該更進一步的體現就業主渠道的作用,規範的人才市場可以遏制一些用人單位性別歧視的規定,更能使大學生就業實現公平競爭。

(六)高校專業設定不能適

應市場需求。目前,有些高校的專業設定與市場需求脫節,不能及時、靈活地反映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有的專業人才市場需求量很少,甚至已經趨於飽和,但有些高校卻仍在擴大招生。不少女大學生坦言,大學所學專業對現有工作並無幫助,更有甚者反映有些專業學下來是一種浪費。正如工廠產品不能“適銷對路”,“供過於求”一樣,高校專業設定的不合理加之大學生社會實踐失衡,造成人才的“積壓”,導致女大學生就業困難。

四、解決女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建議

為改善**市女大學生就業狀況,針對女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問題,結合我市的實際,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女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自信,勇於競爭。女大學生是就業的主體,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是競爭取勝的關鍵。面對嚴峻的就業環境,女大學生首先要端正心態,堅信男效能勝任的工作自己能做得更好,女大學生要敢於面對差距,勇敢地接受社會的挑戰,學會有效的“推銷”自己,以健康積極的心態去主動適應社會。其次要克服傳統觀念的束縛,自立自強,正確地看待和評價自己,充分發掘和發揚自身的優勢,敢於與男性共同競爭。第三要消除依賴心理和“要面子”的虛榮心理,針對劣勢,提高綜合素質,同時,要認識到女大學生就業難是一個社會問題。第四要降低就業的期望值,要面向基層。要了解目前在本市,機關、事業單位人才相對飽和,而一些基層單位人才缺乏,許多鄉村連一個大學生都沒有的實際情況,要志願到基層、到高風險的企業和中小企業就業。第五還應走自主創業之路。女大學生應充分利用好已出臺的政策,自謀職業、自主創業。要積極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使自己既有專長又博學多才;要抓住機遇,敢於實踐,更多地熟悉和融入社會,豐富和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動手能力,以優秀的才能在就業競爭中取勝。

(二)學校要有針對性的加強指導,提供就業機遇。學校是培育人才的搖籃,更是指導女大學生就業的'第一站,在促進女大學生就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是要根據實際,以市場為導向,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學校要在培養人才、制定教學計劃之前,積極研究市場,考察用人單位的需求,設定市場所需的專業,使女大學生所學專業能夠適應用人單位的需求,從而實現順利地就業。二是加大力度,培養“全才”而不。應鼓勵大學生輔修第二學位,將其培養成複合型人才。同時,要注重女大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和鍛鍊,通過實習,開展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提高女大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將其培養成應用型人才,從而增加女大學生的擇業範圍和就業機會。三是分類指導,多提供就業機遇。學校應為女大學生就業及時提供資訊,組織各種招聘會,實現學校與省內外人才市場資訊共享,降低女大學生就業成本。此外,學校在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時,應針對女大學生的特點,教育和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並給予面試技巧和心理疏導等指導培訓,以增強其就業的競爭能力。四是要大力向用人單位宣傳和推薦女大學畢業生。如前所述,就被調查的女大學生的個人素質情況而言,女生的學習成績普遍好於男生; 女生獲得各種證書的數量多於男生;女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並不亞於男生。因此,學校應當大力向用人單位宣傳和推薦女大學畢業生,特別是一些較為適合女性的工作單位及崗位。

(三)政府應當加強巨集觀調控,增加就業崗位。從根本上說,社會發展程度影響著女性就業。只有社會生產力水平提高了,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因此,政府應進一步解放思想,採取有效措施,調整產業結構,開發就業崗位,增加就業總量,改善女大學生就業的經濟環境,使女大學生獲得更

多的就業崗位。同時,從我市發展的實際情況看,應進一步做大做強花炮、旅遊等優勢產業,要抓住時機,吸引更多的資金和專案落戶**,從而帶動我市第三產業的發展,為女大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就業空間。此外,政府還應強化必要的巨集觀調控手段,如對去邊遠地區和條件艱苦的單位和行業工作的畢業生,在待遇和生活條件上給予優惠,還可以採取免還貸款等措施,鼓勵女大學生自主創業和到基層就業。

(四)健全法律政策體系,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加強對女性勞動權益的保護。問卷調查中,認為解決當前女大學生就業難的最有效措施選項中,選擇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兩性平等就業政策,並嚴格執法以及完善相應社會保障機制,普遍建立生育保險制度兩項的比例最高,佔到45%以上。政府應積極探索市場條件下促進女性就業的干預機制,並通過對相關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強制執行來切實保障婦女的就業權利。一方面要加大立法執法力度,健全法律政策體系,加強女性勞動權益的保護,通過法律手段消除性別歧視,創造一個男女平等的就業環境。除此之外,政府還應通過設定專門機構,用行政手段來保障平等就業,如在各級政府的勞動管理部門設立“就業性別平等”監管辦公室等,特別是在初具規模的勞動市場裡和定期的人才交流會上設定必要的監控視窗,及時處理各種性別歧視的投訴,保護女性的勞動權益,幫助她們獲得合理的就業待遇。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機制,以利益導向促進用人單位招用女大學生,增加女性的就業機會。政府還應把女性生育問題提高到人類自身的再生產與社會的再生產的高度來認識,在全社會倡導樹立女性生育不是私事而是社會責任的觀念,肯定女性生育的社會價值。

(五)建立完善的就業服務體系,為女大學生就業創造良好的環境。要建立政府、人才市場、用人單位、高校四位一體的就業服務體系。政府要進一步完善就業政策,制定出臺針對女大學生就業的優惠政策,鼓勵建立社會中介組織,規範就業市場;各類人才交流市場要加強管理,舉辦更多更好的招聘會,對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要嚴格把關,防止出現性別歧視;用人單位要定期、及時地釋出招聘資訊,使女大學生擇業有的放矢,為大學生提供實地考察和實習的機會;高校要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主動與用人單位聯絡,加強對女大學生的求職訓練,幫助女大學生就業。除此之外,要暢通女大學生就業渠道,提供全方位就業服務。要發揮勞動、人事、婦聯等部門的作用,為女大學生提供便捷有效的就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