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15篇

才智咖 人氣:2.52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徵文打過交道吧,徵文具有主題鮮明、內容清楚的特點。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徵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15篇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1

誦讀經典,是中華民族對青少年進行啟蒙教育特別是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有利於引導青少年鍛造人格,塑造品德。近期,我們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國小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縣中國小校開展了敬老、孝老活動,即,要求學生回家幫助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為老爺爺、老奶奶端一碗飯,倒一口水。為使活動紮實有效的開展,我們通過誦讀經典,使中國小生思想受到教育,心靈得到感化。

一是創設誦讀氛圍,增強吸引力。在中國小校、幼兒園,推廣經典上牆,以經典名言為主題的宣傳字畫赫然醒目,利用閱報欄、黑板報登載古典內容,在教室走廊、宿舍、餐廳、櫥窗張貼通誦易懂的古詩句及名言警句,使學生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薰陶。

二是分類施教,把握階段性。我們要求幼兒園和國小低年級學生主要誦讀《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只求背誦,可作一般理解,國小高年級學生和中學生要求背誦《論語》,引導他們在誦讀的基礎上理解經典內涵,用先賢訓誡昭示做人、做事的道理,規範自己的言行。

三是堅持每日一讀,學玩一體,寓教於樂。如,北關示範國小自編的《習慣伴我成長》,注重國學經典教育與師生落實日常行為規範結合起來,倡導學生每週做一件對自己、對同學、對班級、對學校、對家庭、對社會有益的事情,任元漢國小自編的《孝道》一書,成為我縣各學校校本教材,學校被縣政府命名為孝文化教育基地,該校就是通過晨讀讓學生熟記理解,使學生內化為遵守校規校紀,誠心做事,誠實為人,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自覺行動。他們還把古典詩詞編成易學易唱的兒童歌謠、情景劇,讓學生身臨其境中學習和踐行經典。

四是加強家校合作,提高誦讀質量。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宣講走進經典古詩文的重要性,取得家長支援,家長和孩子一起誦讀古詩文,讓家庭、社會都成為學生誦讀經典的場所,使古詩文的誦讀由校內向校外延伸,營造家庭小課堂,社會大課堂,讓孩子盡情倘佯在詩詞的海洋裡,對開展經典誦讀活動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2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對我有恆大的影響,應為我一直無法懂得其中的奧妙,一直到我看了《西遊記》才知道。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起初我接觸他,是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媽媽的一個朋友送來一大箱的書,那位叔叔臨走前對我說:“你一定要看書哦,因為書中有寶貝哦!”我翻開了西遊記還沒找到“寶藏”就已經被書中的內容所吸引了:孫悟空大鬧天空,鬧得玉皇大帝拿他沒了辦法……

看完了《西遊記》後,我躺在床上沉思了起來:叔叔說的寶藏,我想就是知識吧!

隨後,我又看了幾本沈石溪的書,每一次看都有一種身臨其近的感覺,而且,越看越想看,讓我成了一條“小書蟲”在“知識海洋‘中暢遊,知識就像一座寶庫,要讀了才能有收穫。

其實說一句老實話,讀書也是一件有趣的事,要比你在電腦前”大開殺戮“好上一百倍,因為讀一個小時書可以讓你心靜下來,並且寫作上有提升,要是你玩一個小時雖然放鬆了,但一點沒學到不就等於浪費時間嗎?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如果沒有書那到處都是文盲,那科技就不像現在了。隨著生活速度變化,許多人忙的靜不下來看一本書,不過,我希望大家都能夠停下腳步來看一看書。

最後,我希望大家可以懂得誦讀我們的經典,傳承中華文化和美德!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3

中國,一個偉大、獨特、充滿東方神韻的國度,雄踞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在這塊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彙集了秀麗的自然美景、眾多的歷史遺蹟、豐富多采的文化,12億勤勞、智慧、好客的人民在這裡繁衍生息。

我只是中國一個不起眼的子民,但也深愛著我的祖國!

中國,我的祖國母親,我愛您!我愛您的“秀”,您猶如一位花枝招展的小姑娘,長城是您的動脈,青藏高原是您的脊樑,故宮是您潔白的牙齒,北京是您的心臟,桂林山水是您飄逸的長髮……您美的動人,美得無法形容。

我愛您的氣魄,您有著老人般的穩重,又有少年般的朝氣。

我愛您的胸懷,您有著動人的身姿,卻毫不吝惜地展現給子民們;您有著豐富的天然資源,又無私的留給後人;人們肆虐的從您身上索取,沒有回報,您也“一笑置之”。

我愛您的勇敢頑強,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殘酷欺凌,面對中華民國政府反動派的瘋狂迫害,使母親您貧困交加,遍體鱗傷。但您沒有倒下,而是堅強的面對,終於有一天,您重新煥發容顏,又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令世人震驚,使那些“外國佬”們刮目相看!

我愛您的“雄”,中國地圖之形像一隻雄雞,而現在的您確是一隻名副其實的“雄雞”,從加入WTO到申奧成功,從“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到奧運會的英勇奪冠,都在世界證實了您的地位,您的尊嚴!

我的祖國,我的母親,馬上又要迎來您的55歲生日了。這個日子應是燦爛的,這一天應是難忘的,因為12億華夏兒女都為您祝壽。我——您的一個不起眼的女兒,謹以少先隊員最崇高的敬禮向您致敬,祝您生日快樂,興盛昌隆!相信我,十幾年後,我會用一份最珍貴的禮物回報您,我的母親!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4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陣陣朗朗地讀書聲從我們國學班傳來。國學班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知止堂。知止堂是由一位熱愛國學的媽媽,為了孩子學習經典文化而創辦的,所有的老師都是義工,利用休息天給我們義務講課。

每個星期天下午,我懷著快樂的心情參加國學班。老師讓我們大大小小三四十個孩子伴著古箏曲齊聲朗讀《弟子規》、《論語》、《笠翁對韻》,讀得好的話,還可以像個小老師一樣領讀呢!國學班的胡老師可疼我們了,怕我們讀久了累,中途還給我們講《二十四孝》的故事,好讓我們邊聽邊休息。

《弟子規》一句就三個字,很快就會背了,可是有些話我還不懂什麼意思。有一次爸爸在外面酒喝多了,醉得像一攤爛泥巴,被兩個叔叔連扶帶抬送回家,在家門口畫了幾個“八”字怎麼也進不了家門,我覺得又心疼又好笑。突然明白了《弟子規》裡的一句,第二天認真地對爸爸說:“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爸爸欣慰地抱著,我在我臉上狠狠地親了一口。《論語》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對話,讓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心胸變得開闊多了。偶爾,小肚雞腸的時候,彷彿聽到孔子在我耳邊喃喃地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最優美的就數《笠翁對韻》了,它平仄相對,讀起來朗朗上啊!國學經典像甘甜的雨露滋潤著我的童年,像溫暖的陽光陪伴我茁壯成長。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5

以千年文明為伴,與中華經典同行。誦讀經典,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體會語句中的精華。

讀完了《經典誦讀》,我受益匪淺。它讓我知道了如何修身做人,如何為人處事;讓我知道了要珍惜時光,讓我明白了要努力學習……《經典誦讀》中,每一句話都蘊藏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細細地去品味,總能從其中悟出一個道理來。

“螳螂捕蟬,豈知黃雀在後?”讓我明白了不要只顧眼前的利益,而不顧一切;“世上無難事,只怕不專心”,讓我懂得了只要專心致志,朝目標奮發,就不會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乞丐無糧,懶惰而成”,告誡了人們要勤勞,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不能懶惰;“積錢不如積德,閒坐不如看書”,讓我知道了不要虛度時光,要多幹些有意義的事,讓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滿意義;“勤奮讀,苦發奮,走遍天下如遊刃”告訴了我,只有多讀書,才能出人頭地,才能在社會中立足;“船大不怕浪高,志大不怕艱險”讓我知道了有遠大的志向,就不能害怕眼前的困難與艱險。

“人心齊,泰山移”,告訴了我要與朋友團結一心,共同進取,任何困難都攔不了我們;“欲知天下事,須讀古今書”,令我明白了書能給予人知識,要多去閱讀;“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要落後”令我明白了只有多學習才可以取得進步;“饒人不是痴漢,痴漢不會饒人”告訴我,當別人犯下錯誤時,要懂得寬容、理解……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6

在假期裡,我觀看了由山東少兒頻道播出的“國學小名士”。看那朗朗上口的詩詞,將我帶入其境,讓我去感受,感受詩中的苦,詩中的樂;看那寬大的衣袖,又將我帶到古代,傾聽那鏗鏘的音韻,感受那高山流水帶來的美,用心享受那朗誦經典時與詩融為一體、情不自禁的動作。

《三字經》在我看來是教我們如何做人,盡善,盡孝,盡忠,還有人生的道理等它將這幾類等都編成三個字的型別,如“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人最初本性是善良的。

《百家姓》原本是一個書生所編撰的一本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正如趙孫錢李,周吳鄭王。其中周便是我的姓氏,雖然排在第五,但比起五百零四個姓,我的姓也算名列前茅了!

《千字文》是一本公認為編得好的識字書,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成為世界上現存出書最早,使用時間最久,影響最大的識字課本。其內容包括天地、歷史、人事、修身、讀書、飲食、居住、農藝、園林、以及祭祀等文化活動。如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意思是蒼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黃色的,茫茫宇宙遼闊無邊。除了這些,還有許多古詩有唐詩宋詞元曲、二十四孝、歇後語、諺語、漢子等。這些都記錄著偉大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記得小時候就背過《千字文》,如今,也只會背幾句了,爸爸說,看來,文化對我的薰陶還是不夠濃,況且,溫故而知新,我也沒有做到,看來我還要多瞭解中華的傳統文化,也要隨著世紀的發展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子子孫孫,到我們年過花甲的時候,也能拿著古詩文,用心體會這些優良的文化知識!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7

千年的悠久歷史,讓優秀的民族精神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孕育了深厚底蘊的華夏文明。我們怎麼會看到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這些寶貴的“寶藏”流失呢?於是齊魯網舉行了《國學小名士》的節目。

《國學小名士》中每一小選手都能夠熟讀、熟背很多的古詩,只有你隨便提一個字,他立馬就能說出帶有這個字的古詩。就像詩人杜甫說的那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小名士們精彩的表現折服了在場的評委及觀眾們,大家也同時經歷了一次次心靈的震撼與洗禮。使我感受到了詩詞的魅力,領略了他們的風采。

在被他們的精彩表現所震撼的同時,仔細想想我們也能像他們一樣嗎?能。只有我們堅持不懈地去讀古詩和古文,去細細的品味我們中國古代詩歌的魅力與風采,多瞭解,多讀古書和古代的一些知識,那一定能向他們那樣。所以,我要從現在做起每天讀一篇古文,背一首古詩,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想光有這些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良好的美德才行。閱讀經典傳承美德更為重要。《國學小名士》中的每一位小選手都有良好的美德,比如說隨手撿垃圾,幫助同學等等。我們自古就有良好的美德比如說《孟子·告子下》中提到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滕文公下》提到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這些名句,都是經典當中值得我們細細學習和實踐的。

最後我想說:讓我們一起做一個閱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知識豐富,有良好美德的人吧!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8

“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誦讀經典,爭做博學少年。”

揮汗如雨,金桂飄香,在這個喜悅的季節裡,讓我們掀起誦讀經典的高潮,弘揚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我們更好地認識經典文化,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經典的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園。中華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名族精神,記載著中華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經典文化的結晶,是建設文明社會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情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國國學經典,文化蘊含豐厚,蘊藏著豐富的文明禮節和做人道理。如《論語》中所記載的孔子的許多循循善誘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為至理;也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在《孟子》卷十二的“丹之活水”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孟子否定了他的說法。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令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這件事講了白圭總自以為是,自私自利,只圖個人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到別人身上,自私自利的表現。孟子則用和藹的態度、尊敬的言辭批評了白圭自以為是、以鄰國為壑的錯誤做法,體現了孟子的仁愛思想。

主要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有一顆仁愛的心,處理事情的時候既要有利於自己,又要有利於鄰居,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的一首《遊子吟》體現了母愛的偉大、無私。母愛如空氣,陽光和水,擁有他就擁有了世上的珍寶,什麼也不能換取,她卻讓平凡的生活充滿色彩。但沒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寶,也不過是一堆貨物而已。母愛神聖、淳樸,只求給予,不求回報。但我們一次次的辜負她,只求索取,不求報答。可惡的我們卻將母親一聲聲甜蜜的問候當做一次次煩躁的嘮叨,將母親一次次的關心當做是一種施捨、、、蒼天無情,世間萬物,唯獨將母親漸漸變老。“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如此孝順的孔融,一個只有四歲的小孩都知道孝順和謙讓。孝順是一個人的品德,謙讓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

當今社會發展較快,但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素質越來越低,都遺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現在一個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會做到孝順和謙讓。好聽的話語誰都會說,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做呢?語言在行動面前往往都是蒼白的。經典文學都是易學難行。放眼望去,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古代詩人雖然生活貧困,但精神的財富戰勝了生活的貧寒。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財富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氣。經典誦讀可以提高我們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養,通過誦讀經典可以使我們瞭解中華文化歷史,豐富我們的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讓經典浸潤人生,傳承國學文明。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9

書,是一罈陳年老酒,甜美韻香;

書,是一幅傳世名畫,精美雋永;

書,是一首經典老歌,輕柔溫婉;

書,是一方名貴絲綢,細膩光滑。從小,我就與書結緣。幼時,我被厚厚的一本《安徒生童話》吸引,每當深夜,我就拉著母親給我講書中的故事,隨後,母親那溫柔的聲音伴我進入甜蜜的夢香。那精彩的故事情節更是在夢中迴盪著,迴盪著......我看見醜小鴨變成了美麗的天鵝,聽見了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在森林裡追逐嬉戲的聲音,也被賣火柴的小女孩悲慘的命運感動得留下了熱淚......在這一則則捫人心絃的童話中,我懂得了美與醜,正義與邪惡的真諦。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人類最好的老師。它教導我們怎樣做人,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等這些中國古典名著使我領略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格林童話》、《湯姆大伯的小屋》等這些優秀的外國文學名著讓我感受到了與眾不同的外國語言用詞。種子沒土,就不能發芽。如果沒有雨水,彩虹就不會燦爛。就像我,沒有書,好像我的生命就少了亮麗的色彩。書!你太神奇了!

在我那小小的房間內,最珍愛的東西莫過於書架上那一摞一摞的書籍。從天文到地理,從科學到藝術,從醫藥到生活,各種各樣的書籍都有。你瞧,有《大眼看世界》,《百科全書》;還有《一千零一夜》,《愛的教育》;也有中華傳統叢書,如:《增廣賢文》、《三十六計》、《唐宋傳奇》、《百家姓》等等;更有我喜愛的《中華上下五千年》……書!你太神奇了!

而在我家,書籍更是增進與家人之間交流的一劑良藥。每當吃完晚飯。我們總會坐在一起看書。此時,家裡會變得格外安靜,我們都各自沉浸在書的海洋中。每當遇到難解的問題時,我們就會一起討論。我看書時,旁邊總會放一本摘抄本,看到好的段落朗誦3遍還不過癮的時候,我便會把它記錄下來。讀書不僅讓我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還更多了一條我與父母之間溝通的橋樑。

書!你太神奇了!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10

假期裡我觀看了經典誦讀節目《國學小名士》。比賽以“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為主題,有三個環節,分別是“我愛記詩詞”,“名家對對碰”和“美德大考驗”。節目把傳統經典中的正能量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讓人受益匪淺。

節目第一關“我愛記詩詞”,我看了之後,不禁感嘆:啊!太難了!能答上來的選手,絕對是下過一番苦功夫準備過的啊!但選手們都能對答如流還不重複,我心中不禁升起了一份敬意。

最讓我難以忘記的選手是周榟童、劉康寧、陳韻竹和宋文曉,他們每人運用詩詞各自做了有特色的自我介紹後就開始了比賽。小選手們巧舌如簧,在緊張的氣氛中靈活地做答詩詞。尤其是周榟童小朋友,三年級的小妹妹來和國中高中的大姐姐比拼,著實讓我為她捏把汗呀,雖然背誦詩句沒有別人多,但沉穩的狀態實在讓人佩服。他們對國學的熱愛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小妹妹真是為我做了個榜樣啊。

第二環節“名家對對碰”中,選手們有的穩中求勝,有的大膽挑戰,題目不同,但精彩紛呈。

第三關“美德大考驗”是出現一個考點,如撿紙團、抄試卷……是考驗選手是否能傳承國學美德。當我看到一個“撿紙團”的考驗時,心中不覺一驚,四個人,只有一人撿起了紙團!小選手們的表現讓我陷入了沉思。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呢?他們的表現讓我明白了學習國學最重要的是要“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啊。知是行的開始,而行是知的完成,知而不行是未知啊,要相輔相成才行。看著看著,我心裡暗自打算著:嗯,如果是我,一定會遵守規則的,保護好我的勞動果實。這時腦海裡又冒出一個小人對我說,這並不是重要的考試啊,而且我們都是一起比賽的隊友啊,應該互相幫助才行啊。就在腦海裡的小黑人和小白人要打仗的時候,評委老師說了,孔子曰:“要以直報怨,並不能以德報怨。”要先判斷問題的原則,再採取措施,要多角度的看待他才行啊。我又明白了,助人為樂也要分場合的,嚴肅的考場上是不能作弊的,我們應該幫助他學習,而不是告訴他答案。

看完每場比賽,我都會深刻的反思著生活中的自己,無論是自己的國學積累,還是美德修養,都需要很大的提升空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今後,我將努力學習中國博大精深的國學,並且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爭做一個真正的“國學小名士”。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11

在這個資訊飛速發展的時代,人被會被新潮的網路用語吸引,而忘記去品味詩書的妙趣,而"國學小名士"卻喚起了我們對經典的探尋,對美德的傳承!

歷史如同夜空中劃過的一道流星,只是一瞬間,而詩詞卻讓美成為永恆。詩詞,就是中華文化中的排列整齊的顆顆珍珠,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更是指引我們前行的燈塔!

通過這次比賽,可以看出每一位選手都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在僅有一字提示的情況下能夠喚醒腦中踴動的詩詞,在比賽過程中做到臨危不亂,對答自如。我最欣賞沂蒙老區的謝奕辰,她是一個不去計較成敗的人,不會因失敗而影響個人對國學經典的喜好與學習。

當一個人真正沉醉在詩賦的世界裡,就達到"無我之境,以物觀我,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之境界,忘記是比賽,忘記要獲勝,只是幾位學士在交流心得,吐露真情。在被規則層層捆綁的世界,閱讀經典總能求得當下沒有的自由,暫時拋下瑣事,試著體味浩瀚無聲,這逃脫於時空外的孤獨未必不是賞心樂事。

詩詞,是歷代文人智慧的結晶,我們所要做的,不是把他們像晶石一樣封存起來,而是學習傳承。古代有鑿壁借光的好學,聞雞起舞的勤奮,懸樑刺股的決心……。而這些精神是我們現在社會所欠缺的,也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

傳承中華國學,不僅要懂國學,還要行國學,最重要的就是踐行在實際行動中,真正做到與人為善。

掌握和熟悉禮儀,就可以做到觸類旁通,待人接物接物恰到好處。禮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在國學中可謂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孟子曾說過:"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環侍老。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貴於獸者,從有禮也"的孔融讓梨。忘不了"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的陶母拒魚。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朱衝還牛。

學習國學,傳承國學,就要"由外而內,由內而外"。所謂由外而內,是說將國學中的抽象的道理,具體方法記在心裡,是知識得到豐 富; 所謂由內而外, 便是將從國學中學到的道理、 方法融入進生活中, 使人格得到昇華。要把"學"記在腦子裡,把"國"記在心裡。

國學國小士們向我們踐行了真正的中華國學,掉在地上的廢紙,僅有的美味龍蝦,陌生人向你借錢,撿或不撿,讓或不讓,借或不借都只是一剎那的決定,如果你選擇了是,禮儀的萌芽就會從你心中種下 ,久而久之便成習慣。

禮貌是一種習慣,他體現著人們的生活態度;禮貌是一種精神,它體現著人們的風貌。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12

《三字經》、《詠鵝》、《論語》、《遊子吟》……一首首感人的詩詞,一句句婉轉流長的吟唱,激起了同學們誦讀經典的熱情。 12月21日 ,和安裡國小組織開展了“誦讀經典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國學經典誦讀展示彙報會。展示彙報會以集體朗誦、舞蹈、獨唱、快板等形式多樣,異彩紛呈,讓同學們欣賞了經典名著帶給孩子們無限遐想,大大豐富了校園的文化氛圍。

在比賽活動中,誦讀古典詩詞的同學個個精神飽滿,聲情並茂,他們以優美的語言為大家誦讀了名家們膾炙人口的傳世美文。低年級的同學童趣盎然,中年級的同學悠揚委婉,高年級的同學氣勢磅礴,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朗誦才華。其精彩的表現折服了在座的評委及師生,大家也同時經歷了一次次心靈的震盪與洗禮。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師生參與熱情高漲。通過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從教師到學生,我們都深刻體會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師在經典誦讀聲中,變得更加的善解人意,心靈更加陽光,工作更有精神;孩子們在經典誦讀聲中,變得更加的規矩,可愛,有禮有節,可以說經典誦讀在和安裡國小已形成規模,初見成效。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13

華夏,這方塑造了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土地,在幾千年的叱吒風雲中,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深沉於傳統經典中的大智大勇,不僅滋養了我們的祖先,也澆灌著我們這個日益強大的民族,留給了人們太多的經典與回味。滾滾長河,流淌不息。在這些經典背後留下了多少蕩氣迴腸的故事:或深沉凝重,或感人肺腑,或悲壯屈辱,或大義凜然……

可能在現代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許多青年人更喜歡現代化的事物,要知道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國學經典可以讓我們炎黃子孫時刻銘記這種精神,讓其熔鑄入我們的心靈。因此我們要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在我們這些青少年中紮根,開花,結果,更要成為我們民族昂然前行的動力。

經典誦讀,有利於鍛造我們堅強的意志。蘇東坡之所以能在任何困難環境中保持一種樂而忘憂的偉大情懷,成為世人敬仰的文學大師,就因為他從儒釋道三家的思想精髓中吸取了營養,並內化成為一種屬於蘇氏思想性格的美質,鍛造了非常健全的人格精神,內化為一種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蘇東坡的這種文化積累與思想昇華,正源於他年輕時候對中國經典文化的多元吸納。

經典誦讀,有利於我們磨練健康品質。吟誦著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聆聽著他一生的坎坷不平、艱辛不已,會激起人們最震撼的心靈感觸,面對挫折不氣餒。孟子說道:“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要是記起這樣的話,就會認為自己是有用的人,一定不會自暴自棄,還會勇於承擔一切困難與艱辛。

在生活中,我們要時刻謹記《尚書》中的“滿招損,謙受益”;時刻謹記《論語》中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時刻謹記《荀子》中的“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經典名著時刻提升著我們的修養,幫助我們瞭解文化,沉澱自己的心靈,教育我們如何處事做人。閱讀經典著作,以其傳道之言,規範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修養,進而發揚、傳承我們的傳統美德,建設文明和諧的社會。

中華經典提高了我們的境界,擴充套件我們的視野;中華經典淨化了我們的心靈,是我們領悟到人生的.哲理;中華經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態度,讓我們從急近功力中擺脫出來。

讀前人經典,賞先人風範,他們的一言一行,都給我們以啟示,他感染著我們、充實著我們、改變著我們……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14

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電腦,電視幾乎家家都有,可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詩歌,還能家喻戶曉嗎?

倘若你要問我“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學作品以億萬計,數不勝數,究竟何為珍品?”我定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在我的眼裡,就是那渾然天成、字字珠玉的經典文化古詩詞。”

瞧,唐詩宋詞和五言七絕玩的多歡啊;四言詩經和五言古風配合得多默契呀!

他們或短小精煉,或深沉悠長;或清新淡雅,或凌雲健筆。

倘若你要問我“為何古詩詞如此難以背誦?”我會告訴你,幼年時的我也有相同的疑惑。在我上國小低年級的時候,對我而言最最困難的就是背詩了,我那時根本不關注詩句的翻譯,只知道死記硬背。特別是背七言律詩的時候,更是讓我苦不堪言:“這簡直堪比登天啊!”

到了國小高年級時,我終於恍然大悟,原來詩詞的下面還有翻譯啊!

怪不得這麼那麼難以背誦呢。於是我每次背誦古詩詞時,都會結合詩句的翻譯與詩詞的情境在腦海裡描繪出一幅幅畫面,把整個詩篇貫穿成一個小故事。就這樣,詩詞不僅成為了我的愛好,還成了我的主要得分點。

上了中學後,隨著文言文的逐漸增多,背誦又成為了我的一大難點。於是,我通過強大的網際網路又瞭解到了一個方法:結合課文,在網上搜索他人的朗誦及與課文有關的電影、書籍等。說幹就幹,在我做完這些任務之後,詩詞果然好背多了。

可我並不限於此,於是,我便一直想找一些詩詞比拼的節目,於是,我意外的發現了《國學小名士》欄目。裡面的哥哥姐姐們知識儲備量非常多,在成為我的榜樣的同時,又讓我學會了一種記憶方式:找關鍵詞。

那麼,現在你明白了嗎?如果想要做到既保質又保量的背頌詩詞,就要結合詩詞的翻譯、書籍、意境、朗誦和關鍵詞。

做到誦讀經典很容易,下至六歲孩童上至八十老翁,只要識字,便都可以做到。可傳承美德呢?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且特別重視禮節,中國是一個講求仁、義、禮、智、信的國家。這幾點或許從六歲孩童至八十老翁都知道,但又有幾人能達到呢?我們是否像孟郊一樣擁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心呢?我們是否像文天祥一樣懷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氣魄呢?又是否像周敦頤一樣明知人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精神呢?

詩人眾多,詩風自然也就多。我喜歡李白詩風的雄奇豪放,想象力的瑰麗豐富;杜甫的沉鬱頓挫,憂國憂民;白居易的平易通俗,明白易懂……星夜長河,天上的星星數以萬記,每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星星。星星有明有暗,要想為閃亮,便要好學習。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15

在21世紀的今天,科技高速發展,社會狀況日新月異。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正跟隨並推進世界發展的步伐;而我們,作為炎黃子孫,在努力融進現代化的同時,耳邊是否還聆聽著兩千年前,來自孔孟聖人的教導,腦裡是否還裝著仁、義、禮、智、信,骨子裡是否還凝聚著龍的傳人與生俱來的知與行的能力。這是個令我們深思的問題。

有著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我國,從傳說中的炎帝黃帝開始,便萌發出文學智慧的嫩芽。我們一遍一遍的揹著《三字經》《弟子規》,沐著聖人的光芒長大。我們一點點嘗試讀懂那字字珠璣的文言文,感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自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寧靜致遠;體驗“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道之難,“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無形相思;親睹陳皇后“忽寢寐而夢想兮,魄若君之在旁”的憂鬱纏綿,文昭皇后“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的美麗絕倫。

《誦讀小名士》裡有一個環節叫“詩詞對對碰“,出一到兩個關鍵字,選手背出含有關鍵字的詩詞, 詞窮便為輸。在總決賽裡,六個選手一直持續了二十幾輪。在短短時間裡,選手需要在自己背過的詩詞篩選符合條件的,並避免重複,然後鎮定自若的背下來。如果有錯別字,則需要在五秒內回答一個新的答案。這不僅體現了選手龐大的詩詞儲備量,而且還展現了他們處變不驚的心理素質。

先輩們的思想,經幾千年凝鍊匯聚,化作我們無可替代的財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通過刻畫率真的子路,賢德的顏回等孔家弟子,教導我們“愛人即為仁”;《大學》引導我們從兒時開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慎獨,才能達到《中庸》所追求的修養的最高境界——至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什麼時候才能重現堯舜禹時期的天下大同?誠信、無私、豁達、溫良,這些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我們是否真正繼承,並表現於實際生活之中。

在無人監考的考場裡,是否有人為了一己安寧,將考卷答案偷偷借給鄰座同學;垃圾桶邊的廢紙,在身邊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你能不能自覺將它投入垃圾箱。這些細微的小事,也許並不影響他人對你的評價,但卻實實在在的體現了你自身的綜合素質。一個人的綜合素質,並不在於衣著是否華麗,家庭是否富裕,而是在於舉止的優雅,談吐的得當,思想的高潔,行為的道德。

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時提出,知行合一。“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這個觀點直接反對了宋朝程朱理學的“存天理,去人慾”一說。王守仁認為,“天理,即人慾”。一方面強調道德意識的自覺性,要求人在內在精神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重視道德的實踐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練,要言行一致,表裡一致。這和《中庸》裡的“慎獨”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或許不必將“知行合一”理解得太過複雜。知道什麼是對的,就按照對的去做。不過如此罷了。知道考試注重誠信,作弊的行為損人不利己,那就不要去做;知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就不要顧及周圍是否有人見證,當做習慣毫不猶豫地撿起廢紙。“人之初,性本善”,這些我們幼年時就熟知的小事,在潛移默化中,竟然被悄悄地忽視了。有沒有人想過,這是什麼原因。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我們幼兒園時便能熟練的背誦《三字經》,可是現在,有多少人還能完整背下來。誠然,文學也在發展,文言文早在明清時期就收到了一小波排斥,直到二十世紀末,文言文已經退出了大眾的日常生活。但白話文通行的現象,並不代表白話文利於文明發展,而是作為一條捷徑使人更快地接觸文學。雖然迄今為止,用白話文創作的文學作品多有不凡之篇,但這些成就的基石終究還是眾多人不願下功夫去研究的古文。這就是經典。經典是歷經千百年大浪淘沙永不流逝的黃金,風吹雨打而不朽的璀璨明珠。

歷代才人倍出,根據各自的特色又分為眾多流派。黃庭堅創始的江西詩派,講“鍛鍊而歸於自然”;以李清照為正宗的婉約詞派,內容不外離愁別緒,閨情綺怨;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派,作品氣度超拔,不受羈束。是什麼讓一開始簡簡單單的甲骨文生長為有著龐大枝葉的文學之樹?是人類不斷地學習進步,探索創新。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元代詞曲、明清小說,到現在的散文、現代詩,中間有著漫長的過程。無數文人在學習前人基礎的同時,學以致用,向更高處延伸。這才是發展之道。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個開放自由的時代,文學之路將不斷延長,但請大家不要忘記數千年前聖賢的教導。讓我們一起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