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精神:始於童年,不僅童年

才智咖 人氣:2.59W

一個組織的創業精神,是一個不斷突破現有有限資源限制,來追求無限理想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創業精神將伴隨優秀企業的全程。

創業精神:始於童年,不僅童年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以“每個挑戰都是一次機會”為座右銘;建立了玫琳凱的玫琳凱·艾施,則喜歡說“你能做到!”;一手創辦了維珍集團的理查德·布蘭森,就更是野心與信心皆具,他曾打過一個比方:“生意就好像公共汽車,總會有下一班車過來。”

——這些赫赫有名的商界大佬所崇尚的和擅長的,看似拳路不同、毫無關聯,其實核心並無二致。

那就是:創業精神。

從熊彼特到杜拉克,以及中國近20年來洶湧不歇的創業潮中不斷湧現的創業者們,“創業精神”四字始終葆有令人著迷的氣息。據說,僅在亞馬遜網上書店中,就有2400冊圖書是以創業精神為主題的。就連現任豐田汽車社長的豐田章男——說起來,在近年的商業領域,誰會比這位新掌門人對壓力和挑戰的體會更深刻?先是召回門,再遇大地震——但就在4月19日,豐田章男現身2012年上海車展時表示:“遇到困難的時候,一直支撐我的就是豐田的創業精神。”

創業精神是個過程

只有經歷過真實征戰的企業掌舵者才能體會,創業精神並非僅僅是一種鬥志,也並非企業家的個人特徵,而更是一個組織的性格和行為。

對機會的把握、創新,以及對增長的追求,構成了創業精神的重要主題。一個具有創業精神的企業總是能率先注意到尚未被發現的趨勢,並毫不猶豫地迅速抓住它;而無論在商業模式,還是具體的管理方法,亦或技術上,它也一定是擁抱變革、不斷創新的。正是這種對新趨勢的敏感體察和把握,以及通過持續創新排程和有效利用資源,才會使得企業和它的掌舵者規避“只是發明者,並非創新者;只是投資者,而非企業家”,“從赤貧到鉅富,然後復歸赤貧”的窘境,不斷成長。

可以說,一個組織的創業精神,其實是一個不斷突破現有有限資源限制,來追求無限理想的過程。企業在創立之初顯然是相對容易保有創業精神的,但創業精神卻並不囿於新興企業或者小型企業。對大規模的大型跨國企業而言,創業精神同樣不可或缺。誠如杜拉克所闡述的那樣,創業精神所關注的在於“是否創造新的價值”,而不在於設立新公司。從這個意義上說,創業精神伴隨優秀企業的全程。

吻合的創業&童心

無疑,這需要夢想、激情,更要有學習探索和冒險的勁頭兒,乃至廣泛的協作。

——正如一個孩子:敢於做夢、好奇、不知疲倦,喜歡結伴玩耍。一個孩子的`童年特徵,其實恰恰與一個組織的創業精神特徵完美契合——就像剛剛走過20年征程的東軟集團。

1991年起步於3位青年教師、3萬元科研經費、3臺286電腦的東軟集團,如今已成為無可爭議的中國最大軟體企業——員工數量正向2萬人逼近,年營收達50億元,研發、銷售和服務網路更是鋪設到了美國、日本、瑞士、芬蘭、德國、羅馬尼亞、阿聯酋、越南等國家。

古人云:二十弱冠。但東軟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劉積仁,卻更願意將20年表述為“童年”。

“我們本身是一個好像處於童年期的創業型企業,過去並不成熟。”劉積仁對《中外管理》說,“但童年有童年最寶貴的東西,童真,充滿了夢想,有著不知疲倦的激情,你把所有的事情當成一種遊戲玩兒,有好奇心和學習的渴望。這些成為東軟20年持續發展的關鍵,而且也為我們未來奔向更大的世界打下基礎。”

20年,東軟創造了中國軟體產業諸多的第一:第一個計算機軟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個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第一個上市的軟體公司……童年東軟形成了自身的獨特基因:聞風而動、學習創新、克服挑戰,種種均與創業精神相吻合。從某種意義上說,東軟,或可成為展現企業創業精神的樣板。

當然,創業精神不應止步於童年。

今年7月8日,東軟在北京舉辦“東軟產業化二十週年回顧”年會,集團總裁王勇峰在致辭中表示:未來東軟將面臨規模化、全球化帶來的新機遇與挑戰,保持清零的心態和創業者的精神,努力成長為一家以創新與服務驅動成長的公司,從一家中國本土企業向一家成熟的新興跨國公司轉變。顯然,東軟打算把這種創業精神繼續保持下去。

那麼,在長達20年的童年期裡,東軟是怎樣種植下創業基因的,這些基因又如何在20年中發揮影響,使之持續保持了創業精神,不斷成長?

——我們嘗試將東軟的童年特徵與創業精神特徵一一進行對應,以期找到其創業精神的源泉,為那些尚處在“童年”的企業,尋求某種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