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明:溫和的反叛者

才智咖 人氣:9.48K
黃明明:溫和的反叛者
出生於二十世紀70年代的黃明明已過而立之年,但言談舉止中依然洋溢著青春的帥氣。有人說他很像香港電視劇《鹿鼎記》中飾演康熙的譚耀文,頗具明星氣質。黃明明熱愛旅遊,在他辦公室的座椅後就放著專業的旅行用具。在採訪過程中,他也時時談起旅遊中的冒險經歷。他說話時帶著江南人的斯文,卻是一口地道的北京腔。生於上海、長在北京的他兼具兩個城市的個性,正是在這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下,黃明明顯得與眾不同。  名校中的另類  黃明明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外公是上海一所名校的校長,家裡人也多是名校畢業,從事著很“體面”的工作。在這種環境薰陶下,黃明明也踏著名校之路一路走來,從北京四中、上海交大再到後來的芝加哥商學院,令許多人羨慕不已。但黃明明自己卻不以為然,在他溫文爾雅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不斷追求標新立異的“野”心。  黃明明並不是一個典型的好學生。“永遠能進名校,但是不安分,老想做一些創新的事情。”當年的師長看黃明明,就像我們現在看超女一樣,會覺得十分另類。越是有標準,有現成鋪好容易走的路,他就越不想走。名校的薰陶不但沒有磨平黃明明反叛的個性,反而讓這種個性變得張揚。  一些不太熟悉他的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怎麼外表看來很溫和的他,骨子裡那麼另類,那麼反叛。  在北京四中上學時,一次考試前夕,黃明明和幾個同學卻賣起了電子賀卡,老師知道後很不高興。但黃明明的想法卻很簡單,就是覺得好玩兒,周圍同學都在拼命複習,要考好分數,他卻偏要做點與眾不同的事情。  這樣的想法和做法,一直伴隨他左右,從北京四中,到上海交大,再到芝加哥商學院。  上海交大畢業以後,黃明明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惠普公司做銷售。雖然惠普公司是全球知名的大公司,但銷售這樣的職位令他的外公十分吃驚。在老人家的觀念中,名校畢業生去做銷售有些另類,至少應該到科技公司做工程師或到學校做老師。但黃明明沒有放棄這份工作,一直到後來,他在自己的簡歷中還寫道:“在HP任渠道經理期間,為HP Unix伺服器在華東地區取得5000萬美元的銷售業績。”惠普銷售成為他最值得炫耀的經歷之一。  黃明明最大的另類行為是他在芝加哥商學院的進進出出。  2000年,那時正值網際網路第一波浪潮,正在芝加哥商學院讀一年級的黃明明熱血沸騰,從美國矽谷拿著300萬美元回到上海,和幾個朋友創辦了一家B2B網站—盟達中華網()。雖然由於種種原因,這個企業沒有做成功,但這段經歷讓黃明明重新審視自己。  第一次回國創業失敗後,黃明明又回到芝加哥商學院讀書。之後便留在矽谷工作,先後做過市場總監及諮詢師。在矽谷的學習與工作經歷讓他用一個新的角度來思考很多問題。  很快,隨著第二輪網際網路浪潮的再度湧起,黃明明又從矽谷回到國內,開始第二次創業,建立中國雜誌平臺——ZCOM公司。經歷過第一波網際網路浪潮與泡沫洗禮的黃明明,覺得自己在該領域已算是老人了。“這次回來做企業,我覺得心態跟別人已經不一樣了。在這個行業裡沉下去,做5年、10年,甚至15年,只要踏踏實實做事,就一定會有收穫。”  二次創業感言  比起當年輟學創業,黃明明第二次創業顯得成熟了許多。這種成熟表現在他能夠很好地駕馭自己叛逆的個性,沒有了以前的短視,對網際網路企業成長的認識也深刻了很多。  他這樣分析ZCOM的使用者群:與過去相比,現在年輕人的愛好越來越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你告訴他這種東西好,他不一定同意,他有自己的選擇。對媒體的看法也一樣,社會上普遍看好的媒體,在他們看來並不一定是最喜歡的,並且,他們越來越不喜歡被動地說教,而是希望主動參與其中。“主動參與,成為未來年輕一代最顯著的特徵。”  也恰恰基於這樣的大背景,今後,媒體的內容互動將顯得十分重要。“這其實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在我上學的時候,學校裡往往會有一個非常標準的榜樣,通常我們只需向他學習就行了。現在則呈現出多元化的榜樣標準,超女恰恰充分地體現出這點。”  黃明明的一位美國朋友在看過去年超女三強後對他說,“沒想到國內人的審美墮落到如此地步”。黃明明卻不以為然,“這是社會的一種進步。以前我們推崇的偶像再也不為現代的年輕人認可,這是社會的個性化發展的結果。”  雖然,第一次黃明明仿效比爾·蓋茨從哈佛商學院輟學離校建立自己的商業王國的劇情,沒有成功。但就是第一次創業,黃明明總結出很多經驗和教訓,也為他第二次創業積累了能量。  首先是處世的經驗。國外很多人的思考方式是:我先相信你,但只要你欺騙過我一次,我就再也不相信你了。深受矽谷文化影響的黃明明回國以後,對所有人都持相信態度。但他的合作伙伴告訴他,要換一種方式來思考,先去懷疑,通過與他合作一段時間,發現這個人的確信得過,再去相信他。  對於這種情況,黃明明有自己的理解:不是說國外人的素質就比我們高,而是他們的環境已經比較成熟,沒有我們這麼多的壓抑,競爭環境也不如我們激烈,人不會防著人。  “做生意最終就是做人。如果做人不成功,可能你在短期內會掙到錢,但長線不可能把事業做大。”  其次是對企業的理解。黃明明逐漸認識到,創業型公司,尤其是網際網路公司,人是最重要的。這個行業沒有太多的固定資產和投資,也沒有過高的進入門檻。如果能把所處的行業最好的人找到,並把他們放在最正確的位置上,充分發揮其能力,這個公司就成功了一大半。  “做公司要有一個平穩的心態,同時要有一個長遠的視角,”“做事要堅持。不是說堅持就一定能成功,但半途而廢肯定不能成功。”  證明自己  黃明明的同學中自己創業的並不多,大部分供職於大公司,包括諮詢公司、銀行或財富500強的企業。從美國頂尖商學院出來的學生一般都有很好的.發展前途,等待他們的是好的職位與薪水,在這種條件下還要創業,機會成本會很高。  但另類的黃明明最終還是選擇了創業之路。他不喜歡大公司裡的循規蹈矩,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沒有刺激。黃明明喜歡刺激,就像他揹著旅行包跋涉在青山綠水之中那樣,“把一個主意從無到有地做起來,把一個團隊從幾個人做到幾十個人、幾百個人,最終成為一個成功的公司,我覺得這個過程比較好玩,也比較刺激。”  創業對於黃明明來說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出身於書香門第的他不可避免地帶有一種傲氣,他要向別人證明自己是能做出“大事”的,這個“別人”至少是他的長輩,還有眾多在知名公司就職的同輩們。他要證明自己選擇的路是正確的。  如今,他創辦的電子雜誌平臺——ZCOM公司擁有了近3000萬的註冊使用者,但他用一些商場上的例子來警惕自己,“AOL這麼大一個網際網路公司,就因為寬頻上來了,大家不再需要撥號上網了,幾千萬有價值的使用者就這麼在一夜之間沒有了;Skype一出來,以前做電信或話音接入的,像AT&T這種巨頭的話音業務也很快就沒有了。尤其是網際網路公司,成得快去得也快,可能一個閃失或者一個東西沒跟上,以前積累的優勢就都沒了。”  看來,反叛者黃明明也不是天不怕地不怕的。  對話黃明明  五年後  沒有新舊媒體之說  如果黃明明的ZCOM成功了,報刊亭的買賣將越來越不好做了。  黃明明要做的是一個在網際網路上就可以看雜誌的平臺。從網際網路的角度來看,黃明明應用P2P技術解決了大量使用者線上下載的問題,通過音訊、視訊和互動內容對簽約的傳統媒體的內容進行加工,並最終形成網際網路上傳播的電子雜誌。  目前,號稱擁有將近3000萬註冊使用者的ZCOM已經和一百多家傳統媒體進行合作,在ZCOM平臺上可以看到這些雜誌。如果黃明明成功地把品牌傳統媒體整合到自己平臺上,報刊亭的買賣將會迎來連賣報大爺都不知道來自何方的衝擊。  新經濟導刊:從ZCOM上看到的雜誌與在報刊亭買到的,除了掃描成電子版的,還有什麼區別呢?  黃明明:並不是說掃描上網就是新一代的媒體,我們要進行二次加工。比如說你做一個人物採訪,我可以把你的video,或者相關的一些movie都整合在一起。我們還會在雜誌上會加上互動的工具,如果這個文章的作者或者雜誌的主編線上,讀者就可以與作者與編者進行即時的交流。觀眾不僅僅是內容的接受者,同時還是內容的製造者,能夠影響內容的走向。我認為這是新媒體非常重要的特點。  新經濟導刊:與傳統媒體談合作時會碰釘子嗎?他們會不會覺得你們在搶他們的買賣?  黃明明:這個還好,當時我們去接觸時也有你這種想法,他們或許覺得我們是潛在的競爭對手,或者是因為我們的品牌比較小,不願意和我們合作。但很多傳統媒體的總編和老總們的意識是非常超前的,我們跟他溝通幾乎沒有任何難度。可能五年以後,再也沒有傳統媒體或者新媒體的區別,而是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新經濟導刊:你們怎麼賺錢?  黃明明:就盈利點來說,目前我們還會以廣告為主,但將來會加入很多增值的服務。我們可以把所有高階的精品雜誌打包在一起,加上我們提供的一些娛樂資訊,比如休閒遊戲、原創音樂等,向用戶收取一定的訂閱費用。現在我們已經有收費使用者了,但數量不方便透露。  新經濟導刊:ZCOM與內容提供方的合作方式怎樣?分成比例是多少?  黃明明:我們會跟內容提供商進行廣告分成,分成比例根據具體的情況會有變化。廣告是我們拉來的,我們的分成就多一些,如果是他們拉來的,他們的分成就多一些。  新經濟導刊:將來你們會向內容方面進軍嗎?  黃明明:對於創新型的企業來說,專注還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強項是在網際網路上快速到達很多的使用者,但內容的製作肯定是傳統媒體更強。如何從產業鏈的頭到尾我都要通吃,那就沒有人來跟我合作了。就算做出一兩本非常強的雜誌,可能線下還有一百本兩百本更強的雜誌。  新經濟導刊:你們說有將近3000萬用戶,是怎麼積累起來的?以後怎麼維護?  黃明明:剛開始我們主要靠口碑傳播,後來做了不少一些線上線下的推廣。另外,我們還不斷地整合最好的內容。要是能把目前最流行的20到50種雜誌,整合在我這個平臺上,使用者的粘度就會大大地提高。你再也不用到報刊亭買了,在我這個平臺上,最高階的內容你都能看到。  使用者的體驗很重要,我每天第一工作就是把昨天使用者的評論和反饋看一遍,很多時候導致使用者丟失的都是小細節,要拿回一個刪掉客戶端的使用者比開發一個新使用者的成本高5到10倍。  新經濟導刊:你怎麼看與Xplus、Poco的競爭?你認為在幾個競爭對手中,ZCOM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黃明明:我們從來沒有把他們當成競爭對手,大家都是一個產業裡面的合作伙伴,如果沒有他們,這個行業就不好玩了。其實我們之間的交流很多,平常也會在一起吃飯。  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在於我們對中國網際網路市場的瞭解。我們可能不是最早做這個平臺的,但我們用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做到了上千萬的數量,而其他的都是在百萬級,我覺得這是由於我們對中國網際網路的瞭解獲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