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難不能忽略自身因素

才智咖 人氣:1.71W

2007年,社會新增崗位約900萬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量約495萬人,高校畢業生將首次超過社會新增就業崗位的半數,就業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大學生就業難不能忽略自身因素

大學生就業難與我國高等教育的現狀有直接關係,我國高校在擴招之後,加大了人才供給,但是,這種供給並非有效供給,導致了人才供給與需求的結構性矛盾,即社會需要的人才大學不能提供,高校提供的人才又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條件。

我國高等教育存在的瑕疵,已經成為影響人才質量的一個瓶頸。從教材的滯後,到專業設定與現實的脫節,再到教學的教條傾向,大學生無法學到實踐中真正需要乃至急需的知識。而且,目前許多大學浮躁之氣濃郁,不少大學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基建當中而不是教學當中,這種主次顛倒的資源配置機制必然影響人才的質量。

除了這些外部因素,大學生自身的因素也非常重要。事實上,即便在目前的人才培養機制下,仍有不少大學生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脫穎而出,剔除大學生家庭所擁有資源因素,個人能力在就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恰是在這一點上,大學生的素質無法令人滿意。

中國平安( 55.15,-1.27,-2.25%)保險昆明分公司在“2007首場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洽談會”上招聘時,遇到了一位姓陳的母親帶著兒子來,當招聘人員問起小夥子的求職意向、個人情況等問題時,全是母親滔滔不絕的介紹。招聘方看到母親衝闖的性格,突然提出了一個想法:“我們這裡招收展員,就需要性格衝闖,溝通能力強的。我看您能力很強,不如明天來我們公司面試吧。”而此時,陳女士的兒子還未決定好選擇哪個職業最合適。

這種反差充分暴露出當今大學生的軟肋和缺陷。當然,之所以造成這種狀況與孩子父母的教育有著直接聯絡。倘若那位能幹的母親不“事必親躬”,孩子的公關能力至於這麼差嗎?

在已開發國家,接受過高等教育者的收益率一般都遠遠高於社會收益率———這是促使人們願意在高等教育方面投資的最大動力,而我國的個人收益率與社會收益率相比,卻呈現出下降趨勢。倘若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可能會影響到人們對高等教育投入的積極性。

大學生就業難實際上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在這個方面,社會、學校、家庭都有一定責任,都需要反思。隨著經濟的發展,新增就業機會將不斷出現,但是,大學生自身素質如何提高,值得我們去思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