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困難現狀

才智咖 人氣:6.96K

學生成才的標誌是畢業後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體現出人生價值。但部分學生由於自身原因或社會原因在就業時出現了就業困難,影響其自身發展,也對高校的人才培養產生了不良的影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就業困難現狀,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生就業困難現狀

就業問題是社會問題,它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在我國耕者有其田,勞者有其工,則更是歷史上各朝各代的人一直在追求的一種社會理想。大學生群體中的就業困難群體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沒有遇到困難,但在參與就業時困難卻很突出,這種現象無論是對用人單位,還是對學生本人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分析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構成狀況,解決其面臨的現實問題,尋求針對這一弱勢群體的扶助對策是一項當務之急的任務。

一、就業困難群體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客觀存在

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泛指由於家庭、經濟背景、個人的主觀因素、生活經歷、社會關係、心理品質的完善程度、身體條件、所學專業及在某些方面有欠缺的,不能被用人單位接納認可的群體。①根據調查顯示這部分學生佔北京聯合大學師範學院畢業生的26%,並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就業困難群體是開展就業指導的重點和難點,為學生解決就業問題,使他們順利走入社會,是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內容。

1.困難群體的種類

(1)綜合困難群體。一部分學生由於交往能力較差,思維能力有限,無法主動表達出自己的意願,也不能獲取對方的用人資訊,不懂得主動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還有一些學生職業道德和行為習慣較差,缺乏責任感,缺乏堅強的意志品格,缺乏吃苦精神,給自身就業增加了難度。

(2)由於身體條件形成的困難群體。一些學生雖然專業水平不差,但對於有些比較看重外表形象的單位,則顯不出自身的優勢,工作條件較艱苦的崗位則根本不收女生,造成了許多理工科女生就業難的現象。

(3)定位不準形成的困難群體。有的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對自身的專業水平和個人能力評價不實事求是,沒有認清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擇業目標與現實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反差,導致錯失很多工作機會;還有的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出現自卑、依賴、盲從的交織心理過程,沒有明確的目標,人云亦云,患得患失,最終導致就業失敗。

上述三種就業困難群體是就業指導過程中碰到的主要困難型別,歸納起來就是就業困難、有業不就和有業難就。每一名學生,只要他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質,正常參加大學學習,每天認真學習,探求知識,那麼就應該受到尊重和寬容,受到必要的指導。因此,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才是對待困難群體的態度。

2.困難群體的特點

(1)不能及時就業。這是這個群體的標誌,也是這個群體的特徵。受就業困難的影響,該群體的學生在學習和生活方面較脆弱,經不起挫折或打擊。他們的注意力就是其自身的就業問題,就業問題順利解決,則標誌著其擺脫了就業困難。

(2)社會活動參與減少。就業困難的學生對學校及社交生活參與相對較少,除非與就業有關,其精力和心理對上述活動有一定的排斥,造成社會需要、學校生活對其的政治影響和文化交流減少。

(3)心理上比較敏感。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在就業上的困難和社會生活中的相對弱勢,使他們的心理壓力高於有就業意向的大學生群體,相對失落,茫然、不滿、焦慮甚至仇恨的心理伴隨著學生,對生活和社會缺乏應有的熱情。

(4)難以得到實惠。在我國經濟高速、健康、持續的發展中,各行業的從業者的收入都得到了相應的改善,他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升,如不參與到各類工作中,則難以體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惠,影響其對社會改革、經濟發展的信心。

3.困難群體的思想狀況

困難群體在思想上擁護黨的領導。根據《北京聯合大學思想和行為特點調查》,83%的學生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抱有信心,對改革開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表示滿意,能克服困難去追求理想,顯示了學生們追求理想的執著與堅定,同時對中國政府的執政能力充滿信心。他們贊成國家的就業政策,即“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校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83.36%的大學生對學校的教學工作總體評價比較滿意。依賴和埋怨不能解決問題,要在就業競爭中獲得更多的機會,最好的方法是在競爭中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素質,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但仍有部分學生對國家有關的就業政策和措施不瞭解,對學校給提供的就業資訊不滿意,對找到工作崗位的信心不足,對人對事冷漠。"

二、積極應對,幫助大學生困難群體就業

多年來,廣大教育工作者在解決就業困難群體就業方面不斷探索,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發揮班主任、輔導員的作用

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機會多,時間長,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通過介紹就業形勢、社會需求及就業政策,為學生提供高效優質的就業指導和資訊服務,幫助學生擺脫心理壓力,達到就業的目的。對就業困難群體而言,可將就業指導貫穿整個大學四年,並在不同的階段開展不同的社會實踐,以輔助學生職業意識和就業競爭力的培養。在一年級培養自我認知能力;二年級培養職業素質,塑造和完善自我,提高綜合素質;三年級鍛鍊實踐能力,提高責任感、自信心和受挫能力;四年級面對就業問題分類指導,重點是就業技巧和心理調適,以達到符合自身特點的職業崗位的要求。

2.從制度方面解決就業困難群體學生就業

一個好的產品可以產生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活動中,好的畢業生同樣可以產生好的社會效益。從大學生困難群體的特點出發,根據崗位要求的高低,可以採取相應的援助策略。對沒有崗位可去的就業困難學生,優先提供要求低的崗位,解決崗位有無的問題;對有崗位可去,但猶豫不定的學生提供中等要求的崗位;對崗位要求較高的學生,則推薦一些素質較高的困難學生參與競爭,採取了遞進的援助措施,實現了在就業困難群體中的分類指導。

3.發揮家長作用開展就業指導

在大學生的擇業過程中,家長起著重要作用,父母的價值觀、擇業觀極大地影響著子女的擇業觀。家長也要從學生成長成才的角度來考慮,緩解畢業生就業心理壓力,採取積極、健康的心態幫助學生渡過求職擇業的難關。多年的就業工作經驗告誡我們,就業工作離不開家長的支援與協助,家長通過了解有關政策、法規、形勢等,配合學校的就業指導心理輔導同步進行,互相補充,以實現畢業生順利就業。

4.積極開展心理指導

有心理學家曾說過:“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關係的適應”。早在新生入學時教師就應積極引導大學生主動融入同學群體,積極參與學院的各種校園活動,及時發現心理不適應的學生。對於性格內向的學生,要多給予鼓勵,引導他們正確評價自己,消除自卑,接觸不同性格的同學,摸索與大多數同學的相處之道,為以後適應職場競爭做好準備;對就業期望值過高的學生,則推薦層次較高的工作,並耐心地幫助他們分析,客觀地評價自己,以便適時就業;對於缺乏實踐能力和實習經驗的學生,鼓勵學生勇敢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引導他們學會整合資源,將輔導員、專業教師、校友等資源合理利用,建立自己的資訊網,拓寬擇業面。

5.構建個人的支援系統

指導學生明確自己的支援系統,這個支援系統是指個人在社會關係網路中所能獲得的,來自他人的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和支援,社會關係是指親人、朋友、同學、教師等。教導學生困難群體也需要彼此支援,共同發展,必要的時候,也要懂得求助;要有意識地去經營它、維護它。建立的過程也是學生了解社會、融入社會的過程。如果不懂得體貼、關心並幫助他人,不懂得與他人分享生活,那麼就很難維護好個人的社會支援系統,也很難獲得更多的幫助。

就業困難群體的學生只要善於將個能力與社會需要相結合,利用大學生就業政策,克服自身的弱項,一定會達到就業的目的,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