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多媒體成為英語課上的好幫手

才智咖 人氣:2.48W
讓多媒體成為英語課上的好幫手
        隨著現代化資訊教育技術的應用,多媒體成了教師課堂上一支競相爭放的奇葩。我們不否認它的出現給教育的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者和學者耳目一新解放手腳的感覺。她直觀形象,靈活生動,音色多變,舞姿百樣。憑著這些過人的資本,她真正成了課堂上的搶手貨,公開課上少不了她婀娜的身姿,教研課上她也邁著輕盈的步伐,優質課上她也頻露出美麗的笑臉。就在這舉課歡慶的時刻,我們也不難發現,這其間也有不和諧的音符在跳躍。作為一名教師,如何讓多媒體這樣一位出色的美人兒在課堂上揚所長避所短,那是要下一番功夫的,要不然她留給我們的不過是過眼煙雲,撓首弄姿,譁眾取寵之嫌。
        多媒體再好也只不過是一種先進的教育手段而已,所以教師在使用她的時候一定不要過分依賴,真正駕馭課堂的仍然是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育理念。多媒體只有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使用才能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效果,才能真正的為我們的課堂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如何讓多媒體走進課堂併成為英語課堂上的好幫手,我認為必需明確以下幾點:
        一、 教師不僅僅是放映員
        記得一次聽一位老師的公開課,課件製作得非常漂亮,教學內容牛津英語8A Unit 6 Reading   The Taiwan earthquake,這是一節閱讀課,內容是關於自然災害的,加上最近頻繁發生的一些自然災害,應該說教學內容是比較貼近生活的,組織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可是一堂課下來,留給我的只是滑鼠的點選聲,畫面的切換聲,教師的語言組織少之甚少,一個又一個圖片不斷呈現給學生,學生說的很少,甚至說的大部分都是中文,教師使用最多的就是“What’s this?”單一重複的語言組織,雜而多的畫面呈現,使學生眼花繚亂,疲憊不堪,一節課下來,學生雲裡霧裡不知所云,課堂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課後我在想如果該教師能夠巧妙地,嚴謹的組織一下教學環節,教學語言,精心設計能讓學生抓得住摸得著的問題,適時鼓勵學生結合實際多用英語來描述他們所看到的畫面,那效果將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其間教師呈現了汶川地震這一畫面,教師可以設計這樣幾個問題: What can you see? When and Where did it  happen?What’s your feeling at this?通過這幾個問題的提問,教學內容就顯得豐滿起來,學生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所以說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的時候,不能只是單純的出示幾張畫面,呈現幾道題目,而是應該真正的使課件豐滿生動起來,能調動學生學語言用語言熱情和興趣。
        二、 課件的製作要講究實效性
        新課改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我覺得素質教育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慢慢滲透的,素質教育最終也是講究實效性的。多媒體的使用為素質教育的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果教師用得好,她將會給課堂帶來生機和高效。要想達到這一效果,教師在做課件的時候一定要熟悉教材,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做出實效性的課件,才能真正的讓課件為學生服務。比如,一位老師再向學生施教Halloween這一課時,他也使用了課件,看樣子也是花了功夫做出來的,為了向學生展示世界上的節日,他投出了大量的節日畫面,並且逐個問學生:“What festival it is?”一開始學生還饒有興趣,唧唧喳喳的猜測,一連幾個都猜不對,老師投出的答案他們也不熟悉,更不會讀的時候,學生的積極性明顯降低,因為那些節日對學生來講太陌生了,即使猜出來也不會用英語表達,說是讓學生了解一下總沒有壞處,可是我們的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在課堂的一開始就挫敗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是極為不明智的。試想如果教師能投出學生熟悉的,或者比較流行的幾個節日,比如,Christmas,Spring Festival,New Year’s Day...我想效果就不一樣了,因為學生了解啊,而且這些節日也是我們教學目標中需要掌握的,他們有話可說,最重要的是,他們會用英語來談論這些節日,如果教師能就某一個節日讓學生討論一下然後再用英語introduce,我想他們是會很樂意的。或者教師提問:“What is your favorite festival?” “Why?”學生基本上都能用英語說出一二,英語課上學生使用英語去談論去交流,這不是我們需要的嗎?因為學習節日這一課目的是學生能用英語去談論他們喜歡的熟悉的節日,而不是去走馬觀花的瞭解世界上的節日有多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這樣的話:“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如果教師能把他們不熟悉的節日留在課後,有興趣的同學,去自己查詢搜尋,我覺得這樣的課件就真正的具有實效性,真正的為學生服務。可見一個好的成功的課件離不開實效性,脫離了這一點,留給學生的只能是過眼煙雲的感覺,如同鏡中花,水中月。
        三、 課件應儘可能提供一個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
        我們都知道英語教學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語言教學必須在一個特定的,有效的環境下進行,脫離了一種真實環境去學習語言只能是一種機械的操練,培養出來的只能是答題的機器,培養學生用語言交際的能力這一目標只會落空。而多媒體正好可以彌補我們課堂上學習英語的欠缺,作為英語教師應把多媒體的這種優點發揮的.淋漓盡致,儘可能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語言學習的環境。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聯絡生產、生活實際,選擇貼近生活、具有時代特點的事例,圖文並茂、形象生動地創設優美的情境,做到有物有意,使學生置身其中,以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知識的濃厚興趣,引發他們的思考;容易刺激他們的視覺和聽覺器官,給他們帶來新鮮的驚喜的同時,並引起他們的積極反應,有助於他們更深刻更真實的學習語言知識。列寧曾說過:“我們不需要死讀硬記,我們需要用基本的知識來發展和增進每個學習者的思考力。”比如在教授the Present Continues Tense這一時態時有的老師也使用了多媒體課件,她只是把這些知識點羅列出來,然後讓學生模仿造句,儘管通過這種單一重複的訓練學生也掌握了這一時態,但是我們不難看出效率是低下的,過程是枯燥乏味的,學生脫離了一種真實的趣味性語言環境而進行機械的操練時間久了只會扼殺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樂和美的滿足的東西,都具有一種奇特的教育力量。” 所以有的老師他利用多媒體動畫效果,製作出了形象生動的running ,swimming,dancing,drawing等正在進行的各種動作,並配以歡快的音樂,這樣學生的新鮮感興趣一下子就提上來了,學生在一種視覺、聽覺都很享受的環境中去學習英語,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更重要的是這種學習英語的過程不正是我們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課堂的一個縮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