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改革研討論文

才智咖 人氣:2.93W

對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改革研討

對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改革研討論文

對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改革研討對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改革研討

物聯網人才需求分析

根據物聯網系統架構、產業鏈及關鍵技術,[2-4]對人才的需求可以分為三大類:電子裝置技術和晶片設計技術人才、計算機網路和通訊人才、系統整合和應用人才。其中感知裝置方面的人才需要掌握一定的電子裝置知識、數字和類比電子知識、嵌入式開發知識;計算機網路和通訊人才必須具備計算機網路和通訊的相關知識,具有通訊系統執行維護與管理能力,通訊裝置的安裝、除錯和規章排除能力;系統整合和應用人才需要兼有IT系統解決方案設計方面的才能和硬體技術相關知識、系統開發和整合的能力。作為電子資訊類專業的學生,所學的專業課程涉及到了上述三方面人才所需掌握知識的部分內容,為以後從事這些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基礎。物聯網是在三網融合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充套件,以IP協議為基礎,採用類似於網際網路TCP/IP協議的分層網路通訊協議為上層的各種應用提供服務。因此,嵌入式開發、通訊裝置的管理維護、IT系統開發和整合都需要具有一定的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教學效果對畢業生的就業具有一定的影響。對掌握網路知識的人才需求可以分為網路裝置安裝、維護與管理、網路程式設計、網路安全技術、網路協議分析與設計等幾個方面。

教學內容的更新

TCP/IP協議是所有有線和無線網路協議的基礎,因此在“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教學內容上以TCP/IP協議簇為基礎、以Internet為例項,講解計算機網路的概念、原理和應用。再根據電子資訊類專業的特點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方向分為網路裝置安裝、維護與管理、網路程式設計、網路安全技術、網路協議分析與設計等。對於網路裝置安裝、維護與管理的學生,注重加入網路的綜合佈線、交換機、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與配置、除錯以及對各類伺服器的管理等。對於進行網路程式設計開發的學生,應加入網路程式設計的基本概念、Socket程式設計、探測網路的程式的基本原理等知識以及與硬體相關聯的TCP/IP軟體開發,結合例項進行講解。對於網路安全技術的學生,講解協議簇每層的工作原理時加入網路的攻擊原理與防禦、加密與數字簽名等網路安全知識。對於網路協議分析與設計的學生,要注重各類協議的工作原理、資料包的型別等,通過使用網路模擬軟體模擬各類協議的工作原理、並使用Sniffer程式捕獲網路資料進行分析。

教學方法的改進 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為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更有利於適應市場人才需求,可以建立多種型別的考核方式:第一,傳統的筆試考核;第二,實踐技能考核;第三,專案實施考核;第四,職業資格技能證書考核。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發展選擇相應的考核方式。傳統的筆試考核,考試的試題根據各方向所側重的知識點來考核。實踐技能和專案實施考核,給定一個主題,讓學生根據之前所學習的知識收集相關資料,完全自由發揮,體現個性,學以致用。在期末的時候學生提交成果、現場陳述並回答教師或同學所提問題,教師根據成果、陳述和問題回答給出成績。職業資格技能證書考核,學生通過參加各種與專業相關並被廣泛認可的資格認證考試,所獲得的證書成績作為該門課程的成績。如:中國計算機軟體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水平考試中的計算機網路專業、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中的'網路技術及網路工程師、微軟認證、思科認證等,這樣不但能鞏固和加深對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理解,而且能為學生今後的求職和就業提升競爭力。

師資隊伍的建設

由於“計算機網路”課程的特點要求講授這門課程的教師除具有較紮實的數學、計算機軟硬技術、通訊技術基礎外,還要求教師要掌握較為豐富的網路工程和網路技術研究經驗,而目前部分教師雖然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但實踐水平較差;有的青年教師雖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但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又有所缺乏,這將導致教師難以領會教材的內容,也無法突出課程的實踐性和實用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7]因此,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的個人業務水平非常重要。可以通過以下一些方面來加強和提高:定期對教師進行教學能力的培訓,包括課堂內容的設計能力、把握課堂的節奏能力等;增加教師間交流,包括校內同行和校間同行的經驗交流;鼓勵和支援教師從事計算機網路相關的科研專案研究;加強教師在新技術方面的培訓、認證考試和專業知識的更新,給教師提供到企業實踐的機會,讓教師與社會接軌,成為真正的“雙師型”教師;聘請企業的相關人員來講課等方式來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結論

本文以培養出適應於物聯網市場需求的網路人才為目標,通過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改革措施,進一步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效提高了“計算機網路”的教學效果。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學習新方法、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技術,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高階應用型人才,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