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打造“世界工廠”的人才戰略

才智咖 人氣:2.69W
【摘要】中國要成為世界工廠,產品就要佔有世界一定份額,其基礎同樣是擁有大量的高技術、高素質的技術工人。因此文章對我國製造業人才的現狀進行了分析,並剖析了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最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世界工廠 製造業 人才
  
  隨著經濟特別是製造業的快速發展,中國逐步引起世界廣泛的關注,由此而引發的中國已成為“世界工廠”的說法不絕於耳。但是目前我國人才現狀不容樂觀,人才因素已經成為了我國打造“世界工廠”的絆腳石。
  
  一、世界工廠對人才培育提出了要求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經濟研究中心呂政研究員認為“世界工廠”就是為世界市場大規模提供工業品的生產供應基地。世界工廠其中一個重要特徵是勞動者素質高,熟練工人佔絕大比重。我國製造業產量雖然大,但是具有核心技術的產品少,究其原因是我國製造業的科技創新能力薄弱、核心技術缺乏。我國要改變這一事實就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來發展我國高技術產業,從而改變我國產品核心技術缺乏的現狀。黨的十六大確定中國未來的發展之路是走新型工業化之路,中國企業僅靠傳統的規模複製手段打造世界工廠已遠遠不夠,必須在競爭中不斷地改進自己的產業素質,在更高的水平上和已開發國家企業形成抗衡能力。其關鍵是要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序的加速,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技術及其產業化已成為國家意志的表現,世界各國爭奪的制高點。高技術產業的發展,代表著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教水平和綜合國力。
  
  二、我國的人才現狀不盡如人意
  
  儘管中國有全世界1/5的人口和勞動力,但中國的高技能人才極端貧乏,已使許多製造業企業步履艱難。“高階技能型人才身價超過碩士”現在早已算不得什麼新聞。隨著我國逐漸向世界工廠方向發展,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還在與日俱增。在高、中、低階技術職稱比例方面,中國大陸是1:7.4:20.3,而世界平均為1:3:6,已開發國家為2:4:5。這資料表明了我國的勞動人才結構是金字塔型,最低層的是非技術工人。高技術工人是處於金字塔的尖端,它所佔的比例是最少的,而這種人才又是國家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現象直接影響了我國製造業在現代化技術方面的吸收,影響了我國企業對高技術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和企業正常的生產。
  另外我國製造業人才創新能力嚴重不足。中國工程院院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徐匡迪指出:中國製造業提升發展的關鍵是人才,創新型人才不足,是我國製造業發展的軟肋。我國製造業的生產技術特別是關鍵技術主要依靠國外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我國產品的平均生命週期為10.5年,平均開發週期為18個月,而美國產品的生命週期為3年,產品的試製週期為3個月,產品的設計週期為3個星期。我國製造業產品更新週期長,市場反應速度慢,新興產業群體發育遲緩,這在裝備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技術表現上更為明顯。中國製造業在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同時,還要加強自主知識產品的研發,提高整合和創新能力,使中國製造業從中低端的加工廠發展成高附加值的世界工廠。
  
  三、人才問題原因剖析
  
  1、現行教育招生體制不合理
  在我國現行的招生錄取體制下,高職教育限定在大專學歷層面,意味著高職院校錄取的學生的成績標準永遠在普通大學錄取分數線以下,這對培養高階應用型人才極為不利。高階應用型人才同樣需要從素質高的學生中培養,這種人才一樣需要有較高的智商。在現行的招生錄取體制下,成績好的學生是不會報考高職院校的,高職院校受到無形的歧視,進入高職院校也有強烈的自卑感。我國的職業教育實際陷入了招生不足—經費短缺—教學質量下降—下一年度的招生更難這樣一個螺旋型收縮的萎縮發展模型,這對發展高職教育,尤其是對高職教育上層次極為不利。要發展我國的製造業不僅要有一支出色的管理團隊,更要有一支技術過硬、專業水準相當高的技術員工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