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發展我國製造業的戰略思考

才智咖 人氣:1.51W
進一步發展我國製造業的戰略思考
[摘要]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物質基礎和產業主體,是經濟高速增長的發動機,是產業結構優化的推動力。本文分析我國製造業的現狀,總結髮展我國製造業要面臨的約束因素,並提出發展我國製造業的戰略建議,旨在促進我國製造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製造業;發展;戰略
   20世紀90年代以來,製造業不僅成為我國最大的出口行業,創造了接近3/4的外匯收入,而且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40%左右,我國財政收入的一半來自於製造業。製造業在國民經濟各產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經濟全球化和資訊技術革命的影響下,國際製造業的生產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為了進一步加快發展我國製造業,我們必須根據我國製造業與國際已開發國家制造業的差距,制定振興我國製造業的發展戰略,促進我國製造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一、我國製造業的現狀
  
  製造業是衡量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誌。當今世界,無論是已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和資訊革命的大背景下都重新審視製造業,高度重視製造業。儘管已開發國家的製造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逐步下降,但製造業依然是其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和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基礎。
  在我國,製造業在改革開放的二十多年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它的動力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強大的國內基本建設的需求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二是國際產業的轉移。以東莞市為例,作為世界電腦資訊產品重要製造基地,製造電腦整機所需零配件的95%以上都可以在這裡配齊,齊全的配套企業使東莞成為全球電腦商的採購基地,在電腦業已享有“東莞製造,走遍全球”的美譽。同時,許多跨國公司也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以家電為例,2001年7月,松下停止在美國肯塔基州生產微波爐,將其生產基地轉移到了上海;同年8月,東芝公司宣佈停止在日本國內生產映象管電視,把包含數字電視在內的電視機生產線全部轉移到中國。統計資料表明,早在1999年,全球彩電銷售量中40%是在中國生產的,世界上的影印機在中國生產的大約佔六成。
  儘管如此,中國要成為世界工廠還為時尚早。我們的製造業生產的產品數量甚多,但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同已開發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而且,我國製造業大量是來料加工,突出表現在電子工業,許多產品的核心技術和智慧財產權我們沒有掌握,因此附加值很低。據統計,我國製造業雖然排名世界第四位,但總體規模僅相當於美國的1/5、日本的1/4強;我國製造業的工業增加值僅為美國的22.14%、日本的35.43%;我國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僅為美國的4.38%、日本的4.07%、德國的5.56%。所以說,中國距離世界工廠還有很大的差距。
  
  二、我國製造業的制約因素
  
  1.產業結構不合理。中國製造業的產業機構明顯表現出輕型化的特徵,輕工紡織製造業、資源加工工業和機械電子製造業的工業增加值佔製造業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30.52%、34.29%和33.63%,其中機械電子製造業所佔比重明顯低於工業已開發國家,製造業結構的不合理直接影響了製造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
  2.缺乏核心技術。中國製造業的生產技術特別是關鍵技術主要依靠國外進口,自主開發能力薄弱,缺少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基本上沒有掌握新產品開發的主動權。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典型產品中技術源於本國的達98.4%,而我國僅為43%;主導產品平均生命週期美國為3年,中國為10.5年。由於對國外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高度依賴,致使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我國製造業處在低端位置,國內企業只能獲取少量的加工費用,增加值率因此被限制在較低水平。
  3.能源消耗大、汙染嚴重,單位產值能耗遠高於國際先進水平。2005年我國GDP大約佔世界總量的4%,但我國創造單位GDP所消耗的資源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很多倍,其中鋼材是5.6倍,銅是4.8倍,鋁是4.9倍。我國製造業產值增加值的三分之一來自石油化工、金屬冶煉等資源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