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我國“走出去”的發展戰略

才智咖 人氣:1.96W
摘要:為適應經濟可持續發展,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競爭,開闢國際市場等需要,我國必須實行“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實行這一戰略需要國家有一定的綜合實力,需有經濟技術實力雄厚的企業,也需要有善於從事國際經營管理的人才。我國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的基本目標是,通過對外投資,跨國經營,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廣泛深入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更有效地為發展我國國民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的“ 走出去”發展戰略,在對外直接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和對外勞務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我們要在堅持自主創新、克服“走出去”的文化障礙、加大國家支援等方面做大量艱苦的努力。

關鍵詞:走出去,發展戰略,對外投資,跨國經營,經濟全球化,合作,競爭

略論我國“走出去”的發展戰略

我國對外開放利用外資的工作實際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把外資“引進來”;另一方面是,鼓勵和支援我國有條件的企業大膽地“走出去”,通過對外投資,帶動商品和勞務出口,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以便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好地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並不斷增強國家經濟的綜合實力。

一、實行“走出去”發展戰略的必要性

我國之所以必須“走出去”,首先是為適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我國資源豐富,但又是相對資源短缺的國家。據統計,我國現已發現礦產171種,探明有儲量的158種,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總量約佔世界的12%,僅次於美國和前蘇聯,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58%,居世界第 53位。因此,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礦產品的產量與消費量之差額必將愈益增大,若僅靠國內提供資源,生產就難以持續發展。從總的情況來看,目前我國在45種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中有1/3不能滿足需求,預計到2010年將會出現1/2的儲量缺口,有些礦藏資源雖然具備一定儲量,但品位較低,加大了開採和加工成本。因此必須抓緊時機,趁早“走出去”開發利用國際資源,以補自己之不足。

其次是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國際激烈競爭的需要。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形勢下,我國採取對外開放方針,大量引進外資、進口產品,事實上已把國內市場國際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中,已有約450家進入我國安家落戶,出現了國內市場國際化,國際競爭國內化的新特點。在這種形勢下,即使我國企業不走出國門,實際也已面臨強手如林的跨國公司的激烈競爭。因而也將面臨在國內狹小的發展空間有被擠壓,甚至被淘汰的危險。我國的資本如果不走出國門就不可能更有效地與國際資本展開競爭,從而也就不可能更有效地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同時,所謂經濟全球化,其核心,在當前主要表現為生產的全球化,我們就更需要在生產環節上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特別是當前的經濟全球化,實際還是以美國主導的資本主義全球化,我國如果不在其核心的生產環節上參與競爭,迎接挑戰,就有可能被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或資本主義經濟全球化所溶化、吞沒,而淪為國際壟斷資本的附庸。

再次是為開闢國際市場所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徑。目前,我國企業面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考驗。據商務部對2005年下半年600種主要消費品供求情況的調查,供求基本平衡的有172種佔28.7%;供過於求的428種佔71.3%;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而這600種主要消費品在2006年上半年仍將有70%以上的品種供過於求。這說明我國企業產能過剩、內需不足的情況十分突出。其中部分原因不能不歸咎於市場被外資企業佔領。既然外資能進來佔領我國的市場,我國當然也可以,而且有必要把資本投放到國外設廠,佔領國外市場,以緩解國內市場不足的矛盾。擴大產品出口自然也是緩解國內市場不足矛盾的重要措施,但通過對外投資,因可以避免通過擴大對外貿易常常遇到的關稅、非關稅壁壘和反傾銷等等障礙和摩擦,所以是能更有效地緩解國內市場矛盾的重要途徑。

最後,為應對WTO的挑戰,更增強了“走出去”的迫切性。按照我國“入世”協議,從2001年12月到2006年12月為“過渡”期。在這“過渡”期,我國某些幼稚行業還可以受到一定不同形式的保護,外資進入也有一定的`限制。但“過渡”期滿後,國內市場就將全面開放,那時外資必將進一步大量湧入,國內市場上的國際競爭必將更加激烈。因此我們必須早作準備,把企業做大做強,積極迎接WTO協議的挑戰,在守住國內市場的同時,大踏步地跨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二、實行“走出去”發展戰略的必要條件

實行“走出去”發展戰略的基本條件,首先是需要國家有一定的綜合實力和雄厚的物質基礎為後盾。一個企業到境外投資跨國經營,沒有國家的支援是寸步難行的。為了增強國家競爭力和綜合國力,快速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特別需要鼓勵和支援本國企業跨出國門去投資經營。在這方面,我國經過10個五年計劃的經濟建設已無可爭議地奠定了相當雄厚的物質基礎,這就成了我國防範對外投資風險的強大後盾和保障。當然,我國目前已是一個經濟大國,但還不能說是一個經濟強國,根據2005年9月28日世界經濟論壇釋出的“全球競爭力報告”表明,2005—2006年中國國家競爭力排名僅居世界第49位。

其次,更重要是需有經濟技術實力雄厚的企業。對外投資的主體是企業,只有具備相當的經濟規模、自主創新的技術和享譽世界的自主品牌的企業,才有可能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並獲得勝利。如果這些條件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縱然能夠勉強到國外去投資經營,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也很難站穩腳跟,並取得勝利。應該說在企業條件方面,國內民族企業通過近些年的拼搏,已開始有了一個雛形。在世界最大的500強跨國公司中,到2004年我國已有15家榜上有名,這些都是資本實力雄厚,年銷售收入在100多億美元以上的領先企業。其中包括擁有自主創新品牌的工業企業。包括有享譽國內外的奇瑞、吉利等這些很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說明我國現已具備能“走出去”條件的企業遠遠不止已被列入世界500強的那10幾個大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