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治理離中國企業有多遠

才智咖 人氣:1.08W
績效治理離中國企業有多遠
2002年底美國BPM的實施率也不過10%,然而到2004年底,這一數字已攀升至40%。根據IDC的報告,BPM解決方案的市場將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2006年國內對BI/BPM軟體的需求不會低於5億美元。
  在企業,高管層每年要花大力氣制定企業戰略規劃,但到頭來卻被束之高閣;由於沒有有效地傳遞,中基層對戰略缺乏瞭解,不清楚工作方向,資源不能按照戰略規劃進行配置,導致戰略與企業日常運作脫節。到頭來,高管層不能對戰略執行進行控制,企業無法在重點指標上獲得突破,年終結果與年初目標往往差強人意。戰略執行在中國已經淪落為部分經理們硬著頭皮往對付的“家庭作業”。   無疑,新興的企業績效治理(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BPM)著眼於績效,成為戰略和執行之間的橋樑。那麼,還沒有經驗的國內企業在績效治理方面將會面對哪些,又該如何推進它呢?   尚無完整的應用  企業戰略決策者熟悉到,他們需要一個戰略支援平臺,以幫助其洞察企業未來戰略的各要素,整合原天職離運作的部分行為和個人行為,對戰略執行的情況進行有效地監控。在這種環境下,以貿易智慧(BI)技術、平衡計分卡(BSC)和個人關鍵績效指標(KPIs)等先進資訊科技和治理為基礎的戰略治理工具——企業績效治理(BPM)系統應運而生。  BPM是新興的企業應用系統,即使在美國也只有少數大中型企業建立了企業績效治理系統,但是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預備實施企業績效治理。可以預計,企業績效治理也會在中國企業裡掀起新一輪企業級治理系統的應用***。  在國內,一些大型企業已經開始在應用BPM方面進行探索。從聯想、中石化、中移動等使用者的具體應用來看,還僅僅是在諸如預算規劃等方面進行部分嘗試,尚未有完整的BPM應用。  這裡所說的BPM不僅僅是BI,也不僅僅是平衡計分卡。BPM從兩個方面超越了前兩者:其一,BPM可以使高層治理者出近期財務績效的潛伏因素;其二,BPM可以幫助高層治理者制定實時的決策,以便積極改善組織的績效。BPM之所以能夠超越BI和平衡積分卡,是由於BPM在業務分析和業務操縱之間建立了關鍵的關聯。  CFO成為主要推動者  BPM與ERP(企業資源計劃)、CRM(客戶關係治理)、SCM(供給鏈治理)等業務流程性軟體的建構過程和治理方式有著明顯的區別,但同時也有相互補充和相互作用的有機聯絡。  首先,BPM雖被定義為連線多系統的完整套件,但它一般從一個領域開始實施,通常作為企業運營起始點的預算規劃最輕易成為BPM實施的基礎和邏輯出發點。也就是說,BPM的實施從最開始就可以設定清楚的目標,從而循序漸進地往檢測整個組織是否達到這些目標。而其他的流程型企業治理軟體往往是整體諮詢在前,隨後進行流程重組,再進行整個新業務流程的固化和優化,企業運營目標需要在後面的步驟中設定。  其次,BPM開始實施的側重點針對企業的總部和高層主管,當然在已經成功實施BPM的企業案例中,可以看到組織內的每一個人、每個部分甚至是跨部分的協同商務都採用BPM來普遍衡量運營目標的實現。可以說,重點優先、廣泛採用是成功實施BPM的要點。  再有,與其他資訊系統往往由CIO一手推動的慣例不同,推動BPM實施的通常是公司的CFO,或許這也是BPM實施更加務實和有成效的深層原因。  BPM一般由以下三個方面的元件構成:財務元件,用於衡量與優化財務績效及建立或評估業務戰略,該系統是跨行業的,不能僅限於一個特定的垂直行業的治理;客戶關係治理元件,用於衡量和優化客戶關係;運營與生產治理系統,用於衡量和優化產品的生產與服務提交過程。推進存在四方面  實際上,企業戰略治理包含戰略制定和戰略執行兩個方面,企業在制定戰略這個環節就存在一定困難。由於市場環境、目標客戶需求和企業自身等內外環境錯綜複雜,光靠幾位企業高層的氣力已很難正確把握所有情況,並制定行之有效的戰略,把人力、物力、財力整合調配到一個同一的方向上來;更不要說還要將整塊任務細化到每人天天。一般我國企業在績效治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題目:  第一,把績效考核當作績效治理。只是把考核結果作為決定員工的薪酬、獎金和升遷或降職的依據,並沒有熟悉到績效治理的重要性。我國現在的企業治理觀念還比較落後,一些企業往往用績效考核來簡單地代替績效治理,以為它們是一回事,只不過叫法有些差異。實在不然,績效治理和績效考核有著明顯差異。  第二,治理者以為績效治理是人力資源部分的事情。由於治理者沒有意識到績效治理是一個系統,沒有熟悉到績效目標的實現是企業目標實現的基礎,每一個治理者績效目標的實現是由員工績效目標的實現來支援。績效治理是每一個治理者日常工作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他們把績效治理簡單地看成填一些表格,把績效治理看成僅僅是人力資源治理部分的事情。  第三,人力資源經理地位尷尬、內功修煉不夠。在很多企業里人力資源治理仍然停留在人事治理的層面;人力資源經理仍忙於一些具體性的事物處理,繼續充當高階辦事員的角色,其許可權和工作積極性受到了諸多限制,使得他們威信不足,說服力不夠,在組織實施績效治理時力度跟不上,在傾銷績效概念和績效治理體系的實施上碰到了很大的障礙,處於尷尬的地位。  第四,績效治理流於形式,各級治理者對績效治理有牴觸情緒。由於不能系統地看待績效治理,不能將績效融合在治理的過程中,只是為治理者提供了簡單乏味的.績效考核表,空洞且缺乏說服力。績效治理的過程也相對簡單,缺乏過程的溝通和輔導,只是以為必要的時候才組織一些填表和考核業績的工作,造成績效治理流於形式,各級治理者對其有牴觸情緒。  每年將增長25%  Gartner以為,企業應該把握企業績效治理,並且應該立即行動,將企業績效治理作為企業的戰略目標迅速建立起來。提供BPM軟體及解決方案的主流供給商包括Hyperion、Business Objects、SAP、Oracle、Cognos等。,國內治理軟體供給商用友、金蝶也推出了自己的BPM產品。  2002年底美國企業BPM的實施率也不過10%,然而到2004年底,這一數字已攀升至40%。根據IDC的報告,BPM解決方案的市場將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2006年中國國內對BI/BPM軟體的需求不會低於5億美元。為了讓戰略有效執行,企業績效治理必將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關注。  BPM與BI的區別  市場上早就有BI工具,比如OLAP,報表製作和資料探勘等,但BPM除了包含上述技術外,在應用領域、功能劃分、以及系統構造方面與BI有著本質的不同。  在應用領域方面,BPM可以深進特定的業務流程或功能,而BI 只是通用工具;在功能劃分方面,BPM可按企業業務功能劃分,如財務績效治理、客戶關係績效治理、生產運營績效治理、交叉業務績效治理;BI工具只能根據技術劃分,如資料探勘工具、OLAP工具等。  在系統構造方面,BPM能夠協調業務活動以達到特定的結果,如編制預算、評估關鍵供給商; BI只是支援沒有預定義的特殊查詢和,其業務目標是開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