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古詩文經典誦讀的指導

才智咖 人氣:2.78W
淺談古詩文經典誦讀的指導
        古詩文是中華民族的語言精品,蘊涵著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我們民族的血脈和精神底蘊。它對情感的薰陶、精神的提升、習慣的養成、人格的塑造起到無可估量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誦讀好古詩文,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第一,在觀念上,不能為背誦而背誦,而要認識到古詩文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積累古詩文,可以為學生打下精神的底子。詩詞中蘊涵的思想精華和情感魅力,舉不勝舉。因此,教師指導古詩文的`誦讀,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降格為技能技巧的分析,要著力於整體感知,充分發揮詩詞所蘊涵的豐富的育人功能。用中華優秀文化,用精煉、精湛的母語哺育我們的後代,在他們的心田撒播文化的種子,播撒做人的良種。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當讀到“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時,那種不斷進取、立志攀登的精神能給人啟迪,發人深省。再如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所寓含的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意志,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精神養料。
  第二,在方法上,要突出吟誦,把握詩歌的音樂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古詩文經典誦讀,意在突出一個“誦”字。中國的詩詞一向也是“吟誦”的,而不是“朗讀”的,更非機械識記、背誦。如果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反覆多次的讀,在方法上無疑機械了一些,學生學得被動,缺乏樂趣,久而久之,學生吟誦起來有口無心。教師也迫於完成任務,缺乏創造性。 
學生是有個性的,每個學生對於詩中形象、情味等,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與感受。因此,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誦讀。學生只有真正進入角色,與詩中景、詩中情、詩中人溝通,才可以讀得慷慨激昂,讀得委婉含蓄,才能與詩意、詩情、詩境合拍。當然,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也不能忽視。如字音讀錯要糾正,停頓有誤要指點。教師也可以示範吟誦,更可以利用現代媒體,讓學生傾聽名家大師們的經典誦讀作品等。
  第三,在操作上,要課內外比翼雙飛,讓學生自主誦讀,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首先,引入課內學習。在教學時,我們可以把與課文相關的、內容相同或相似的古詩文引入課堂集中學習。如學習四季的課文,可以引進相關的季節詩;情感相似的詩文可以一併誦讀等。其次,引導課餘學習。①課前兩分鐘背古詩。即利用上課預備鈴到正式上課的兩分鐘間隔,由一位學生帶領全班學生誦讀古詩文。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安定學生的情緒,使他們能告別課間的喧鬧,進入角色。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積少成多,自然而然地識記、鞏固詩文。②組織詩歌朗誦會。可以配樂朗誦,可以淺吟低唱,可以編成小品進行表演。③詩配畫和詩化文。從背誦的古詩詞中,挑選自己喜歡的作品配上想象的畫面,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形象直觀的畫面,再現出詩歌表現的空間與色彩形象。還可以把古詩詞改寫成小習作,將濃濃的詩情變為生動可感的篇章。④詩文集錦。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學過的詩詞收集起來,再適當配上插圖,貼在日記本上。
  第四,在自身方面,要開闊視野,與學生共同閱讀,創造和諧、民主的氛圍。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朗讀吟誦,甚至還應該多誦讀古典文學作品等,以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教師要做到“口中有文”,隨時能為學生範讀。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要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和人生體驗,把古詩文讀活。例如:讀《遊子吟》時,我們完全可以和學生一起誦讀,一起交流感受,一起聯絡生活,說說自己眼中的母親。在濃濃詩情中,師生心靈交融,共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