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歷史情感意識的培養論文

才智咖 人氣:1.07W

一、情感意識的涵義分析

國中歷史情感意識的培養論文

情感意識指的是情感程度,重點涵蓋人的榮譽感、美感、道德感等。情感意識也是人以情感作為視角評價與理解一系列的社會、自然現象,也就是人受到外界的刺激而體現出的情感。在國中歷史教學中,文字中的一些事例可以讓學生的心理世界與情感出現改變,從而推動學生逐步地確立意識形態、發展思維能力,學生可以結合這一系列的事件與歷史人物實現自身榮譽感、美感、道德感的健全。從本質上來講,這都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總之,結合國中歷史教學,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

二、國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對策

1.真正地轉變教學思想。一是教師應當轉變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情感要素,協調好認知教育跟情感教育之間的關係,積極地發現國中歷史教學中的情感因素,真正地改變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導的教學方式。二是歷史教師的情感素質也會深深地影響到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為此,教師應當提升自身的情感素質,實現自我宗教感、道德感、美感的提升,從而為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奠定良好的基礎和做好示範。

2.更加科學地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應當選用合理與科學的教學模式。一是教師應當立足於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我國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都涵蓋於國中歷史教材中,像是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孟子的威武不屈、岳飛的精忠報國,等等。教師在講解這一系列內容的情況下,應當結合這一系列歷史人物的事蹟,讓學生的內心受到感染,以使學生感受到高貴的美感,從而以他們作為榜樣。並且,透過這一系列的歷史事件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二是應當以正確的方法與觀點看待歷史事件。歷史教學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並且,教師應當指導學生以正確的方法與觀點看待社會問題,像是李世民概況了隋亡的經驗,明確了務必有危機感,從而使“貞觀之治”出現。三是教師應當營造相應的歷史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應當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營造歷史情境,從而提升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講解甲午中日戰爭的過程中,能夠為學生播放影視《甲午風雲》,以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清朝的沒落,讓學生的愛國熱情激發。四是教師應激勵學生觀察歷史與調查社會。學生在觀察歷史的.基礎上,可以感受到歷史帶給自身的真摯體會,像是在參觀歷史博物館中能夠銘記國家的屈辱歷史,這也有助於學生學習視野的拓展。五是組織歷史辯論賽。結合辯論活動,可以使學生對歷史問題持辯證的觀點,從而更加清楚地把握歷史。

3.實施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作為一名國中歷史教師來講,需要儘量地使歷史教學課堂變成一種學生豐富的人生感悟、快樂的情緒生活。高尚的道德生活。一是教師應當提升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教師的語言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的語言應當具備形象、生動的特點,從而讓學生迅速地融入到歷史教學情境中。二是教師應當靈活地設計問題教學情境。教師應結合教學課堂的改變,適宜地設計有效的歷史問題教學情境,以使學生完全地滲透到歷史教學的氣氛中,以情境活躍教學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形成情感感悟。對於歷史問題教學情境的創設來講,能夠跟實際生活相聯絡,以再現教學情境,也能夠通過實物對情境進行演示,還能夠通過歷史人物的扮演與圖畫等形式再現教學情境等。倘若使學生融入到歷史中,做古人所做、思古人所思,那麼就能夠讓學生全面、系統地探究歷史,最終拉近歷史跟學生間的距離。三是教師應當選用適宜的歷史教學片段來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像是教師在講解岳飛抗金的過程中,在介紹到岳飛打敗金兀朮而乘勝前進的情況下,學生會歡呼雀躍,而在介紹到岳飛被迫班師回朝而葬送抗金好形勢的情況下,學生會感覺悲痛和發出遺憾。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教育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一切以及一切為了學生”,缺少情感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為了完善學生的人格,有效地統一學生的價值觀、學習態度、情感等,務必真正地轉變教學思想,更加科學地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以及實施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只有如此,才可以實現學生文化素養、人性、人格的昇華,激發學生的學習技能,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體現國中歷史教學中“學史明智”和“以史為鑑”的教學宗旨。

參考文獻:

[1]姜寶芹.淺析國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

[2]張奚銘.國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及對策分析———以人教版國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