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診所法律教育的本土化

才智咖 人氣:3.1W
探析診所法律教育的本土化
摘要:診所法律教育是起源於美國,著重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技能和職業責任的一種教學方法,但診所法律教育必須通過“本土化”才能在我國真正得到普及和發展。法律移植和法律本土化的關係是診所法律教育本土化的法理基礎。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對法學理論知識理解和運用的教育價值以及我國建立和諧社會、克服傳統法學教育弊端的需求決定了這種新模式在我國法學教育體制中的運用和推廣的可行性。診所法律教育本土化存在觀念障礙、經費障礙、師生障礙及案源障礙。要完善和推進診所法律教育本土化必須轉變觀念、多渠道彙集經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關鍵字:診所法律教育;本土化;障礙??
  
  診所式法學教育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有著悠久的歷史。美國最早的法學教育就是診所式,即學徒制,讓未來的律師在執業律師的辦公室“閱讀法律”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是從英國一種給有經驗的執業律師做書記員的做法上發展而來的。但在法學院設立診所則是在2O世紀6O年代才興起於美國。所謂診所式法學教育,就是通過法律診所的教師指導學生參和法律實際應用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法律實際能力,促進學生對法律的深入理解,培養其法律職業道德和職業意識觀念。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體制變革及其轉軌變型,帶來了中國社會各個領域的革命性變化和發展,法學教育和法律職業亦不例外並已具有深厚的現實基礎。作為一種舶來的新型教育模式,診所法律教育在我國的法學教育中還處於邊緣地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國法學教育怎樣界定診所法律教育在中國法學教育中的應有地位,並將其正式納之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呢,即完成“本土化”過程,這是我國現行法學教育不得不面對和思索的新問題。?
  
  一、診所法律教育本土化的法理基礎?
  
  一項沒有理論支撐的'制度是人治社會的產物,勢必經不起實踐的考驗而走向消亡,法律發展的整個過程已清楚地證實了這一點。當今社會是法治社會,制度的出臺首先要經得起理論的反覆推敲。診所法律教育作為一種舶來的新型模式,對於該法律教育模式的本土化有著深刻的法理基礎摘要:診所法律教育模式的引進體現了法律移植和法律本土化的關係。?
  對於移植的概念,從生物學上講,是“將身體的某一器官或某一部分移置到同一個體(自體移植)或另一個體(異體移植)的特定部位而使其繼續生活的手術。一般是為了修補機體的某一缺陷”[1],“來自同種動物另一個體的器官或組織的移植稱為同種異體移植,除非採取非凡辦法來控制排斥,否則這種移植物一般均被排斥”[2]。可見,同種異體移植尚且被受體物所排斥,那麼,異種異體移植只能更甚之。就現階段我國所正在進行的法律改革和發展來看,法律移植恰恰屬於一種“異體移植”,即“自覺或不自覺地把注重力的重點放在具有較高生產力和先進管理經驗的、充分反映現代市場經濟要求的西方法治社會的法律資源之上,而審閱中國和西方的法律傳統和社會目前狀況,而且有介於同種異體移植和異種異體移植的趨向,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更偏重於後者。”[3]因此勢必增加法律移植的難度。所謂法律移植,是指“在鑑別、認同、調適、整和的基礎上,引進、吸收、採納、攝取、同化外國的法律(包括法律概念、技術、規範、原則、制度和法律觀念等),使之成為本國法律的有機組成部分,為本國所用。”[4]法律移植是國家及民族交往中必然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也是自古至今普遍存在的現象。假如說在古代,法律移植受地理因素、交通工具的限制,只能侷限於地理位置鄰近的國家或民族之間,那麼在當代,法律移植已成為一種不受任何地域限制的全球性現象。在當今世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之間都存在著大量的法律移植現象,法律移植是法律文化傳播的一種最直接、最明顯、最有力的途徑。所謂“本土化”,意指在法律移植時,應讓受移植法律經過合理的處理和嫁接,使其能滲入到移植國國民的血液當中,進而得到有機的整合,本土化就是法律移植本土運動的過程。本土化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對外來文化進行過濾、吸收和選擇的過程。在現代化建設的時代,對於“體現人類法律文明前進方向的外域法律文化的有益因素,無疑應當加以吸收和採納,以便使當代中國法律發展和全球法律文明的通行規則接軌溝通。“閉關自守,盲目排外,只能導致法律文明進步張力的喪失”[5]。診所法律教育的引進和建設新問題,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