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意象組合的“陌生化”效果

才智咖 人氣:1.2W

摘要:規範,約定俗成,是語言一大特徵,詩歌的語言亦然。詩歌的語言是文學語言,而且是高度凝練的語言,文學語言與科學語言,日常生活用語相比較,難能可貴之處就在於它的新奇。但是,自然、生活中的物象,與人密切相關,發生緊密的情感關係的物象畢竟是有限的,能被選來作為詩歌意象的物象就更加有限。新意象的創造遠難與意象的傳承。所以,詩歌的陌生化效果常常來源於意象的組合。不同的意象組合方式往往會產生不同效果,新奇獨特的意象組合,更會產生陌生化的效果。

古典詩歌意象組合的“陌生化”效果

關鍵詞:古典詩歌 意象

一、單一的意象只能調動一種感官感受,通過意象的組合,才能讓人感受到多感官的,立體的世界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看起來都是俗常物象的組合,但是它有聲有色,調動了人的聽覺、視覺和觸覺。而且意象之間有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因素。雞聲與草屋,本為居家之物,給人以俗常溫馨之感,可是這些卻又在羈旅之途,溫馨之中有清冷,故此感又與人跡之稀疏,霜之秋涼相諧,意象之間具有跳躍性,留白給人以廣闊的想象空間,而人之經驗有同有異。讓人如臨其境卻又與自己“親自”“早行”相疏離,既勾起人的共通感,又產生了一種陌生化的效果。李白的“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杜甫的“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皆屬此類。

二、視角的切換,產生陌生化的效果

《天淨沙·秋思》之視角,看似第一人稱,眼前意象亦為讀者眼前之意象。可是讀者眼前的畫面是相互轉換的。“枯藤老樹昏鴉”給人以一片蕭條之景,而作者卻不按常理,次句“小橋流水人家”,給讀者以一種閒適溫馨之感,而“古道西風瘦馬”又轉以蕭瑟蒼涼,反差之後深化“悲傷”。末句,替換“枯藤老樹昏鴉”之悲涼,殘陽如血,秋之蕭瑟與思之悽苦相映相融,視角又聚焦於斷腸的天涯遊子,作者與讀者視角在眼前之畫面轉換之後重合,而“斷腸人”成為“特寫之焦點”,似之前所有意象皆化為同一景,同一情,如此情境混溶,這些情感體驗,皆出於詩歌之意境,即使讀者親臨馬致遠所處之境亦難以體會得如此形神豐富,內蘊深厚。固有“陌生化”的效果。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前兩句讓我們以第一視角,看到了一個秋雨之夜,悽苦思鄉的主人公,接著,作者通過聯想,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看到主人公和妻子共剪燭花的'幸福場景,夜雨之日倚窗敘話,虛實對照,寒暖相對,時空視角的轉換自然,內容與形式融合無間。如此情境,非俗常的遊子思鄉之詩歌所能創設,虛實意象組合,使得視角新奇獨特,產生了陌生化的效果。

杜甫的《月夜》,首句就以想象的手法,以夜月和閨中之妻的意象相組合,從妻子的視角,去看夜月,遙寄相思。頷聯以想象中的兒女的視角觀其妻,不解其思親之情。頸聯又以作者自己的視角,關心妻子不勝清寒,充滿悲傷的情緒;尾聯寄託希望,以將來相聚共同望月,反襯今日相思之苦。虛實意象的組合,巧妙而靈活的視角轉換,讓人體會到情感之豐富,構思之新奇,讓人耳目一新。

三、意象組合,使得內容與形式違反常情、常理、常事,藝術上超越常境

古詩十九首中的《涉江採芙蓉》,對蓮花意象的選擇,本就不同於傳統意義的“君子之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內涵,而是寓於相思之情,芙蓉乃“夫容”。而且,傳統的,蓮花盛開的季節,採蓮是江南女子的盛事,採蓮場面都是熱鬧而歡快的。“若耶溪旁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耶溪採蓮女,見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蓮花的意象通常都是與“塘”、“溪”等意象相組合,而此詩中,蓮花、芳草,卻與江、澤這些非“閨閣”之物進行組合,非常情,亦不合常理。探究其因,涉江越澤,方能遠離喧囂,掇取空谷幽蘭,獨自憂傷,獨享思念,與採蓮的熱鬧場景隔空相對,其情真切,其意綿長。再者,望故鄉者,或翹首企盼,或載欣載奔,而此詩中,所思之人還顧望鄉,非俗常之情境。思親情切,卻又因何而遠離故鄉,與相愛之人不得不背道而馳,其中苦楚,引人深味。同時,“長路漫浩浩”更非俗常之語,路漫漫,已言路之遙遠,加以浩浩,獨特新奇,引人深思。涉江之人,眼前江水浩浩,遙思愛人,相聚渺茫,千山萬水,煙波浩渺,虛實相應,亦真亦幻,其意境之深遠蘊藉,不可盡言。

《湘夫人》之中,“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 ”。鳥與水草,漁網與大樹,皆為不關聯之物,卻奇特地組合在一起,乾坤倒轉,天地倒懸,非常之景以抒非常之情,久待不來,心之迫切,昭然可見。

四、意象組合增加了感知的難度和時間,產生了陌生化的效果

詩人有意不按常規的意象組合方式,或倒裝,或將生活中本來聯絡在一起的意象,有意進行措置,讓讀者重新去組合,或者通過想象補充出必要意象,從而產生新奇獨特的藝術效果,讀者在動用自己生活經驗和語言能力的時候,產生了審美愉悅。

杜甫《秋興八首》的第八首裡,有“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乍一看來,實難理解。重新組合,應為“鸚鵡啄食過的香稻粒”,“鳳凰棲息過的梧桐枝”,通過知人論世,知道作者懷念長安風物,於回憶之景,皆有美好之情。為了強調稻之香,想象它被美好之物―鸚鵡啄食過,梧桐之碧枝,必曾有鳳凰棲息。讀者欲讀懂詩歌,必將意象進行新的組合,並通過知人論世和想象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旨趣,倍感新奇。

新奇的意象組合,可以調動讀者多種感官體驗,從結構、視角,內容和形式等多方面產生陌生化的效果,讓詩歌成為有意味的語言藝術,讓讀者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和趣味,與作者達到共鳴。

參考文獻:

[1] 維·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論[M].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