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西方浪漫主義文學中的理想問題

才智咖 人氣:3.15W

  [論文關鍵詞]浪漫主義 理想 生活理想 人想?
  [論文摘 要]
浪漫主義在世界文學史上一直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各國人們在表達心中對於未來美好理想的作品中都充滿了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但在大方面相似的同時,他們又各具時代特色和國域特色。本文試從比較中西方浪漫主義文學中的理想問題入手,分別從社會理想,生活理想,人物理想三個方面闡述了中西方浪漫主義的不同以及其原因。?
  ?
  
  西方浪漫主義文學浪潮主要是產生於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是十九世紀一個重要的文學流派,其源頭可以追述到古希臘時期。中國的浪漫主義文學要比西方早幾百年,有很多理論體系並不完善,但其對整個中國文學史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浪漫主義文學最主要的特徵是抒發個人主觀情感、展望未來美好理想。中西方浪漫主義作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現了他們心中對於未來的美好理想,但在大方面相似的同時,他們又各具時代特色和國域特色。?
  
  一、社會理想——脫離人間的桃花源與現實世界的烏托邦?
  
  中國關於社會理想的描述,從先秦時期開始就已存在。屈原在《離騷》中,展現了其對於美好世界的嚮往;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則是為人們塑造了一種與世隔絕的桃源仙境,在這裡生活的人們,自耕自食,不問政事,“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作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的唐代詩人李白,更是在《夢留天姥吟留別》裡,借夢境表達出自己所向往的仙人之境,一個相敬相愛,雍雍穆穆的極樂世界。?
  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法國作家拉伯雷在其小說《巨人傳》裡,向人們展現了一個美好的烏托邦藍圖——特萊美修道院,反映了當時在文藝復興時期,新興的資產階級對於美好、和平、幸福生活的嚮往;在德國作家歌德的《浮士德》裡,浮士德用生命建造的海濱樂園則是當時的啟蒙思想家所夢想的理性王國的藍圖。?
  可以說,中國作家筆下的理想社會是一種脫離人間的桃花源,並沒有具體展現;而西方作家筆下的`理想社會,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烏托邦,雖然是描繪的未來世界,但是卻是描繪具體,藍圖清晰。這是由於當時時代所造成的。中國當時正處於封建社會統治時期,社會長期停滯,缺乏先進思想,因此古典浪漫主義作家很難具體描繪未來烏托邦社會,只能採用託古改制、遊歷仙境等間接方式展現他們心目中的理想社會。西方由於有很多先進的社會思想作指導,因此他們有可能具體展現烏托邦的理想社會,使讀者讀後能受到莫大的鼓舞。?
  
  二、生活理想——超自然的曲折幻想和坦率自信的直接追求?
  
  西方作家所描述的生活理想多是關於個人主體的幸福。文藝復興時期,他們多是追求個性解放、愛情自由、婚姻幸福。在莎士比亞的早期作品中,就有大量是以歌頌生活、愛情為主題的。到了十九世紀,這種追求個人愛情幸福的生活理想逐漸升華成一種反封建、爭取自由的事業理想。雪萊的長詩《伊斯蘭的起義》塑造的革命夫妻萊昂和茜絲娜就是這一形象的典型代表。?
  中國作家對於生活理想的描述,更多的不是愛情,而是將筆觸放到了追求功名利祿、敘述人倫上。這並不是說中國文人的生活理想中沒有愛情,《牡丹亭》和《孔雀東南飛》中那種令人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在中國文學作品中也有很多,但在這些愛情故事當中也會摻雜一些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像《西廂記》中,鶯鶯的母親不同意女兒和張生在一起,直到張生考取了狀元才默許這段婚事。?
  因此對於生活理想中的愛情,中國不如西方影響深遠。這是因為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裡,愛情婚姻歷來是由父母、媒人包辦,青年男女受到封建制度和思想的壓制,幾乎沒有自由戀愛的權利。所以在當中歌頌自由愛情的作品較少。?
  除了生活理想的內容、題材不同之外,中西方作家對於這種理想的表達方式也大相徑庭。?
  中國古代作品表現生活理想時多是曲折含蓄,往往採用一些超自然的方式,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有的採用打破生死界限的浪漫主義手法,使生前不能在一起的男女情侶,死後能夠得到幸福,如湯顯祖的《牡丹亭》。有的作品在結尾處加入一段幻想,來表達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如《孔雀東南飛》。還有一些作品是通過鬼神的力量幫助弱者達到伸冤雪恨的目的,從而實現人們心中的生活理想,像關漢卿的《竇娥冤》。?
  而西方作品表現生活理想更加直接了當。往往是一種主人公坦率自信的去爭取自由幸福的個人生活理想。?
  中西方作家之所以表現方式不同,與他們生活的時代分不開。中國由於不發達,封建社會各種制度對人們的壓制,束縛了人們對生活理想的大膽追求,所以人們只得採取那些曲折含蓄的方式來表達心中的生活理想。而西方浪漫主義作家生活的時代,封建主義逐漸沒落,資本主義發展,作家對於戰勝封建勢力、對於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了信心,所以他們能夠用直截了當、大膽熱情的筆觸去構建美好生活的藍圖。?

[1]   

淺談中西方浪漫主義文學中的理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