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安全教育的問題及實施路徑論文

才智咖 人氣:1.89W

隨著社會變革速度的加快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加速,高校的安全正受到各種衝擊和挑戰[1]。當代大學生受成長經歷和生活環境的影響,普遍表現出自我意識強,個性突出,但法制意識、安全意識薄弱等特點,傳統模式的安全教育活動參與興趣不高,尤其對灌輸式的安全教育宣傳和帶有表演色彩的安全演練活動等不少學生不感興趣,甚至有不同程度的牴觸情緒,處於學校“要我安全”狀態。因此,改革安全教育模式,拓展有效的教育新途徑,營造濃厚的校園安全文化氛圍,已經成為當前高校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高校安全教育的問題及實施路徑論文

一、當代大學生群體的自我意識特徵

當代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與前輩相比,他們生活於相對富足的家庭,多元環境、多變思潮、資訊海量成為這一群體自我意識發展和崛起的最好背景[2],以自我為中心,以個人喜好來判斷事物,追逐個性,強調自我。生活中個體化和小群體化並存,在當前多元選擇的社會中,出現了更多元的意識形態,聚合成各種生活交際圈子,趨同的生活環境和成長經歷,蘊育出特有的認識與判斷標準,表現出張揚的個性特徵和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新媒體的廣泛使用帶來資訊海量的生活環境,促使大學生進行思考、判斷,形成屬於自己的獨立視角,建立自己的判斷標準,去面對真假難判的各種資訊。自我意識趨強的特徵,讓高校安全教育的難度日益提高,表現為傳統的安全教育模式無法激起追求個性與自我的大學生群體的興趣,會造成自我對外界資訊源的質疑,增加了正常途徑的知識傳播難度。要影響和改變當代大學生不正確的認識與判斷標準,必須有足夠的、貼近學生生活學習實際的案例資訊,並使之發揮教育作用。此外,自我意識趨強的個體之間也會互相影響,加大了安全教育的難度。

二、當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㈠教育內容重知識輕能力

高校安全教育的出發點是使師生員工在內心深處牢牢樹立安全意識,規範自身行為,預防和避免各類安全事故發生[3]。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內容大多是學校檔案、安全標語、管理手冊、安全講座、案例警示、安全演練等,將安全管理的規定、紀律、文化等通過傳統的教育途徑傳播給學生,簡單地灌輸知識特點明顯,要求什麼不能做的多,說明為什麼不能做的少,較少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和身邊的案例中挖掘教育點,組織學生討論,形成共識。各種安全演練也帶有濃厚的表演色彩,難以激發追求個性與自我的大學生群體的興趣,難以起到幫助學生掌握安全知識,培養“我要安全、我會安全”的思維與技能的作用。

㈡教育方法重形式輕效果

安全教育需要全面,形式方法也應具有多樣性,要突出全員、全面、全程的特點。目前各高校對安全工作都非常重視,教育活動都是轟轟轟烈地開展,多是通過集中教育掌握安全知識,開設專題講座強化安全意識,組織應急演練學會逃生技能等。但這些教育活動大都避免不了灌輸教育的模式,少有與學生互動的交流溝通、需要學生自主完成、能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東西,難以形成學生自己的安全思維與技能體驗,對教育活動的效果也缺乏有效的評估體系與考核機制,缺乏各部門間的聯動機制等,導致眾多的教育活動沒有達到預期的實際效果。

三、構建高校安全教育多樣化途徑方案

㈠教育系統網格化

教育系統網格化是指學校層面,安保部門、思政部門、院系、教師層面和學生群體層面形成網格化的教育體系。學校層面的重點工作是出文件、定制度,組織安防基礎設施建設,安全工作評估,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的頂層設計等,營造濃厚的安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以校園文化的導向作用來指導師生員工的價值理念,規範自身行為,樹立正確的安全觀。安保部門、思政部門、院系、教師層面的重點工作是組織傳播學校的安全文化,結合工作實際組織實施安全教育,發揮安全文化的凝聚作用,教育學生認識到安全工作不僅是學校的事,更是學生自己的事,引導學生從“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會安全”的觀念轉化,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安全素質、能力。建立安全教育工作的聯動機制,結合部門職能性質,突出工作重點。安保部門要突出安保設施的使用和避險能力的培養等; 思政工作者要突出安全文化的傳播,在院系、班級、宿舍等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培養學生的安全觀念、意識、素養和習慣; 院系要保障安全教育工作常態化的落實,教師可結合工作實際在教學、實驗、實訓的實踐中開展專項安全教育。學生群體層面的重點工作是建立安全資訊網路,報告安全資訊,傳播安全正能量。在優秀學生幹部中選拔組建安全資訊員團隊,加強對他們的安全管理業務培訓,使他們掌握安全專業知識,具有工作責任感,及時報告負責區域的安全資訊,幫助領導老師第一時間掌握校園安全情況,使他們成為學生群體中的安全意見領袖和安全文化個體模範,激勵他們建立具有個性特徵的安全文化宣傳平臺,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幫助自己,保護自己。

㈡教育平臺多樣化

大學生作為一個社會的特殊群體,能否全面掌握安全知識,靈活運用安全技能顯得尤為重要[4]。當代大學生生活在資訊大爆炸時代,大學生群體更是感受資訊發展與資訊科技更新的前沿群體,伴隨著大學生自我意識趨強的情況,傳統的安全教育模式愈發不能滿足他們接受安全知識、技能的需求,因而優化安全教育方法,拓展貼近師生學習、生活實際的教育平臺顯得尤為重要。目前網路上新興的媒介已經被師生廣泛使用,引入新媒體的教育手段作為高校安全教育途徑的補充和拓展已經勢在必行,利用微信平臺開展安全教育是較好的選擇[5]。微信有深化網路交往、加快傳播速度、增強傳播效果的作用和功能,已經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廣泛使用,是大學生生活中離不開的交流和資訊接收的重要工具,藉助微信平臺開展校園安全教育能激發大學生群體的興趣,提高對安全工作的參與度與關注度。網路交流能更好地瞭解學生對校園安全的態度和思維,正確引導對提高安全教育的實際效果會有很大的幫助。

利用微信平臺開展安全教育重點要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建設。

1、構建微信教育平臺微信已在大學師生中普遍使用,具備作為新媒體教育平臺的良好條件。開通校園安全教育官方微信,搭建學校與師生員工的溝通平臺,讓微信在安全教育中發揮積極作用。可以通過開設安全文化主題專場,討論全國高校發生的案例,配發直擊心靈深處的圖片,引起師生的警醒與反思; 組織安全文化微信社團,討論不同關注點的安全問題,提高安全意識; 正確引導微信討論的方向,把師生在微信上討論和關注的話題應用到教育活動中,增強師生的切身體會。

2、策劃微信話題微信作為教育平臺的優勢在於資訊資源大,釋出資訊方便、快捷,但也存在釋出資訊隨意、零碎、重複、無序等不足。作為安全教育的宣傳渠道,微信話題的正確引導顯得至關重要,需要進行細緻的策劃,不僅要保證其合理性和有序性,還要融入師生的生活,要有創新的內容,從而激發師生的討論興趣,形成共識,起到實際效果。

3、引導微信輿論走向微信的自由性和開放性,帶來了發表言論的`隨意化,難免泥沙俱下地出現片面、放大的不安全資訊傳播。官方微信要及時澄清事實說明真相,提高正能量的影響力,防範謠言的傳播給學校帶來的不安定因素,正確引導輿論的發展方向,起到凝聚人心化解危機的作用。學校要有輿論危機的應急預案,實時監控微信輿論走向,及時發現潛在危機,積極應對,防患於未然,從而提高安全教育的整體教育效果。

4、提高微信關注度微信關注度是利用微信平臺開展安全教育取得成效的關鍵,關注度高的資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可。提高微信關注度重點要抓好校園安全微信與師生的資訊互動與溝通,得到師生的點贊、互發、轉發。通過組織校園微信與思政安保幹部、教師的互動,引導學生參與資訊的交流,逐步建立微信互動網路體系,形成全員參與、全程互動的工作局面。通過廣泛的互動交流,在參與過程中影響教育學生,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培養學生的安全思維,從而達到安全教育的預期效果。

5、培養微信管理骨幹對校園微信平臺進行實時監控和有效管理是實施微信教育的關鍵。微信管理骨幹團隊需要在優秀學生幹部群體中通過專門培訓選拔產生,培養骨幹成員成為安全意見領袖和安全文化個體模範,在專業教師的帶領下開展對微信平臺的有效管理,及時處理微信中潛在的危機,大力宣傳學校安全文化,傳播正能量,保障校園微信平臺的正常執行,充分發揮其安全教育的積極作用。

6、提高資訊辨別能力當代大學生對媒介資訊的判斷有趨眾化現象,缺少獨立思考、自主判斷的習慣,辨別能力也需要提高。在資訊海量的時代,學生每天都能接觸各種各樣的資訊,特別是那些對大學生身心健康有害的資訊更是無孔不入,大學生不會辨別危害會很大。微信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生活交流、資訊接收的重要工具,教育培養學生正確辨別處理微信資訊對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也非常重要。

生活在資訊海洋的當代大學生對各種資訊的興趣好奇往往會影響他們的判斷,自我意識趨強的特點也會影響他們安全價值觀的形成。學校在有效執行校園安全微信平臺的同時,可以通過專題講座、案例分析、論壇、微博、微信、部落格、討論組等,對學生經常接觸到的資訊進行辨別處理,教會學生正確處理真假資訊的思維與方法,提高學生對網路資訊的辨別素養和能力,強化安全意識,樹立正確的安全價值觀,實現“我要安全、我會安全”的教育目的。

綜上所述,高校安全工作是全體師生員工參與的綜合性、日常性工作。隨著當代大學生生活環境、成長經歷的變化,安全教育的模式也要主動融入大學生群體生活,融入大學生普遍使用的生活交流、資訊接收的新媒介平臺,加強教育的互動性,提高師生的參與度、關注度,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強化學生對“我要安全、我會安全”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安全教育的實效性,才能實現高校安全穩定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馬小輝。 大學生安全教育[M]。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2] 王巨集偉,徐衛萍。 大學生自治力提升研究[J]。 學理論,2012( 29) : 253—254。

[3] 汪永高。 加強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意義與對策[J]。 中國高教研究,2004( 4) : 78—79。

[4] 常芳,宋林豔。 我國高校安全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 34) : 14。

[5] 陳貞。 積極應對網路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機遇與挑戰[J]。 文教資料,2009( 6) : 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