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眼中的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4.18K

會計電算化課程是會計專業的重要實訓課程,是在學生掌握了會計基本理論、基礎方法之後的實踐性環節。本課程既著眼於會計理論,又為今後的會計實際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使學生能更快地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更好地從事會計工作。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通過多年的經驗積累,以及與同事教研組的共同研究探討,對教學進行了改進。

關於我眼中的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的論文

隨著近年來職業院校一體化教學的逐漸鋪開,會計專業的一體化教學也得到越來越多的研究和運用。筆者以多年來教授的會計電算化課程為例,淺談一下該課程的教學,為使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程銜接與知識準備

會計電算化課程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實踐性課程,它需要操作人員具備良好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同時它又是一門很注重會計理論的課程,需要操作人員掌握會計基礎原理,熟悉會計核算流程。因而在開設這門課程之前,就應該做好相應的知識與技能銜接。

筆者所在院校開設的會計專業學制為兩年四個學期,而會計電算化課程通常在第三個學期開設,共一年時間。第一個學期通常是開設基礎會計、計算機基礎操作教程、傳票錄入等基礎性課程。學生在入學後,就開始從鍵盤錄入、中英文打字、辦公軟體操作入手,訓練計算機操作能力,為以後會計電算化課程的開設做好知識與技能儲備。

二、教學內容規劃

目前行業及企業中常用的會計電算化軟體多以用友財務軟體較多。在教學中,筆者學校選擇用友暢捷通T3版作為會計電算化課程的主打軟體,以利於學生就業,同時也方便為全市職業院校會計電算化技能大賽選拔參賽選手。該軟體功能全面,管理模組眾多。該課程的第一個半年以總賬、報表、工資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報表管理幾個模組的基本操作流程為主,訓練常規簡單業務的賬務處理流程操作,掌握軟體操作方法步驟。第二個半年以採購管理、銷售管理、庫存管理、核算管理四個模組為主,訓練供產銷業務的賬務處理流程操作,並做全面綜合業務模擬訓練。為實現教學目標,學校及教師必須配備完整的課題資料與模組訓練資料,建立實習教學資源庫,以方便師生資源共享。

三、教學方法選擇與運用

考慮到會計電算化課程的一體化特點,在選擇和設計教學方法時應突出體現直觀性、操作性、綜合性等特色,並有機結合會計理論。採用多媒體教學裝置,製作教學演示課件,會計資料實物與軟體機制樣式對比教學是被經常用在教學中的模式與方法。教學方法的運用還通常與給出的業務資料有關係,財務軟體的部分功能就是針對特殊的會計業務開發出來的,因此這些特色、亮點不能被忽視,而應作為教學的重點詳細講解與指導訓練。

比如在總賬模組中月末轉賬業務的會計處理,可以用兩種方法來實現。一種方法是在總賬中直接填制憑證,錄入填制要素包括借貸方科目金額等內容儲存即可,這是一種簡單的方法。還有一種方法就是通過軟體的“期末處理”來實現,該功能豐富,包括五種轉賬業務的定義與生成,即“自定義轉賬”“對應結轉”“銷售成本結轉”“匯兌損益結轉”及“期間損益結轉”。如果學生的理論知識不夠,該功能操作起來就有一定難度,經常是今天勉強做對了,明天又不知道怎樣操作了,做不到深入透徹的掌握。

因此,教師在教授時應注重理論知識點的教學方法設計,通過對理論知識的串接與聯通,讓學生理解為什麼這些期末的轉賬業務可以事先定義再直接生成憑證,而日常的業務是不能這樣做的。理解了之後,教師再來傳授操作方法與步驟,並將理論融入到操作上來,通過例項的演示直觀表達出來,再讓學生進行練習操作。簡言之,就是教師事前印好配套的實訓資料,將所需要理論知識做成教學課件,然後用多媒體裝置演示財務軟體相應功能操作流程,三者為一體,完成該內容的教學環節。然後讓學生充分練習,教師做巡迴指導,事後再做操作點評與總結。

再比如財務軟體對購銷業務的功能設計,往往一個業務就要涉及三個管理模組的綜合操作,這樣的設計遠遠比手工會計處理要繁瑣得多,這時教師就要和學生講明軟體裡是將業務模組的操作也融合進去了,實際上就是供銷人員、倉庫保管人員、會計人員三種崗位集中到了一個軟體中,實現了真正的業務財務一體化的管理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課程的資訊反饋與總結

好的教學效果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一次次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反思出來的。每一個模組教學結束,教師最好能及時對學生進行評估,檢驗教學的效果及不足,並採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加以調整和完善,以實現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同時,要建立並完善自己的檔案資料庫,以備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