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脊髓和脊神經的環狀卡壓

才智咖 人氣:1.52W

論脊髓和脊神經的環狀卡壓
  除直接暴力和神經原疾患損害外,環狀卡壓是脊髓和脊神經的大敵。

脊髓以其在人身的首腦地位而被懸吊在椎管的中央,受到層層套管狀保護。然而脊柱的多方位生理運動,使脊髓處在搖籃式的椎管中。為適應椎管運動的需要,脊髓進化成為具有特殊力學結構的半流體性粘聚體,在其總長度延伸10%的範圍內,有極大的伸縮可塑性,可以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像手風琴樣摺疊、展開或產生各種彈性形變。只要不超出延伸10%的極限,運動中的脊髓可以維持自身的`動態平衡而安然無殃。由脊髓發出的脊神經,其神經根有椎間孔(或神經通道)的環狀保護,神經幹有肌筋膜間隔或骨纖維管的環狀保護。周圍神經更具有蜿蜒延伸能力,以適應四肢超大範圍的生理運動。

安全結構愈是複雜,有其安全的一面,也有其隱患的一面。一但機體內外環境發生超限度變化,神經保護管將會變成神經卡壓環。環狀卡壓會造成脊髓和脊神經的嚴重損害。椎管狹窄可以引起脊髓的環狀卡壓。椎間孔或側隱窩的狹窄,可以引起神經根的環狀卡壓。肌筋膜間隔或骨纖維管的狹窄可以引起神經幹的環狀卡壓。不同部位的卡壓,以其所支配的區域而出現不同的神經卡壓綜合徵。

人們多重視神經根或神經幹的卡壓,而輕視脊髓的卡壓,殊不知神經根、乾的卡壓,因其疼而被早發現早治療,脊髓的卡壓,常因區域性無疼而被誤診誤治。如脊髓的多段卡壓(多段椎管狹窄症),常被誤診為側索硬化症而束手無策。頸胸段的脊髓卡壓所引起的心臟和胃腸道功能障礙,常被誤診為心臟或胃腸道疾病而久治不愈。脊髓卡壓綜合徵的早期,常出現肢體感覺異常(或熱、或涼、或麻木、或酸沉、或束縛感)。中期神經反射亢進,肌痙攣;晚期肌萎縮,肌乏力,或大小便功能障礙,下腰段脊髓卡壓,則出現典型的間歇性跛行。脊神經根的卡壓,則出現沿該神經幹的放射疼,有關腱反射遲鈍或消失。神經幹的卡壓,則出現卡壓環遠端的神經症狀(如腕管或踝管綜合徵所引起的手或足的疼痛麻木)。

臨床上能引起脊髓或脊神經根卡壓的病很多,其中椎管狹窄症為世人所公認。常說的椎管狹窄,是以椎管骨性管道在統計學上的平均值為標準(國人椎管矢狀徑平均17mm,15mm為臨界值,12mm以下為狹窄)。只講骨性管道,不講纖維管道;只說管腔大小,而不論內容物粗細,就一概而論判定椎管是否狹窄,很難以偏概全。解剖學的椎管結構,除了骨性管道,還有椎間盤後縱韌帶、黃韌帶、小關節囊等組成的纖維管道。李氏倡導臨床椎管狹窄症,即凡經過X光、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證實神經受到卡壓,以及臨床體徵明確的,均應列入此症範疇。廣意的椎管狹窄更具有臨床價值。如黃韌帶肥厚可以使並不狹窄的骨性管道變得擁擠不堪。關節突或勾突的增生肥大,可以使椎管變形,側隱窩狹窄。椎間盤向椎管內(或椎間孔內)膨出、突出、脫出或椎體後沿增生、或後縱韌帶骨化,均可不同程度的引起局段椎管狹窄。椎體滑脫者因上下椎管移位,造成臨界椎管急劇折曲狹窄。椎體骨折並脫位患者,因硬膜下血腫和椎體移位椎管變形而雪上加霜……


論文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