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績效審計研究的借鑑論文

才智咖 人氣:1.81W

21世紀以來,世界諸多國家的審計工作逐漸轉向以績效審計為中心的現代審計階段,這是審計發展歷程中的重要演變。隨著世界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對於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的審計監督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往傳統的財務審計模式已經很難滿足現行的要求,因此,以經濟性、效率性、效益性為主要審查物件的績效審計逐漸受到各個組織單位的青睞。本文探討美國的績效審計的先進經驗,以此為例,為分析我國的績效審計工作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美國績效審計研究的借鑑論文

一、績效審計概述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對於績效審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對於近年來頗受重視的績效審計關注度增高,有關績效審計的研究和著作也越來越多。研究績效審計,我們首先有必要給績效審計一個明確的定義範疇。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績效的定義:績效,從管理學的角度看,是組織期望的結果,是組織為實現其目標而展現在不同層面上的有效輸出。通俗點講,績效就是組織所期望的結果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所進行的各項工作。那麼績效審計也就是對組織的績效完成情況進行審計,其目的也是為了確保組織實現自己的期望目標。

績效審計在理論上並沒有一個嚴格準確的定義,不同的組織和國家對績效審計的定義也各不相同,但總體上對於績效審計的定義還是有大致的相同,即都認可績效審計的經濟性、效率性、效益性的審計。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稱績效審計具體是現金價值審計、經營審計、管理審計,是對經濟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益性(Effectiveness)的審計,即我們常說的3E審計。

經濟性、效率性、效益性這三者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是一個聯絡的整體,是一條不可分割的生產鏈。這時候我們可以從3E的角度總的來概括一下上述的鍊鋼過程:鍊鋼廠煉一噸鋼需要主要原材料生鐵、廢鋼、造渣等5噸,輔助材料煤0.2噸(經濟性);原材料產出比5:1,輔助材料產出比0.2:1(效率性);一噸鋼收益500~1000元人民幣(效益性)。而績效審計則是貫穿於這個生產經營過程始終的審計過程,從原材料的購入、使用、效率到產品的銷售收入整個生產鏈,每個環節都有審計,通過對經濟性、效率性、效益性的審計組成了整個企業的績效審計。事實上,績效審計不僅僅是針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審計,績效審計的涉及範圍很廣,已經被廣泛的運用於*府審計之中,這在下文中會繼續討論。

二、美國績效審計的產生背景及經驗

(一)美國績效審計產生的背景

在績效審計的研究和實踐中,美國一直居於世界的領先地位。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績效審計便有了初步的模型。美國著名學者肯特於1948年在《內部審計師》雜誌上發表的《經營審計》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績效審計這一概念。

1. 20世紀初,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美國的各行各業都處於飛速的增長髮展階段,與此同時,伴隨著企業的一系列弊端也逐漸顯露。

2. 現代管理學之父,著名的管理學家美國人泰勒觀測和研究了美國工廠生產流程中生產運營條線和管理條線的速度、時間、產量,總結出了一套先進的科學管理理念。1911年泰勒在其著作《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中,構建了一套以“效率”為核心、適用於工業企業的科學管理原理。它的核心是通過對員工個人績效的評估實現自上而下的管理控制。管理趨於科學性不僅僅提升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而且對美國績效審計的推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正是基於這樣的大背景,美國企業中的績效審計應運而生。與此同時,由於當時公營企業此方面的弊端表現的最為明顯,早期的美國績效審計主要側重於*府審計方向。

(二)美國績效審計的發展及特點

美國*府於1921年正式頒佈了《預算和會計法案》,在這一法案中*府績效審計的方式和規定得到了較為詳細的介紹。1921~1945年,是美國社會高速發展的時期,也是績效審計的進步時期,眾多的績效審計理論產生。這段時期,美國的會計總署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著名的“發票審計”,在此次大規模的審計過程中,績效審計被得到初步的運用。

1945~1981年是美國績效審計基礎建設階段。二戰後,在美國國會和三任最高審計長的努力下,以及同時期社會審計的高速發展基礎上,績效審計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一階段我們稱之為綜合審計方法階段。主要有以下特點:績效審計的工作人員得到專業化的培養;審計人員和審計工作的理念有了初步的更新;審計機關的大規模重組。

1981年至今,是美國績效審計快速發展的一個階段,這一階段無論是績效審計的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應用,都達到了空前的地步。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公共管理運動席捲全球,包括兩個核心思想:一是強調績效觀念;二是重視量化的評估方法。在這一浪潮的推動下,1993年《*府績效和成果法案》將績效預算、績效評估、績效審計有機結合,建立起嶄新的以績效為導向的財*管理制度。這一階段,專案評估管理方法在全美得到快速推廣和發展。

(三)美國績效審計的經驗成果

1. 審計計劃嚴密,立項過程規範

美國績效審計工作開展之前要求編制嚴密的績效審計計劃,計劃中包含審計的目的、流程、方式等,只有稽核通過的績效審計計劃才予以組織實施。同時,每一項績效審計工作都要由專門的委員會召開論證會進行論證

,由美國國會、審計署、行*長官等人進行提問,申請立項的人員進行回答,通過這種問答考核的論證方式,既可以加強決策者對於審計專案的瞭解,還能起到監督和評價的作用。對於論證不通過的審計工作不予立項,或者退回整改,申請下一次立項論證。 2. 審計監督嚴格,審計結果公開

審計工作本身便是一項監督性的工作,因而對於審計過程我們也應加強監督。美國在這一方面做到了監督嚴格規範,監督者和被監督物件之間明確責任,採取問責的方式規範績效審計工作人員的行為,促使工作的開展有序高效。

此外,美國的審計機關雖然沒有直接的處罰權,但美國採取審計結果公開制度,即將績效審計的報告公佈於眾,使社會、*府、輿論都參與到監督中來,真正做到了“內容上的震懾”,這比單純的形式上的處罰更加有效。

3. 具備優秀的績效審計人才隊伍,審計方式先進

優秀的審計人才隊伍是美國績效審計工作得到有序高效執行的重要保障。美國績效審計人才隊伍中包含著各行各業的專家,他們不僅僅對績效審計理論和工作精通,同時對於其他領域也有涉足和研究,很多績效審計工作人員都是複合型的人才,精通法律、建築工程、企業管理、計量經濟學、計算機,甚至化學和物理。據統計,這類複合型人才佔美國績效工作人員總數的70%以上。

美國已經形成了一套高效完善的計/文祕站-您的專屬祕書,中國最強免費!/算機績效審計系統,將整個審計流程反映在電腦中,每一步操作配備相應的許可權,使整個過程嚴格規範。

4. 科學的績效審計評價體系

美國在績效審計發展歷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科學完善的績效審計評價體系。例如,在進行績效預算編制時要提出具體的績效計劃和指標,由專門的績效評估委員會和相關機構進行評價和監督。

三、我國績效審計開展中面臨的困境和問題

20世紀80年代伴隨中國現代審計制度正式構建,中國審計研究者們就開始探討績效審計的問題。但在二十一世紀初的調查卻顯示,中國大部分的審計機關目前仍然主要是以傳統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審計為主,很多審計部門,尤其是地方審計機關甚至從未開展過績效審計工作。與美國等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績效審計的發展尚且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績效審計在質量和數量上存在不足

目前我國績效審計主要在*府部門和部分大型上市公司中有所運用,其他的單位還未有充分的運用,或者即使有運用,也難以避免流於形式的現象。績效審計的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審計報告更像是工作彙報,而不是披露性的報告。

(二)績效審計工作受組織領導的個人意志左右

這種現象不僅僅存在於績效審計工作中,也存在於整個審計工作中,這與我國領導人負責的機制是分不開的,是我國管理體制下必然出現的一種情形。審計部門往往受制於上級部門和同級*府的領導,在客觀性和獨立性上難以得到完全的保證,因而整個績效審計工作也容易受到領導個人意志左右。

(三)績效審計在企業中運用不多

改革開放後,我國非公有制企業發展迅速,民營企業不斷增多和擴張,然而伴隨著企業發展的同時,內部的績效審計監督運用卻不成熟,甚至還存在著很多的弊端,未能實現與國際標準接軌。中國的很多企業,是出於一種為了績效審計而開展績效審計的姿態,組織的績效審計大多還處於表面和擺設的層次,未能深入的開展績效審計工作,發揮績效審計在預測、管理方面的作用,難以真正實現3E目標的實現。

(四)績效審計理論研究不足,理論基礎薄弱

國家審計署以及下屬的地方審計機關早期曾分階段派出審計工作人員前往英、美等績效審計先進的國家進行考察學習,並帶回了大量的介紹國外績效審計的先進經驗的資料,對中國績效審計理論研究和績效審計工作的開展起到了啟蒙和推動作用,比如《世界審計史》、《世界各國*府審計》、《世界主要國家審計》、《英國績效審計》等。但是關於國內績效審計的資料則比較少,且多是一些探討性和爭論性的文獻,鮮有明確的方向性的文章。績效審計理論研究還任重道遠。

(五)缺乏專業的績效審計人員

由於缺乏足夠的績效審計理論基礎和相應的社會宣傳,目前我國專門從事績效審計工作的人員很少,很多審計機構和部門讓傳統的財務審計人員從事績效審計工作,缺乏專業型人才。不同於傳統的財務審計,績效審計所要求的'專業性和綜合性更高,因而對於績效審計工作人員的要求也很嚴格,表1是廣東省梅州市審計局招聘績效審計工作人員的招聘計劃表。

從表1可以看出,從事績效審計工作的審計人員要求普遍較高,不僅要求具備審計方面的專業資格,還需要具備資產評估、建築工程方面的資格認證,綜合性高。且需求人數較少。

四、發展我國績效審計的研究借鑑和建議

針對上述出現的問題和不足,結合上文所述美國績效審計發展經驗,提出如下建議。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績效審計制度

詳細規範績效審計工作的開展,這是績效審計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礎。“徒善不

足以為*”,制度建設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我們可以借鑑美國會計總署八十年代後頒佈的一系列法律條文,結合我國自身的審計工作特色,制定適合我國的績效審計制度。

1. 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績效審計標準體系。

2. 建立完善的績效審計法律體系。

(二)加強績效審計理論基礎建設

1. 提高績效審計理論研究數量和質量。

2. 轉變績效審計理論研究方向。

(三)加強績效審計的宣傳工作

在行業內部和社會上開展有關績效審計的宣傳。績效審計作為新興的審計方式,目前在整個審計行業內[文祕站-您的專屬祕書!]部已經越來越得到認可,我們要加大在行業內部,在各審計機構和部門之間進行宣傳教育,普及績效審計,讓審計工作人員瞭解績效審計,學習績效審計,掌握績效審計,讓審計機構和企業、*府多開展績效審計工作。

另一方面,還要面向社會宣傳和推廣績效審計。

(四)進一步加強審計隊伍建設

在已有的審計工作人員的基礎上,廣泛吸收新鮮血液的加入。加強對績效審計工作人員的理論和實踐培訓,多開展交流和學習活動,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創新審計隊伍管理體制和方法。具體如下:注重國家和社會人才需求的層次性,培養綜合型人才;提高績效審計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吸收年輕審計人才的加入,優化績效審計隊伍年齡構成。 (五)改進審計技術和方式,充分運用計算機技術資訊化是當前審計領域一項重要工作,隨著我國資訊化程序的不斷推進,尤其是財務會計的全面電算化,計算機審計將在今後的經濟工作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績效審計工作中的計算機運用還處於起步階段,在運用計算機審計方面,明顯落後於美國。因此,我們現在迫切需要利用計算機以及審計軟體進行輔助審計,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審計質量和審計結論的科學性。

五、結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審計工作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績效審計也得到了較大範圍的推廣和應用,有關績效審計的理論研究也越來越將國外的先進經驗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模式相結合,探索一條適合中國組織機構的績效審計道路。美國在績效審計的研究和實踐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具備先進的績效審計理論和經驗,我們應當多研究、多借鑑其優秀的成果,吸取其發展過程中的失誤教訓,結合我們自身的條件,促進我國績效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發揮績效審計在經濟發展和市場運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