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與生活論文1500字

才智咖 人氣:1.85W

聽說讀寫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目標。聽說讀寫能力、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與社會生活密不可分的過程。語文教學具有明顯的社會性。語文學習在整個社會生活中幾乎是無所不在的。免費。學語文,語文課堂是主要場所,第二個場所就是學校各科的教學,即每一門都在進行語文教育,雖然教師不一定有意識進行。免費。劉國正先生還說:“家庭也是學語文的相當重要的場所。每個孩子降生下來,過一段時間就開始學說話,開始接受語文教育了。第一個老師就是他的媽媽,……看電視也是很好的語文學習”。

語文學習與生活論文1500字

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從實踐方面,無數的事實都證明了語文學習離不開豐富多彩的生活。本文從聽說讀寫能力等教育教學目標出發,結合教育教學實踐,談談語文學習與師生生活的關係,以及生活對語文學習的影響。下面從聽說讀寫能力等四個方面去展開來談。

一、聽的能力與生活。

聽,是為了理解對方意思,然後作出適宜反應,達到交流的順暢。而人的語言能力,一從書面學得,二從交往學到,而後者顯得更重要,特別是在現代社會。語言環境的複雜性,多變性,交流雙方心理的複雜性隱蔽性等,要求人們對語文和語言的學習必須密切結合社會生活。

筆者從事高職語文教學,同時從事就業指導工作。調查發現,高職畢業生的求職語言能力存在不少問題,特別在面試過程中的語言能力,更亟待加強。表現之一就是理解能力差,在面試過程中不能準確理解招聘者的意圖,不能一次性理解招聘者的意思,多次請求對方重複;或是不能準確理解招聘者的意思(特別是弦外之音),影響求職語言的質量。例如,招聘者問:“如果讓你再重新選擇一次專業的話,你還會選擇你現在的專業嗎?”很多學生都表明想選擇另外的專業,這說明他們並不理解招聘者的意圖:通過這一問題間接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試想,一個學生不喜歡本專業,他怎麼會專心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又怎麼會好呢?

招聘者和求職者,從某種意義上看是一對矛盾,前者儘可能地發現後者的缺點、弱點,闢如問:“你能談談你的同學嗎?”其目的是考察求職者的心胸氣量和人際關係等;後者則儘量迴避缺點,表現優點。這種攻守關係,要求求職者必須聽出招聘者的弦外之音,判斷招聘者的真實意圖,然後謹慎作答——這是對應聘者的更高層次的要求,即是求職這種事關人生職業生涯成敗的社會生活的要求。這種聽的能力,必須真刀真槍地在實踐中拼搏磨練,方能十年磨一劍。

聽的能力,除在日常和社會生活中,有意識、自覺地培養和提高外,還可以在學校中通過論辯、演講等語文活動(語文生活)來訓練,這方面因篇幅有限不予展開。

二、說的能力與生活。

說,是為了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只有表達準確了,才能達到交流目的。說話的能力,一樣離不開社會生活。而且說必須與聽緊密結合,先要聽得準了,才能說得準、說得好。筆者的小孩,三歲不到上街買甘蔗,派出所一位幹警問說:阿漢,給我一根。小孩答道:那兒有大把!大家大笑說答得妙。細想,確實答得不錯:凡是小孩,大多是小氣的,只要對他有所圖謀,他將下意識地加以反對。免費。但我的小孩卻不置可否,迴避了問題,言語中還包含潛臺詞。我有所不信,認為這是偶然的,但後來事實證明了不是偶然現象——那是在生活中的自我保護意識使然。語言離不開生活,而且是深受生活和環境的影響,在有一定壓迫感的環境之下,人的語言就多幾分防禦性;在長期的恭維中,語言總會多幾分狂傲;在一心求生或求榮的情況下,語言可能會多一些虛假。

我還是以高職畢業生求職語言的表現為例。比如問“你怎麼看待工作中的挑戰性?”調查發現, 40%以上的學生除了回答“我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之外,再也不知道談些什麼了。而且越是開放性的、可自由發揮餘地大的問題,他們越感到難以回答。究其原因,主要是疏於準備,既不知己,更不知彼,不知求職語言的目的性。不能知己,即不能確定自己有什麼和應聘公司及崗位要求相關的才能、特長、品質,以及能證明自己勝任該崗位的成績或經驗,不能說出自己應聘該崗位的理由,等等。不能知彼,表現為事前不會對招聘公司進行了解,不對應聘崗位做事前研究分析,不瞭解該崗位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品質、經驗等。求職語言能力問題不是純語言、語法、修辭等的範圍,他們和心理學、公關學、社會學等結合起來,與社會活動、求職實踐結合起來,多角度探索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和求職能力的途徑。

三、 讀的能力與生活。

讀,也和聽一樣,是資訊的接受活動和過程,目的是要理解別人的意思。建構主義理論告訴我們,人們對新知識的認知過程,都以自己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對新知識進行同化,在原有的認知結構基礎上建立新的認知結構。其基本思想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情景”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在實際情景中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習者能利用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強調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意義建構;論強調強調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解決問題的`概念框架,以真實事例或問題為基礎,讓學生自主地到真實環境中去感受、體驗、調查研究分析和解決問題。文學作品閱讀,都伴隨著讀者的再創作,正所謂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之所以對同一作品人物想象出不同的新形象,是因為不同的人,其生活環境、生活背景甚至生活習慣不同。從建構主義理論內涵、從文學閱讀和鑑賞方面分析可知,學習離不開生活,讀的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也離不開生活。

四、寫的能力與生活。

語文與生活結合有多種途徑,其中一條就是善於捕捉住學生所關心的事情,捕捉住學生中的熱點問題,因勢利導,進行語文教學,進行讀寫聽說訓練。中國學生懼怕作文是出了名的,為什麼外國一些國家學生恰好相反,喜歡作文呢?我們不妨對兩者的作文教學方法與過程作個比較。中外寫作教學相比較,有很大的不同,從內容上看,我國重視文學寫作,而外國的寫作教學內容全面,重視應用文;從寫作過程看,我國是封閉的靜態的過程,外國則是動態的開放的過程,比如美國一些學校,從國小二年級起開始做讀書報告,讓學生到圖書館借閱有關報刊書籍,把讀到的內容加工整理,插圖、註解,裝訂成冊,學生儼然作者、編輯和出版者,雖然奔忙於圖書館和社會生活之中,但卻樂此不疲;從寫作效果看,我國的寫作教學主要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外國的則同時形成了其他能力,比如蒐集、分析和加工資料,最終形成自己結論的能力,還有了解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等。開放的深入實際的寫作訓練,不僅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更使學生形成實際應用能力。作文教學的形式應該多元化、內容生活化一些,這樣學生作文的積極就會調動起來。

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語文活動本身就應該是一種豐富多彩的生活。語文教育者的使命就是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並以此去認知新的知識;同時盡力營造種種與真實生活相似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建構知識,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