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數學課堂還給學生的優秀論文

才智咖 人氣:5.71K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和知識更新速度的不斷加快,迫使課堂教學不斷改革,對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是新課改的重要一環。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下面結合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如何把數學課堂還給學生的優秀論文

一、自主探索——把權力讓給孩子

課堂教學是學生生命活力煥發、生命價值不斷體現的生活過程。在新課改中,學生在自主的學習,理解,感悟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這極大地滿足了學生自身的需求。新教材要求教師關注兒童已有經驗和興趣特點,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讓學生學得自由和愉悅。這就要求教師要善於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將所要學習的內容貫穿於學生喜愛的氛圍中,引導學生自主地去學習。

1、妙導巧引,激發興趣

所謂“萬事開頭難”,開好了頭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匯入新課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巧妙的匯入方法,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探求新知的興趣,學生在輕鬆、愉快、興趣濃厚的情景中學習,會大大減輕自己的思想壓力與心理負擔,以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老師在開課引入時問:“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個字經常出現,可是在字典裡卻沒有這個字,你能猜出是什麼字嗎?”同學們猜不出,又想知道的那種急切心情,難以想象會給後面的新課帶來怎樣的效果,就這樣學習興趣一下就被激發了,從而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這樣導課往往能“出奇制勝”,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為整個教學過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2、開展遊戲,吸引參與

遊戲,就其本身而言,有著得天獨厚的教學優勢,為學生們所喜愛,遊戲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為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環境,能吸引全班學生積極主動、愉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數學知識“蘊藏”在生活常見的遊戲中,無疑是讓學生樂學、愛學的最佳途徑。

例如:在學生認識了10以內的數後,我設計了一個擺數字的遊戲,讓學生用火柴棒擺數字,說說每個數字用了幾根火柴。然後告訴學生只要移一根,添一根或去一根,這些數字之間能夠相互變化,讓學生通過合作遊戲,自己去發現,然後彙報成果。學生在遊戲中表現地非常主動,通過不斷嘗試,發現了其中的奧妙。

3、動手操作,培養能力

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度,更有利於激起創造區域的活躍,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己學問的能力,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先讓學生測量一下任意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和,再要求把這個三角形分成兩個較小的三角形,測量計算其中一個小三角形的內角之和,通過對比,學生就發現“大三角形的內角和與小三角形的內角和相等並且都是180度”。這時老師提出疑問“是不是任意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呢?”讓學生帶著問題一邊思考,一邊動手。分別用課前剪好的一個銳角三角形、一個直角三角形、一個鈍角三角形紙片做實驗,把每個三角形的三個角撕下來拼在一起,結果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角。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動手過程中,得出結論。這樣,把課堂研究的陣地還給了學生,學生在操作中,手使腦得到發展,腦又使手得到發展,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他們的實踐能力和思維都得到了發展和提高。

4、合作交流,拓展思維

小組合作是新課程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組織形式。在小組合作時每個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們願意說、願意做、願意交流,是學生最喜歡錶現的一種形式。所以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有利於學生多向交流、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

如“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分小組拿出事先準備的12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塑料片,拼成一個長方形,看有幾種拼法?並分小組填寫實驗記錄。這樣各小組學生分組合作,有的拼擺,有的記錄。最後對實驗記錄進行觀察分析、討論。最終他們領會到:在3種拼法中,無論長、寬怎樣變化,拼成的長方形所含的平方釐米數正好是長和寬所含釐米數的乘積。為總結公式作好了鋪墊,也培養了學生積極參與,相互協作的良好習慣。

 二、走向民主——把課堂還給孩子

新課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該屬於孩子的課堂還給孩子。課堂教學永遠是課改的主陣地,只有將課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得到每個教師和學生積極的、創造性的'參與,才能開出絢麗的花朵,才能使我們在課堂永遠充滿活動。

1、改變教學空間,讓孩子“隨心所欲”

課堂教學活動是在課堂這一特定環境中進行的,而教學空間對教學的影響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它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層次要素的條件之一,新課程的改革,也同樣給如何轉變教學空間提出了問題。為此,我大膽的設想做一些改革。如:移走講臺,建立活動角。

2、縮短師生距離,讓孩子“暢所欲言”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曾言: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個甚至多於兩個的思想。如果要讓學生真正做到脫離束縛,主動探究,那麼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學生,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用活潑、幽默的語言與學生展開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

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講到將一個正方形通過折剪,變成兩個三角形這一環節時,我拿出一張正方形紙,說:“小朋友,現在老師想變一個小魔術給大家看看,你們想看嗎?”“想。”學生歡呼道。於是我轉身一裁,把一張正方形紙變成兩個三角形,故意問:“這個魔術好玩嗎?”學生馬上搶道:“老師,我們也會。”“哦,真的嗎?我可不相信,你們也變給我看看。”於是,學生果然“上當”,每個人都完成了這一過程。我便故意沮喪地說:“完了,我的祕密全被你們發現了。”“哈哈哈”學生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實,這個時候最欣慰的還是老師自己,這一刻,問題解決了,師生間的距離縮短了,氣氛更為融洽了,接下來的學習更為輕鬆樂意了。

3、開放教學情境,讓孩子“浮想聯翩”

在孩子們的眼裡。沒有什麼不可以的,每一個人都充滿著幻想。開放的情境,提供的資訊有較大的選擇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問題也就相對豐富。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想象力豐富,思路開闊,樂於表達自己的發現和見解。解決問題的創造性便能得到充分發揮。

如在學習數的大小比較後,我出示了這樣一道題:95<□我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可以進行合作討論,然後反饋交流,起初我把數的順序從小排列,問:你還能有其他的填法嗎?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說出一大串101、102、103……那是遠遠超過當前所學的範圍的數,接著我說:“還有寫嗎?寫得完嗎?”給學生留下了較大的思考餘地,學生竟然有說出“無數個”,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三、張揚個性——把發展留給孩子

著名思想家盧梭曾說過:“兒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熱情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取代,那簡直是愚蠢的事。”作為教師並不要精心去打造自認為充實的課堂教學,教師只是一個學生學習中的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職責就是在創設的自然教學環境中營造一個有利於張揚學生個性的“場”,讓學生的個性在寬鬆、自然、愉悅的文化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

1、活用教材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且要創造性的用活教材。在教材處理上,教師要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將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進行科學的藝術處理,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啟用,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

如在教學“求近似數”時,教師用問題引入:今天上班路上,老師買了一串香蕉,請同學們幫我再稱一下,算一算,猜猜我付了多少錢?(取出電子臺稱和香蕉放講臺上)

立即有兩個男生自告奮勇衝到講臺上:我來我來……先讓同學們說出各種不同的想法,最後老師總結。這樣教學不侷限於教材,從學生身邊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現象,從中提出數學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開發他們的潛能。

2、開放空間

人類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的潛能,絕不是課堂上講解出來的。而是通過教師創設開放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入主動探求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出來的。國小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馳騁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提供廣闊的時空。

如教學“乘加乘減”時,出示主題圖後,我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算出一共有多少條金魚?有的學生說把四個魚缸裡的金魚加在一起,可以用算式4+4+4+3=15;有的學生說可以列4×3+3=15;也有的學生說4×4-1=15(把四個魚缸都看成是4條,而第4個魚缸多了一條,所以減去一條)。甚至有學生說把第4個魚缸裡的三條金魚分到前面3個魚缸裡。因此可以列5×3=15。看!這是孩子個性的展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多一些引導、點撥,少一些講解,讓學生擁有更大的創造空間。

3、尊重差異

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教師要全面瞭解學生的共同特點及個性差異,開展教學活動時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差異,在保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各自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選擇不同層次的數學活動,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體驗,使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如:《梯形面積計算》教學時,我安排兩個層次的活動。第一層次:讓每個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簡單圖形。當他們發現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後,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各部分間的關係,試著自己推匯出梯形面積公式。第二層次:進一步提出用一個梯形推導面積公式的設想,讓學生在小組內嘗試、討論,於是,有的通過摺紙,有的通過割補,分別從不同角度驗證得出結論。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全體學生掌握了梯形面積公式推導的一般方法,即使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用一種方法推匯出梯形面積公式,又使每個人的智力潛能得到開發,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要,每一個學生在參與學習過程中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使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成為富有個性的過程,富有張揚的一面。

總之,為了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到實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新世紀具有創造性的人才,我們要善於從學生實際需要考慮,放開手腳,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創造出一個更加寬鬆,更加民主的教學空間,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