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險產品的需求現狀與轉型發展論文

才智咖 人氣:3.13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那麼一般論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身險產品的需求現狀與轉型發展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身險產品的需求現狀與轉型發展論文

摘要: 

中國的人身險產品正處於一個重要的轉型期,客戶在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保障意識的提高,客戶對人身險產品的需求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和差異化、理性化的新時代特徵。但從保險公司的理賠資料和市場供給情況中可以發現這些需求並未得到滿足,產品轉型勢在必行。因此,針對當前網際網路和保險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本文為政府和保險公司提供了一些轉型的具體建議,以更好地滿足客戶的保障需求。

關鍵詞:

人身保險;產品轉型;客戶需求;

一、引言

根據銀保監會公佈的資料,2019年全國原保險保費總收入約為4.26萬億,同比增長12.2%,其中人身險保費收入約為3.10萬億,同比增長13.76%,佔總保費收入的72.7%。人身保險與人們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關,因此人身保險的保費收入在我國的保險業中也佔據重要地位。但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的人身險行業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仍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而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已經由過去的供給量嚴重不足轉變為供給不能有效地滿足人們的保障需求。針對這一現象,國家也積極響應。2014年“新國十條”的出臺為養老險、健康險等人身險產品的發展指明瞭方向,提倡保險公司轉變發展方式,積極運用大資料、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對保險產品進行創新,提供個性化、定製化的產品服務,從而更好地滿足人們的保障需求。

關於中國人身險產品的轉型,一些學者也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姚大鋒(2019)通過分析韓國人身險產品發展的四個階段總結出東亞國家人身險產品的發展規律,從巨集觀角度指出了中國人身險產品轉型的必然趨勢。霍聯巨集(2016),張可(2019)則分別從太平洋和太平人壽保險公司的具體實踐中得出了在保險產品轉型中關注客戶需求,與客戶共創價值的重要意義。而唐金成(2019)等學者給出了產品轉型的具體建議,論述了在保險科技的背景下如何進行產品創新。總的來說,目前對於人身險產品轉型的研究相對較少,且不夠全面和深入,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因此,本文就從客戶需求的角度出發,結合案例分析和圖表分析的方法,對人身險產品的需求現狀和轉型的必要性進行分析,並針對當前的發展環境給出了一些建議。

二、人身險產品的需求現狀

(一)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

近幾年人身險保費收入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圖1),這反映出了客戶對人身險產品需求的上升。這一上升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經濟因素。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2019年我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按照國際慣例,我國的人身保險業務也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通道。

其次是人們保障意識的提高。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們開始關注風險保障,如人口老齡化趨勢帶來的長壽風險,環境惡化帶來的健康風險等都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同時,受計劃生育等國家政策的影響,家庭結構由原來的大家庭轉變為了現在的小家庭,家庭結構的小型化使得人們對風險的抵禦能力變弱,從而刺激了人們對人身險產品的需求。

(二)呈現出理性化,差異化的新時代特徵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19》顯示,截至2019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為8.54億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1.2%。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各種社交媒體的興起,客戶的保險消費特徵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過去客戶大多是從代理人那裡獲取保險資訊,渠道單一。而現在,隨著資訊的透明化,客戶可以從多個渠道獲取保險資訊,更容易實現同類產品的對比,因此選擇人身險產品時也會更加理性,結合自己的保障需求進行購買,不會僅僅因為代理人的推薦就買不適合自己的產品。

同時,由於不同的人在年齡、職業、經濟水平、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對人身險產品的保障需求也大相徑庭,滿足客戶差異化需求的產品自然也會贏得客戶的認可,下面通過一個具體的案例來加以證明。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公佈的資訊,截至2020年2月18日,在售的個人傳統型定期壽險產品有300多種,但被人們熟知的產品卻很少。由於大公司的產品銷量跟公司的規模和知名度有很大關係。

通過表2中的分析可以發現,成功的定壽產品除了價格上的優勢,每個產品還有獨屬的特色,而這一特點恰恰滿足了某一客戶群體的需求。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客戶差異化,個性化的保障需求正逐漸凸顯,保險公司在進行產品開發時需要加以關注。

三、為什麼要進行轉型

(一)客戶的基本保障需求未能得到滿足

當前的供給總量雖然在不斷攀升,但客戶的基本保障需求還是未能得到滿足。以重疾險為例,目前重疾險的平均治療費用沒有官方統計資料,劉家瑞等(2018)通過測算,提出可以將50萬元視為基本重疾險額度。但從表1可以看出,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中資還是合資,重疾險的件均賠付額普遍偏低,只能覆蓋平均治療費用的16.8%左右,並沒有起到充分的保障作用。同時,從圖2中可以發現目前風險與保障的錯位現象十分嚴重,人們在中年階段發生重疾的概率更高,承擔的壓力也相對較大,但在這一階段的件均賠款卻很低。由此可見,產品需要進行轉型以更好地滿足客戶的基本保障需求。

(二)客戶差異化,個性化的保障需求未能得到滿足

市場上現有的人身險產品大多缺乏創新,同質化嚴重,這跟我國的創新保護機制以及保險公司的組織架構有很大的關係。由於我國的產權保護制度不健全,保險公司把資金都投入到了擴大銷售隊伍和高額的代理佣金上,使得複製模仿其他公司產品的現象十分普遍。一個產品有銷路,其他公司就競相模仿,甚至直接將熱銷產品稍加加工就投入市場,從而導致產品差異化程度低,只能通過降低費率來吸引客戶,引發惡劣的價格競爭。而目前的組織架構則使得創新想法的落實十分艱難。一是各部門都會以風險太大或風險不好度量為由,將產品進行改造,等產品真正落實的時候,已經被改得面目全非。二是金字塔式的組織架構使得產品落實的效率很低,漫長的時間週期會對需求的有效性產生衝擊。

而且,現有產品大多缺乏針對性,不能滿足客戶個性化的保障需求。保險公司在進行產品設計時沒有考慮到不同的客戶保障需求和麵臨的風險存在很大差異,沒有將客戶群體進行細分,想著通過一個產品滿足整個市場的需求。同時,也沒有考慮到新興的網際網路渠道和傳統的代理人渠道,銀保渠道等存在很大差異,沒有根據這一新渠道的特點進行產品設計,而是直接將現有產品直接搬到網路上。這就使得產品設計缺乏針對性,客戶個性化的保障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客戶的保障需求未能得到滿足,因此人身險產品轉型勢在必行。

四、如何進行轉型

(一)政府層面

首先,要加強對人身險產品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從一些已開發國家的發展經驗中可以看出,通過建立人身險產品的產權保護機制可以激發保險公司的創新熱情,從而實現產品差異化。以人身險產品種類十分豐富的韓國為例,它就規定了生產出具有創新性的.保險產品的保險公司可以對該產品享有一段時間的“獨享期”,其他保險公司若在這一期間開發出類似的產品,將會被處以罰款。因此,我國也可以借鑑一些類似的經驗,從而推進產品創新。

其次,政府還要加強監管力度,構建公平公正的競爭秩序。保險科技的應用使得客戶的隱私權受到了威脅,政府應當通過立法等形式規範經營主體的行為,對於未經允許竊取客戶資訊,洩露客戶隱私的行為剝奪其經營權利,並予以通報。

同時,政府還要大力推動人身險業開放政策。因為加大人身險市場的開放程度可以為國家帶來更先進的保險產品和技術,也有助於營造良好的行業競爭氛圍,驅動保險公司開發更符合客戶需求的人身險產品。

(二)保險公司層面

1.優化人身險產品開發流程

保險公司在正式開發產品前,一定要進行充分的市場調查,獲取真實有效的資料,並利用統計分析等技術手段對資料進行分析,確保產品能夠解決客戶的痛點。而不是閉門造車,盲目地將領導層拍腦袋想出的需求當做市場真正的需求。

確定需求後可以由各部門派出代表組成小組進行討論研究,確定產品開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如果可行就共同擬定產品方案大綱,明確各部門的責任和目標,然後各部門之間高效配合,最終形成產品的詳細條款。在整個過程中,要克服金字塔式的組織形式的弊端,降低上下層的溝通成本,確保時間效率,共同向滿足客戶需求的目標而努力。

在產品設計完成後應先小範圍試執行,聽取意見,經過多次改進後再全面推向市場,並隨時根據市場反饋進行調整。同時,要善於反思,對於效量高的產品,思考其贏得客戶認可的原因主要是滿足了客戶哪方面的需求;對於不成功的產品,分析客戶不滿意的原因,引以為戒。

2.有針對性地進行人身險產品設計

保險公司在開發產品時,要根據不同客戶群體的需求和不同渠道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例如,傳統的人身險產品往往會通過核保將一些帶病體排除在保障範圍之外,使身體不健康的人失去了分擔風險的權利。而隨著保險科技的發展,保險公司可以適當擴大其承保範圍,當某一種疾病患病人數達到一定數量,保險公司就可以根據這一患病群體設計適合他們的保險產品,這樣既不違背大數法則,也使風險較高的人得到了保障。再比如,網際網路和各種社交媒介的發展使得線上保險產品應運而生,針對這一新渠道,產品一定要特點鮮明,做到小而精。每一個產品都對應一種特定的保障,並結合一些具體的案例和生動的圖片加以說明,直擊客戶的痛點。

3.運用科技手段實現人身險產品的精準定價

不同的人由於生活習慣,家庭環境等差異,面臨的風險也不同,在不違背大數定律的前提下,將人們根據風險大小進行精準定價更加符合公平的原則,而且會促使人們加強鍛鍊,有利於構建全民健康的社會。傳統的人身險產品會通過體檢,健康告知等方式進行核保,對於符合保障要求的人,僅僅根據年齡和性別進行分類,然後統一定價,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平原則,但不夠科學和靈活。而基因檢測和可穿戴裝置等科技手段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基因檢測是指在提取被檢測者的外周靜脈血或其他組織細胞,擴增其基因資訊後,通過特定裝置對被檢測者DNA進行檢測,分析它所含有的基因型別和基因缺陷以及表達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種方法。通過基因檢測,可以測算出被保險人患某種疾病的大致概率,對費率的確定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有助於“一人一價”的精準定價模式的實現。而在客戶自願的前提下為其新增可穿戴裝置,可以實時監測到客戶的心跳,血壓等各項身體指標,通過對這些資料資訊進行處理,可以及時發現客戶身體出現的潛在問題和風險變化,從而實現費率的動態調整。同時,還可以將問題通過與之相連的社交媒介及時傳達給客戶,提示他們進行風險防範,併為他們量身定製健康計劃,根據執行情況給予相應的費率優惠。但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對客戶隱私權的保護,防止資料洩露。

五、結語

目前中國人身險行業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潛力巨大。保險公司應當抓住機遇,主動迎接新時代的挑戰,將產品設計流程進行優化,同時充分融入創新科技,提高將先進技術應用於保險實務的效率,從而更好地滿足客戶的的保障需求,提高了人們的幸福感,也給保險公司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實現雙贏。

參考文獻

[1]郭姿彤.我國壽險市場產品創新問題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5.

[2]霍聯巨集.“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保險公司轉型與創新研究[J].金融論壇,2016,21(01):32-39.

[3]劉家瑞,張玲,楊翠友.家庭重大疾病保險選擇策略研究——基於保險產品費率的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8(11):99-102.

[4]馬玉秀,曾虎.我國人身保險產品創新發展演變及存在的問題[J].未來與發展,2017,41(10):34-40.

[5]唐金成,劉魯.保險科技時代壽險業的應對策略[J].西南金融,2019(11):60-69.

[6]王巨集揚,樊綱治.人口結構轉變與人身保險市場發展趨勢——基於省際面板資料的實證研究[J].保險研究,2018(06):24-40+109.

[7]徐靜.“保險姓保”與壽險產品創新[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9,33(06):16-20.

[8]姚大鋒.韓國人身險產品發展演變對中國的啟示[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9.

[9]張可.本源·本末——新時期保險業如何把握髮展機遇[N].中國保險報,2019-07-1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