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課堂教學設計考慮些什麼

才智咖 人氣:1.05W
新課程:課堂教學設計考慮些什麼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的最重要渠道。基礎教育時段,學生主要是通過和教師、學生及文字的互動,從中感受領悟知識的內在,不斷地發生心靈的碰撞,最終從中獲得人的價值意義。開學已經近半學期,通過聽課、同老師交流,感到老師都很要求進步。反思之後認為:1、說明教育改革已經取得很大進展;2、如心理學研究的,人的天性就有努力進取的心向。因此,這裡提出這個問題,教學設計考慮些什麼,希望提高教學設計的水平。
        一、考慮教育觀念 
        有人說:“觀念是改革的先導,一切先進的改革都是從先進的觀念生髮出來的,觀念是行動的靈魂,觀念對行為起著指導和統帥作用。”(中化參 07.07期首頁)教學設計雖說只是對課堂教學的預設,僅是教學體系中的一個環節,但是,它卻深烙著教師的教育的觀念。那麼,新的教育觀念應該是什麼,愛因斯坦曾經警告說:“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鮮明的辨別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就更像一隻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今天怎樣做教師》覃川77頁)所以,素質教育倡導的“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每個學生,面向學生的每個方面,面向學生的個性發展,面向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應該成為我們教育教學的理念。愛因斯坦對培養人的見解可能會給大家一些啟迪。愛因斯坦曾經警告說:“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它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卻不能使人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人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鮮明的辨別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就更像一隻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②所以,素質教育倡導的“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每個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面向學生的個性特長,面向學生的可持續性人生,應該成為教師教學的理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教師觀、教材觀、學生觀、學習觀、人才觀及成才觀,應該成為當今教學的追求。課堂教學設計,每位教師必須優先考慮教學的觀念。
        二、考慮教學目標
        國家對普通高中教育,培養學生的什麼樣的`內容,提出很明確的要求,自試行新課程改革以來,針對過去教學過於重視知識教學,忽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現又提出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三維目標要求,更加強調學生的科學素養塑造。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設計,不僅要重視學生知識教育與智慧培養,更要重視學生在接受知識過程中的方法和過程體驗,感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際感受,還應努力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創造出學生親歷、體驗中陶冶,即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形成的塑造,總之,應該在教學設計的預設中生成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
        三、考慮教師個性
        教學活動,傳統的觀念認為,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的活動。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活動,除了“傳道、授業、解惑”,更是師生合作創造性的活動,教師工作的生命的意義,正是在創造中享受著職業的快樂。教學活動既然是創造性活動,那它都必然帶上教師個人的色彩,在共性中體現著教師的個性。教師每個人的個性很不同,工作的表現的方式、方法也就很不相同,分析思考處理問題的特點也就不同,我們研討教學方法的共通性,但是,真正的有意義有效的教學方法,那一定是你在不斷地學習前人的理論,不斷地實踐、交流、體悟,形成的帶有個人特色的方法,那正應驗了哲理性的推理,“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但是,這個個人特色的法,一定是符合教學規律、符合中學生學生心理、能激發他們探究未知好奇心和興趣的法。反省教師個性,正是要體現教師創造性,把教師培養成獨立個性有自己特色的人。      四、考慮教學具體目標
        三維目標是新課程針對教學只重視知識教學,忽視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提出的總的教學目標。但是,三維目標是新課程對培養人方向目標,不是對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目標,課堂教學是有連續的單元課時目標組成,就像哲學和具體各門學科的關係,只有具體目標不斷地完成好,最終才能實現新課程的三維目標要求。新課程教科書的編寫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已經由過去的系統化,變為教師教學柺杖性載體,“用教材”、自己開發教材,採取多種教學形式,為學生服務,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教學設計的主旋律。所以,教學已經不是簡單地照本宣科,任何人不經過專業訓練就可以做的事,每一位想從事教育事業的人,必學不斷地學習鑽研業務,清晰我們教育目標遠景與近景的關係,立足近景操作輻射遠景意圖,以達到最終我們教育的目的。考慮具體目標,就是要從具體學科整體出發,以知識塊、單元、課時思考,滲透三維航向,然後逐層、逐步由近及遠最終實現預設和生成的教學目標。
        五、考慮課堂形式與教學模式
        我們知道,課堂教育講究的是主體參與性原則,不再是教師在講臺前一味地講授,而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在活動中自己去體驗、去感知。因為需要,學生的心理疑慮只有在活動中才能真正得以體現,才能使學生逐漸地認識自己,更全面地把握自己的情感、意志。而且現階段的課堂教學仍停留在講授式的方法上,教師主要以講授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所以採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使心理教育很好的滲透到學科教育中,需要廣大教師不斷地探索和研究,並逐步加以改革與完善。這樣,在教學過程中,舊的教學模式與課堂設定對兩者的良好滲透造成的阻礙甚至破壞的消極影響就會慢慢消除做任何事情除有目標外,還要有操作步驟或程式。目標是工作的航向,程式是逼近目標的具體,是課堂安排最必需的環節。課堂沒有環節與過度,就等於做事沒有秩序,那會導致效率降低,效益削弱。考慮教學程式,就是對課堂程序做出安排,整體佈局,思考教學內容重難點,創設問題情境,引出和提出問題,進行問題解決假設,啟發引領學生探討研究,最終解決問題,並進行歸納延伸。課堂是問題解決與思考的過程,是給學生一定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從無知走向明晰的過程。安排一定的教學程式能更好地實現目標,使教學的內容能夠順利地轉換為學生的認知,並在行進的過程中共同構建思維的、情感的、方法的火花,從而培養學生的求知慾望,薰陶學生探索未知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課堂一環扣一環的教學程式,是老師執教思考、創作的結晶,一個老師的業務素質怎樣,他的課堂教學程式的創作程度,很能表現他的教學功底。所以,嚴肅地反思課堂教學程式,是教學的一種習慣,更是你才學作品的一種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