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歧視規制所面臨的困境剖析.

才智咖 人氣:4.88K
價格歧視規制所面臨的困境剖析.
內容摘要:本文從理論上對價格歧視的概念、分類及其福利效果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並以電信業、電子商務和民航業為例考察了價格歧視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最後,分別從價格歧視界定的困難、福利結果的不確定性、多維度的價格歧視以及法律法規的欠缺等四個方面深入剖析了價格歧視進行規制時所面臨的困境並給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價格歧視 福利分析 規制
  
  按照泰勒爾的表述,當兩個單位的同種實物商品對同一消費者或不同消費者的售價不同時,就可以說生產者在實行價格歧視。如果消費者之間的價格差別恰好反映了供應這些產品或服務的成本差別,就可以被認為不存在價格歧視。
  
  價格歧視理論
  
  價格歧視通常被分三類:第一類是一級價格歧視,又稱為完全價格歧視。在一級價格歧視的情況下,生產者確切地知道每個消費者願意支付的價格或其需求函式,並且能夠成功地阻止消費者之間的套利行為,此時生產者拿走了所有的消費者剩餘。第二類是三級價格歧視。在三級價格歧視的情況下,生產者可能觀察到某些與消費者偏好有關的訊號,比如年齡、性別、職業、所在地等等,並利用這些訊號進行歧視。三級價格歧視方案從形式上看是多市場壟斷者定價問題的一個特例。第三類是二級價格歧視。在關於個人偏好的資訊不完全的情況下,生產者可能通過消費者的自我選擇機制來實施二級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和三級價格歧視的共同之處就是生產者都不能完全地榨取消費者剩餘,其主要不同之處在於三級價格歧視利用了關於需求的直接訊號,而二級價格歧視是通過消費者對不同消費組合的選擇來間接地在消費者之間進行挑選。
  分析價格歧視的福利效果時需要注意擁有市場勢力和壟斷定價權力是廠商實行價格歧視的前提條件,因而對價格歧視的福利分析是同壟斷定價時的統一定價相比較。如果只是看效率而不考慮收入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分配,一級價格歧視實現了社會福利的最優,三級價格歧視的福利效果是不確定的,二級價格歧視中的二部定價的福利效果優於統一定價,非線性定價的福利效果則模稜兩可。
  
  價格歧視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的體現
  
  價格歧視的實施方式與資訊密切相關,一級價格歧視對資訊量的要求最大,三級價格歧視次之,二級價格歧視對資訊量的要求最小。現實生活中,一級價格歧視不大可能發生,而三級價格歧視和二級價格歧視非常普遍。
  (一)價格歧視在電信業中的體現
  電信業定價實踐中普遍存在著價格歧視的現象,具體表現在顧客購買其產品或服務時所面臨的多種資費選擇方式。選擇資費的`定價模式實際上是由多個二部資費定價方案組成,且二部資費中還可進一步包括分時段資費或分距離資費。所謂二部資費是指價格方案由兩部分構成,一是與電信使用者通訊時間無關的基本費,如“月租費”;二是按通訊時間支付的從量費。日常的工作生活規律決定了人們在不同時間段對通訊服務需求的不同,通過在不同時段制定不同的資費標準,廠商達到了三級價格歧視的目的。更進一步,通過制定包含多個二部定價的選擇資費,對高需求者索取較低的邊際價格(從量費) 和較高的基本費,對低需求者索取較高的邊際價格和較低基本費,廠商又達到了二級價格歧視的目的。可見,通過將分時段定價和二部定價相結合,電信業廠商實際上對使用者同時實施了三級和二級價格歧視。
  (二)價格歧視在電子商務中的體現
  與實物市場相比較,電子商務市場的價格歧視無論是表現形式還是適用程度都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其具體表現為:一是個人化定價,對應於實物市場的一級價格歧視,即以不同的價格向每位使用者出售,而銷售商可以獲得使用者的全部詳細資料;二是版本劃分,對應於實物市場的二級價格歧視,即提供一個產品系列,讓使用者選擇適合自己的版本;三是群體定價,對應於實物市場的三級價格歧視,即對不同群體的消費者設定不同的價格,網路外部效應、數字產品的鎖定效應和共享效應使得在電子商務市場上實行三級價格歧視更加具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