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任務型教學理念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1.37W

論文關鍵詞: 任務型教學理念 角色轉變 教學模式 注意的問題

運用任務型教學理念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論文

論文摘要: 本文從教師要實現角色轉變、教師要轉變教學模式、教學活動要注意的問題三個角度分析了任務型語言教學理論,旨在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一個教育專家曾經說過:“課堂教學蘊藏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揮,才能真正有助於學生們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生活。”課堂教學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和主要形式,而素質教育的核心內涵則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啟用課堂,增加教學中的生命意識,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是現代教學的當務之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最基本最活躍的因素,要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必須使教與學這兩個最活躍的因素真正活躍起來。

我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必須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情感教育,創設和諧的合作氣氛,而採用“任務型”教學理念,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

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國外在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途徑。我國在實施《新課程標準》後把它作為一種新型的英語教學方法加以引入。是把語言運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完成具體任務的慾望為動力,以用語言做事為完成任務的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來體現教學的成效。大量的論著和實驗資料表明,任務型教學理念是一種以人為本的,能體現語言價值的、先進的、有效的教學理念。這種教學理念實際上可以認為是以應用為動力、以應用為目的、以應用為核心的教學途徑,形象地說,就是:為用而學,用中學,學了就用。

《新課程標準》強調通過“任務型”學習活動,發展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新教材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圍繞話題開展的活動,即在採用話題、功能、結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開展“任務型”的活動。新教材努力倡導探究式和發現式的學習方法,提供了內容豐富的“任務型”活動素材,其中有許多“任務”(project)需要學生通過探究和實踐、集體合作和課內外結合才能完成。這就要求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儘量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教師應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首先,教師要實現角色轉變。教師應從傳統的外語教學中的“主講”和“指揮”的角色,轉變為充當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還應充當學生的“活字典”、“資料庫”,成為一種媒介、橋樑,做學生活動的夥伴。此外,在“學生髮展為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教師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讓其獲得情感體驗、知識積累,以及自我學習的內在需求,重視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

其次,教師要轉變教學模式。從教師本位向學生本位轉變,從傳遞接受式教學向以引導、探究為主要特徵的多樣化教學轉變,形成以任務教學為主要特色的教學模式,即教師按照自己的教學理念並根據具體需要設計或選擇任務與活動,每一個任務就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樣,學習者就知道自己的具體目標和要求是什麼,就會主動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從而實現發現式學習。如在教八年級“瀕危動物”這個內容時,可以設計下面的任務活動:1.全班活動。師生討論目前瀕危動物的種類。2.小組活動。每組選取一種動物進行準備,小組成員通過各種途徑(網路﹑圖書館等),收集資料(圖片﹑文字等)。3.小組集中。小組成員之間用英語交流收集到的資料,然後整合﹑修改資料。4.各小組推薦一名reporter,向全班介紹所準備動物的生活習性、分佈情況、瀕危原因、保護措施等,並回答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這樣一系列的自主學習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可見,任務型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化、交際化,還可以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互相配合,互相幫助,交往能力、表達能力、責任意識、領導才能等都能得到培養。

最後,設計任務型課堂教學活動要注意的問題:

1.任務型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有明確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各種活動的開展要有利於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不能為了形式而不切實際地開展活動。

2.活動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儘量真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脫離生活的活動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所以,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和生活經驗。

3.活動中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獲取、處理和使用資訊,發展和提高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

4.教學活動中的任務設計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逐漸呈現給學生,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5.活動要有延伸性。由於英語在我國是外語教學,因此,大多數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具備語言環境。所以,活動不應該只侷限於課堂中,還應延伸到課堂以外的學習和生活中,儘量創造語言環境,讓學生學以致用。

“教”是為了適應“學”,而不是“學”適應“教”。英語教師最重要的是精心設計教學任務,營造不同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大膽地去交際,靈活地去運用語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互相配合,互相幫助,學會合作學習。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使學生的交往能力、表達能力、責任意識、領導才能等都得到培養,最終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自主學習達到完美和諧的統一。

參考文獻:

[1]張海清.關於“任務型學習法”在外語教學中的幾個問題.課程教材教法,2002,(11).

[2]餘廣安.任務型教學:定位與思考.中國小外語教學,2002,(6).

[3]英語新課程標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