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學方法促進醫學院校大學生《衛生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探討論

才智咖 人氣:3.01W

自主學習能力亦稱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掌握自我,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調整學習策略、選擇學習材料、評估學習效果等的一系列技能。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種能力,不僅可以使學習者在學校受教育階段受益匪淺,而且能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礎。

PBL教學方法促進醫學院校大學生《衛生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探討論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隨著教育方式的發展和改革,高校教學模式也逐漸從以教師“較”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參與”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教學形式。自20世紀90年代,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方法已被公認為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有效實踐方法,其強調以解決問題為中心,學生的主動學習為起點,整合多種學習途徑為手段,強調團隊的交流合作作用。衛生學是預防醫學的組成部分,是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程,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成分。因此,本研究也將PBL運用到臨床醫學專業衛生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PBL教學設計與實施

筆者以新疆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2013-4班為研究物件,在衛生學教學中融入PBL教學法,來觀察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中,PBL教學法是否更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筆者在實驗班開展PBL教學主要章節為:第四章:職業環境與健康,第二節生產性毒物與職業中毒:鉛中毒,計劃3學時的PBL教學,在實施前,先將學生分組,學生進行計劃分工安排,教師觀察並隨時參與學生討論,提供資訊資源。具體教學實施如下:

(1)設計問題。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出難度適中的問題,太簡單的問題不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太難的問題又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問題要多樣化,有開放性,讓學生可以開拓思維,大膽質疑。比如,在鉛中毒這節中,筆者先給學生一個案例展示:小強的媽媽帶著小強就診,媽媽說老師多次反映小強容易發脾氣,注意力難以集中,同時最近發現小強經常感覺肚子間歇性疼痛和便祕,媽媽曾在藥店給小強買藥吃,但是沒有效果。小強的媽媽和外公在蓄電池廠工作,小強和姐姐放學經常到廠裡玩。小強姐姐有注意了缺陷,外公患有痛風,經常腹痛。檢查發現小強聽覺靈敏度差,語言能力比一般小朋友差,紅血球壓積減少30%,媽媽目前在懷孕。最後診斷為“輕度缺鐵性貧血”,補鐵治療3個月。

問題1:請問小強主要問題是什麼?

問題2:請列出幾種貧血的病因。

問題3:應進行什麼檢查進行診斷和鑑別診斷?

學生看完案例之後,根據現有的資源進行問題的查詢和總結。

(2)分析討論。每次討論前隨機選定小組長,由小組長記錄、彙總並歸納討論內容。討論在充分自學和小組討論後進行,由各小組長代表彙報本組討論結果,並提出討論中的疑難問題。該組同學隨時補充,其他組的同學可自由提問,發表意見。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用恰當的思維方法綜合分析、解決問題,並誘導討論的深入,鼓勵學生提出新問題,培養創造性思維。

(3)教師總結重點內容,同時圍繞學生爭論的焦點、分歧較大的問題進行解答,指出不足,提出改進意見。

三、衛生學課程PBL教學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探討

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PBL)是一種自主學習模式,在國外許多知名醫學院校,PBL教學法已被廣泛應用。我國最早是由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西安醫科大學引進PBL的,時間是1986年。其作為一種醫學教育改革途徑,突破了傳統灌輸式教育的限制,將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學生以自學為主,教師僅給予方向性的和必要的引導,發揮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動性,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獨立攝取知識的方法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發現在“鉛中毒”案例閱讀完之後,學生們變得熟練於多渠道獲得資訊進行自主學習,他們會使用除了《衛生學》教科書外的其他教科書,如《內科學》《診斷學》,會通過文獻檢索檢索相關文獻期刊,同時利用網路等多種不同的資源。而傳統教學模式的學生只會對課堂老師準備的PPT有較高的依賴性,甚至都很少做筆記,而PBL教學模式的學生則通過一切的資源獲得他們想知道的資訊,經過小組之間的.討論爭辯、漸漸啟發出了批判性思維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儘管PBL具有許多的優點,但我們在實踐過程中也發現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課程的設定。非預防專業的《衛生學》課程包括三大衛生,環境與健康12學時,營養與健康12學時,職業環境與健康12學時,總共36學時的理論課。內容繁多,但是課時較少。PBL教學方法需要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原本2學時的“鉛中毒”章節,使用PBL教學會佔用3~4甚至更多的學時,這樣職業環境與健康其他內容學時就無法保障,因此在非預防專業《衛生學》課程中開展PBL教學應該對課程的設定有一定的調整,當然這要與非預防專業班級的其他課程設定進行綜合性的考慮。

(2)學生人數。PBL教學通常由6~8名學生和1名導師組成,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圍繞某一特定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導師起到引導作用。在筆者所帶非預防專業的學生中,尤其臨床專業的學生,學生人數一般都是60名以上,多者甚至一個班級有110名以上的學生,按照6~8名學生分組的原則,則所分組數過多,在有限的時間內,部分小組甚至一半的小組都沒有時間彙報所在小組討論分析意見或建議。因此,PBL教學開展中,班級的人數是一個問題,可能並不是每個班級都適合開展PBL教學,可以將《衛生學》PBL教學設定為選修課,限定一定的人數,在適合開展PBL教學的章節中進行。

(3)課程的考核。目前,大部分學校課程的考核還是以筆試為主,以考試成績評定學習效果,這使得學生們把考試分數看得非常重要,不願花更多時間在平時的學習上,而更關心考試的重點所在。如果有一套完善的形成性評價體系,學生的成績能夠在平時的學習中體現出來,相信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能夠得到提高。

四、結論

綜述所述,PBL教學方法在值得在《衛生學》課程學習中使用,其試行結果證明,此法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變單向思維方式為多向思維方式,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有意識的訓練和激發,在《衛生學》課程中實施PBL教學方法應與實際情況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