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探討高校歷史專業的實踐教學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1.77W

理論聯絡實際始終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理念,但伴隨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招生基數的不斷增長,高等教育資源相對緊張,高等教育中的實踐環節逐漸被忽視。雖然因為專業差異和學校師資的不同,實踐教學的具體實施情況並非完全相同,但以歷史學為代表的傳統基礎學科教學中實踐觀念的淡薄是個顯而易見的問題,這直接影響到了人才培養質量的總體水平。筆者擬對現代教育語境卜高校歷史專業實踐教學的相關問題進行重新審視。

關於探討高校歷史專業的實踐教學的論文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國內高校歷史學專業主要分為非師範和師範兩大類。因專業定位的差異,各學校在具體的培養目標上並非完全相同。但為了迎合現在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具有綜合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始終是所有大學追求的目標。

歷史學是一門傳統學科,中國進行史學學習和研究的歷史非常悠久。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治史、寫史的優良傳統。特別是在中國古代,史學研究一直被認為是單純利用歷史文獻探討古代社會的學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書齋式學問”,這也是中國進行歷史教學和歷史研究的傳統方法。因此,在現代歷史教學過程中往往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專業理論培養。從歷史專業的課程設定中我們發現,除了師範類專業在師範生專業技能的培養過程中安排了教學實踐的環節外,其他非師範類歷史學專業的培養計劃中專業理論教學幾乎佔據了整個培養計劃的全部。各高校實踐課程多是淺嘗輒 ,不僅時問較短,各方面對這一環節也不夠重視。 這種教學模式卜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往往缺乏社會實踐的主動性與實踐工作能力。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過分依賴課堂教學的專業培養模式猶如單腿走路,不能滿足社會對綜合人才的需求。

高校教育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是為社會發展培養素質高、潛力大的高階人才。古人對於“成才之路”也有過很多思考,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卷二》中曾提到:“昔人評大年畫,謂得胸中萬卷書。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遠遊,每朝陵回,得寫胸中丘壑,不行萬里路,不讀萬卷書,欲作畫祖,其可得乎?”因此,“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便成為古人關於成才之路的精論。其實這句話的核心便是“理論聯絡實踐”,強調了學習中實踐環節的重要性。

二、實踐型別及其關係

綜合社會的人才需求及專業培養目標等因素,筆者認為歷史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型別應是多樣化的。一方面要滿足具體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另一方面則要考慮現代社會對人才的綜合需求,因為高校人才的發展模式並不是單一化的,而是多元的,如師範類人才的就業方向並非只有教師崗位,也可能是科研或其他實踐性、服務性較強的工作崗位。高校在制訂歷史專業學生培養計劃過程中對這一情況應予以充分重視。

高校歷史學專業型別有師範與非師範之別,二者在培養目標上存在一定差異,實踐環節也各有側重。一般情況卜,師範專業以教育實踐為主,而非師範專業則更注重專業素養的薰陶與培養。師範類專業的培養目標著眼於中國小教師隊伍的儲備與建設,但從目前師範類專業學生的就業流向看,相當一部分師範生走上考研路,因此在就業發展趨勢上,師範生與非師範生開始合流,專業型別差異逐漸淡化。從這一角度看,無論高校歷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如何,培養單位都應站在培養綜合型、能力型人才的立場之上,從各方面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結合高校歷史專業特點及培養目標,其實踐教學可分為以卜幾類:

1. 教學實踐

教學實踐型別主要是針對師範類歷史專業學生的培養,主要目的是對師範生教學技巧、方法、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實際上,教學技能除了諸如教案的設計與編寫、教學環節的設計、課堂組織等基本教學素質之外,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也是重要內容。實踐證明,師範生在現代教學手段的操作、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與使用、網路資訊的獲取等方面都缺乏實際的操作能力。這給師範生畢業後走上教學崗位順利開展工作帶來不便。

2. 專業實踐

專業實踐主要是指組織學生進行專業考察、專業實習等。歷史學專業實踐的主要形式是實地考察歷史文化遺址、博物館、考古所等擁有歷史實物資料的地點或機構,同時還可組織學生聆聽相關專家學者的專題報告,並引導學生嘗試簡單的學術研究。專業實習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懂得收集文獻記載以外的其他史料,思考文獻資料與其他文獻資料之問的關係,學會在社會實踐中發現並解決歷史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理論研究水平。歷史學教學現狀是,課堂教學基本代替了專業實習或專業實習流於形式。專業調查環節的缺失導致學生缺乏社會調查意識,土國維先生提出的“二重證據法”的史學研究方法很難在年青學者中踐行。

3.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也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環節。社會實踐主要指組織學生接觸社會實際,讓其通過參與或見習社會工作,瞭解社會現實和社會需求,這有利於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實用型人才。目前,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意識逐漸增強,但多以個體形式表現出來,缺乏目的性和專業相關性,有些學生為了增強自己的實踐經驗佔用了在校的大量時問甚至荒廢學業,這就得不償失了。社會實踐形式雖可不拘一格,但學校應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及學生需求規範組織社會實踐活動。

上述實踐型別是高校歷史專業普遍適用的三種形式,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應注意把握三者之問的關係。首先,社會實踐是高等教育對所有專業人才培養的共同要求,實踐目的主要在於提升大學生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這也是做好工作的基礎。其次,專業實習與教育實習同等重要。無論是師範專業還是非師範專業,在設定畢業流向與專業一致的前提卜,專業實習是提高其歷史專業素養的重要環節。歷史來源於社會,社會發展也需要歷史,因此歷史學習也應是與時俱進的。一名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擁有過硬學術研究基礎的歷史教師或史學工作者才是社會真正需要的。最後,考慮學制等因素,對專業實習和教育實習環節的側重應具體對待。組織非師範歷史專業學生進行較長時問的歷史教育實習是不現實的,但筆者認為,即使是非師範專業,這一環節也不應缺失。

三、實踐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實踐教學關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因此,筆者認為,實踐教學課程不僅要明確列入學生的培養計劃,而且要像理論課程一樣有明確的課程設計,儘量使教學過程做到規範劃和科學化。為了保證實踐教學環節能有效實施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實踐教學的實施過程應注意把握幾個重要問題。

1. 明確教學目的和要求

不管是什麼型別的實踐教學,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並編寫相關的教學大綱,以保證實踐教學的有效h}。明確的教學目的可以使實踐教學有的放矢,如教學實習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師範生的教學技能,為學生走向教學工作崗打好基礎;而專業實習則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社會調查意識和學術研究能力。

2.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銜接

在整個培養計劃中,實踐教學並非孤立存在,而應保持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密切聯絡。實踐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課堂教學則是實踐教學的前提。實踐教學要想取得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與相關課堂教學的配合必不可少。可在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教學之前,利用一定的學時圍繞實踐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教學,主要講授實踐內容、實踐操作技巧、涉及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文獻資料、學時安排及考核標準等相關內容,這有利於學生充分掌握實踐教學的目的、要求、操作技巧等相關內容。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做到課堂教學向實踐教學自然過渡,保證實踐教學的可操作性。

3.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

實踐教學一般都是在校外其他單位實施完成的,實施和考核一般由高校與實習單位共同完成。目前很多高校均存在實習單位數量較少或不穩定等問題。以高師歷史專業教育實習為例,一些重點中學考慮教育實習可能影響其教學進度或教學質量而拒絕接收實習生,勉強接收者也不願讓實習生承擔足夠的教學任務,這嚴重影響了實習質量。主要原因是高校教育實習一般安排在某一學期,週期較長,且實習生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對中學教學確實存在一定影響。

面對一系列問題,高師院校應採取相應的對策。首先,教育實習的時問應得到保證。為了避免較長週期的實習影響中學正常教學,高校可將學生實習次數分解,由一次變為多次,合理安排校外實習時問。其次,合理分配實習基地,增加支教和頂崗實習比例。高師院校可適當擴大選點範圍,增加農村中國小或邊遠地區頂崗實習的名額,擴大實習生的鍛鍊空問,同時也為落後地區的教育作出貢獻。最後,對實習要加強管理,嚴格考核制度。教育實習環節複雜,涉及面廣,制度建設與監管機制缺失是影響實習質量的關鍵因素。實習質量和實習環節流於形式,除了實習單位不配合之外,對實習生缺乏嚴格的監管、考核也是重要原因,其根本原因還是高校對實習的重視程度不夠。學校應加強相關的制度建設並嚴格執行,加強與實習基地的聯絡,加強對實習生和指導教師的監管,深入實習基地進行調查研究,不斷髮現並積極應對實習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概言之,高等院校歷史學專業雖屬傳統學科,也應重視與社會實踐的密切結合。歷史學以歷史問題為主要學習和研究物件,但學以致用是古今不變的真理,研究歷史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社會發展。在現代語境卜,高等院校應對新時期歷史專業培養模式進行重新思考,對歷史專業教育中的實踐教學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為實踐環節是引導學生由高校走向社會的重要“演習”,是培養社會適應性人才的關鍵一環。目前實踐過程中的問題顯而易見,但改革的過程卻任重道遠。高校與社會單位應從觀念與制度雙方面不斷努力,以保證實踐效果的不斷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