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後奧運時代中國文化貿易的機遇與挑戰論文

才智咖 人氣:2.92W

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為中國文化做了一個非常好、非常大的全球超級廣告,但與此同時,也提高了各國觀眾對於中國文化藝術產品出品水準的期待值。中國文化貿易的機遇在此,挑戰也在於此!

簡述後奧運時代中國文化貿易的機遇與挑戰論文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經濟在高速發展過程中,邁上了一個又一個臺階,並且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發展與增長模式,在世界上開始具備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於國際經濟的發展,中國的聲音,越來越受到關注,中國享有了越來越大的話語權。

奧運會的看點是那十幾天,但基礎卻是至少三十年。而就奧運所展示的文化來說,又不僅是三十年,而是五千年。但是五千年,過去一直是存在的,為什麼以前給人的印象不是這樣?就我個人的觀點來看,不外是藉助奧運這個廣闊的世界平臺,我們用“三十年”重新包裝了“五千年”,導致其成功的核心元素就是三十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我相信,在後奧運時代,中國文化備受關注和享有更大全球話語權的歷史機遇正在來臨。

我認為,這一基本認識應該成為今後對外傳播中國文化的新起點。

在講到新機遇與挑戰之前,我們可以簡單回顧一下新中國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到改革開放前,中國並沒有找到國際間文化交流與對話契合點,受制於意識形態和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的基本格局,文化藝術的交流很多時候呈現的是僵硬、刻板、自說自話的基本特點。這一特點甚至延續到改革開放之後的一段時間。直到今天,我們是否就可以確定地說,已經找到了一個既具備自身文化核心價值又能取得廣泛國際共鳴的交流語言了呢?這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文化交流與傳播的要義,就是要引起交流方和傳播物件的興趣與共鳴。也許我們已經初步完成了第一步,即已引起了世界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但離真正的普遍共鳴還有相當的距離。中國對外文化貿易要想取得更大的國際市場份額和更廣泛的國際影響,僅僅靠初步的興趣還遠遠不夠,必須能夠引起強烈的共鳴。我們今天處在這樣一個新的充滿激情和挑戰的歷史拐點。

迎接新的機遇與挑戰,需要我們在戰略和策略上做認真的研究。我個人提出一些粗淺的思路,拋磚引玉,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一、對奧運的遺產和影響作出恰如其分的總結

奧運期間,中國的國際形象得到了全面提升,數十億人觀看的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眾多賽事的轉播直播,五萬名左右的外國記者來到中國,把全世界主要媒體的關注點集中鎖定在“中國時間”。當然,其中有大量正面報道,也有相當數量的批評性負面報道,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北京奧運會使中國受到了全方位的關注與檢驗。奧運會在其他國家舉辦,就是一個大型體育盛會;但是在中國,卻不單純是運動會。這是不言自明的事實,即便我們自己不想政治化,國際上也會有人把它政治化。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經說過,自古以來,中國人都是通過改變自己而改變世界的。過多少年回頭看,我們會重新評估到中國自身所發生的變化。對奧運遺產與影響的評估,不能縮小,更不能誇大。我們必須看到,奧運會作為一個凝聚世界焦點的階段性事件,不會持續太久。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奧運會開幕式巨集大形式的表演,引起了各國觀眾的極大興趣,但還很難說是引起了持續性的共鳴。雖然奧運會開幕式是不可複製的',但我仍然擔心,今後的許多文化產品依然會打上許多它的烙印。這樣,又會形成新的模式化、單一化,觀眾的興趣不會在重複化的展示中自動達到共鳴,而是有可能會從興趣變成厭倦。

後奧運時代,既為中國文化產品和貿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平臺,同時也提出了新的突破所面臨的難點問題。後奧運時代的文化貿易,應該成為奧運效益的延續,今後更多地是以國際貿易特別是服務貿易的形式,鞏固和擴大由奧運會所帶來的中國文化新的影響力,為中國新興的文化創意企業創造更為廣闊的國際舞臺和發展空間。我相信,廣大同行一定都在厲兵株馬,為迎接必將到來的巨大挑戰悉心準備。

二、把握時代潮流和科技進步的節拍

經濟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而同時未來科技的發展越來越與文化密不可分,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創意產業、內容產業的出現不是偶然的。科技發展為創意產業、內容產業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和空間,創意內容產業又不斷激發科技的進步,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在過去的若干年中,滿足人們基本物質需求的產業已經獲得了充分的發展,不可能在這方面再有較大的突破。而對於人類精神生活的消費需求,則有無限可能的空間和需求。

其中,文化多樣性為之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中國文化縱為五千年文明,橫為多民族文化,正是多樣性文化生存、發展、變遷的一個巨大的生態圈。如何把一個文化資源大國,逐漸轉化為一個文化產業和貿易大國,是我們在座廣大同行的使命,更是我們的發展的機遇所在。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不應該因奧運會的結束而終止,因為這些重要理念,正是我們面向未來的希望所在。我想,這就需要我們不斷解放思想,擴大改革開放,以更開闊的視野,把握時代潮流和科技進步的脈搏,不斷推出優秀的中國文化產品,滿足國內外消費者的需求。

三、製作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品質的中國文化產品

文化產品既要遵從自身特定的藝術規律,同時還要遵從普遍性的國際市場規律。奧運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但是中國文化產品規模化地走向世界,依然任重而道遠。經過探索,我們提出並實踐了“中國元素,國際製作,中國故事,國際表述”這樣一個創新理念,成功推出大型駐場演出劇目《時空之旅》。該劇已經連續演出超過三年,成為上海的一張都市名片,其中半數以上的觀眾來自海外、創造了一種不出國門的文化出口貿易模式。目前,這一模式將應邀在重慶、北京等一批城市作出新的延展。同時,《龍獅》、《少林雄風》、《英雄天地間》等一批國際演出劇目,已經在全球巡演的道路上進人了第十個年頭,累計觀眾總量超過千萬人次。我們更希望與影視界和出版界的同行們攜起手來,互動共進形成倍數效應,構建中國文化貿易的“聯合艦隊混成軍團”。

中國文化產品要想更好、更多地贏得國際市場,經受國內市場的檢驗是重要的一步。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程序,我們必須把中國市場看成國際市場當然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與其他產品貿易我國每每處在順差的地位完全不同,中國文化產品在國際貿易體系中存在著嚴重的逆差,同時,更為嚴重的是,我們所佔的全球市場份額的絕對值與我國的經濟規模人口規模非常不成比例。要扭轉這一局面,“走出去”是重要的通道,但並不是唯一的通道。就像下圍棋一樣,守住自己的防線,做活眼位佔據較大空間,與打人對方的防線,同等重要,甚至前者是後者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我們如果在國內有一大批成規模的多種形態的文化產品,吸引境外遊客前來消費,他們消費後形成良好的口碑,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另一方面又為這些產品未來走出國門做了很好的零成本的營銷推廣。我想,在後奧運時代,由於奧運的提振和拉動效應,未來數年,來中國的境外遊客數量將有一個新的增長。抓住時機,用好資源,必然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重視產品貿易的同時,重視服務貿易

根據全球最新的統計,已開發國家如美國,服務貿易已經佔到總貿易額的80% ,而中國更多的還是產品貿易形式,產品貿易又以價格低廉的產品貿易為主。這一點已經令經濟學家十分擔憂,同時也給我國出口貿易的談判形成極大的困擾。

而文化貿易,由於其特點所決定,其中服務貿易所佔的比例較大,而且附加值相對較高,比如演出、展覽、旅遊,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服務貿易形式。中國人口眾多,文化資源豐富,天然具備開展文化服務貿易的多種優勢。發揮這種優勢,以創新精神,推出大量中國特色、國際品質的文化產品與服務品牌,正是我們藉助奧運會所形成的國際影響,開拓全新市場,實現產業轉型的良好時機。

當然,除去產品貿易、服務貿易之外,還有文化方面的智慧財產權貿易。後奧運時代的來臨,為多種貿易形式的文化貿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

在這裡,我也鄭重呼籲,為了更好地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國內同行之間在公平競爭的同時,更多地合作與協作將是非常重要的。在商務部服務貿易司的全力支援下,中國服務貿易協會文化產業專業委員會即將在2009年春節前後成立,屆時將為有志於文化貿易與文化產業的國內外各界提供一個交流資訊、協作發展、促進共同繁榮的大好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