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管理思想及其對高校教育管理的啟發

才智咖 人氣:1.32W

高校教育有其自身的基本規律,教育管理應當遵循教育的基本規律進行有效管理,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孫子兵法》管理思想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檢視。

《孫子兵法》管理思想及其對高校教育管理的啟發

一、高校教育管理特徵

高校教育管理是高校管理者通過組織協調教育隊伍,充分發揮教育人力、財力、物力等資訊的作用,利用教育內部各種有利條件,高效率的實現教育管理目標的活動過程[1].高校教育管理與其他管理相比,具有三方面的特徵,即管理活動的系統性、管理目標的統一性、管理物件的特殊性.瞭解和掌握這些特徵,對於《孫子兵法》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運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教育管理活動的系統性

高校教育管理是一個複雜的體系,是集人、物和資訊的一個有機系統,是一個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矛盾統一體.高等教育管理具有不因社會條件和時代背景而改變的穩定性,這是高等教育管理的自然屬性;高等教育管理活動具有隨著社會形態的變化和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特殊個性而呈現不同特質的性質,這是高等教育管理的社會屬性.而高等教育管理的這種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總是處在矛盾的統一體中.因此,高校教育管理既要有專業的管理知識作保障,又需要廣泛的社會實踐來支撐.

(二)高校教育管理目標的明確性

高校教育管理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培養優秀人才,發展科學和服務社會,而培養社會所需的專門人才(包括教師和學生),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是現代高等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標.簡而言之,高校教育管理是一種培養人、塑造人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一明確的目標要求高校管理必須以人為本,明確學生和教師是單位的主體,注重發揮人的潛在能力,而不是以創造經濟效益及追求利潤為目標.

因此,教育管理的每一個環節,每一種方法的使用,每一個決策的執行都應該體現和蘊涵教育的因素,促進學生和教職工的全面、和諧發展.

(三)高校教育管理要素的特殊性

高校教育有其自身的基本規律,教育管理應當遵循教育的基本規律進行有效管理.同時,高校教育管理要素相對其他系統的管理要素具有其特殊性.高校教育管理要素的特殊性就是高校管理的主體和客體主要是社會上比較整齊的高知識層次的群體,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具有較強的自我管理意識.因此,高校教育管理的有效管理需要教師或學生的參與.而前提是高校管理者應當合理地佈置各項教育任務,恰當的分配教育資源,有效地整合各種不同的教育力量,使高校各項培養任務得以實現.

二、《孫子兵法》管理思想

《孫子兵法》是春秋末期齊國人孫武的一部兵法鉅著,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精博深邃,對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影響極其深遠.讀《孫子兵法》,不難發現其所蘊含的管理思想與高校教育管理相契合.

(一)"運籌全域性"的戰略思想

《孫子兵法》管理思想中具有較強的"全域性"意識.開篇就提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熟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2]

在這裡,孫子就是從"全域性"的角度來論述戰略要素,他歸納了"五事"、"七計"來說明要贏得戰爭的勝利,必須考慮軍事問題的同時,考慮經濟、心理、道義、地理等非軍事因素.這一"運籌全域性"的戰略思想恰恰與高校教育管理的系統性相契合.

(二)"知彼知己""出奇制勝"等戰略原則

《孫子兵法》管理思想中具有較強的辯證法思想.這些辯證法思想蘊含在《孫子兵法》豐富的戰略原則體系中.一是對立矛盾關係.《孫子兵法》中的"形"與"勢"、"奇"與"正"、"虛"與"實"、"剛"與"柔"、"攻"與"守"等;二是主動與被動關係:《孫子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勝"、"致人而不致於人"、"勢者,因利而制權也"等;三是認識論:《孫子兵法》中的"知彼知己"、"上兵伐謀"、"雜於厲害"等.《孫子兵法》的這些戰略原則啟迪我們,高校教育管理應當根據高校教育的基本規律,從高校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標出發,運用辯證法思想進行有效管理.

(三)"五德兼備"的統帥素質理論

《孫子兵法》管理思想提出了"智、信、仁、勇、嚴"的"五德兼備"的統帥素質理論.在《孫子兵法》中,統帥的素質要求是戰略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孫子兵法》開篇就提到"道、天、地、將、法"是決定國家興亡、戰爭勝敗的基本因素,"將"是其中之一.將帥作用的重要性.對於如何選撥和培養將帥,《孫子兵法》提出了選撥的標準,即"智、信、仁、勇、嚴"五德並重[3].這一理論對高校教育管理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處理好教育管理要素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孫子兵法》對高校教育管理的啟示

《孫子兵法》是用兵作戰的策略和方法,而教育管理有其自身的複雜特性,兩者雖無直接聯絡,但戰爭勝敗的規律和教育管理工作成敗的規律有著許多必然的聯絡.這就決定了兵法原則和教育管理原則之間、軍隊治理方式和教育人員管理方式之間可以互相借鑑和運用[4].

(一)"未戰而廟算"的管理思想

《始計篇》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2]

"廟算"是指在廟堂上舉行會議,預算戰爭的程序和勝負.通俗地講,就是作計劃.在軍事活動中,"廟算"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分析客觀和主觀的條件,定出作戰的計劃,儘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朝著勝利的目標前進.知彼知己是"廟算"的基礎.《孫子·謀攻篇》說:"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2]

本義是說,既瞭解敵人又瞭解自己,百戰都不會失敗;不瞭解敵人而只瞭解自己,勝敗可能各半;既不瞭解敵人,又不瞭解自己,那就每戰必敗.只有知彼知己,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才是有意義的"廟算".

"未戰而廟算"這一管理思想要求高校管理要根據學校的定位、專業的特色、學生的特點、就業的方向等具體情況在事前進行"廟算",從而制定招生計劃、教學計劃、學生管理方案、就業安排以及各種管理制度.它要求在"廟算"時,不能以高校管理者的主觀臆斷為前提,而應對高校以及高校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進行分析研究,作出各種估計,可行的、不可行的等等,進行全面衡量,並分別提出不同對策,最終做出合乎邏輯、符合主客觀並且切實可行的各項計劃來應對高校的發展.

(二)"正合奇勝,奇正相生"的管理思想

《兵勢篇》中指出:"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2]意思是說,戰爭都要用"正"來配合,用"奇"來取勝,所以,善於出奇制勝者,其戰法就像天地一樣變化無窮無盡,像江河那樣奔流不竭.《兵勢篇》還說,"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迴圈之無端,孰能窮之?"其意思是:基本戰法不外乎是使用"奇"和"正",而奇正配合變化,就無窮無盡了,奇可以生正,正可以生奇,奇正的互相轉化,周而復始.所謂"正"乃用兵之常法;所謂"奇",乃用兵之變法."奇"與"正"之間的變化,強調的是變通[3].

"正合奇勝,奇正相生"這一管理思想要求高校在遵循學校發展總體目標的基礎上,在具體運用時作一些變通.如在高校開創嚴謹求實的治學校風,建立必要的高校管理規章制度,進行科學管理,以形成團結求實,奮發向上的教職工群體,這是"正"的體現.如在管理上、教學上、科研上有所變通或創新,使學生學有特長,教師教有特點、學校辦有特色,這是"奇"的體現.

(三)"視卒如嬰,愛卒如子"的管理思想

《地形篇》說:"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2]意思是說帶兵的將帥要愛護士卒,把士卒當做自己的親生兒子,這樣,士卒也會尊敬將帥,把將帥當做自己的父母.形成了如此親密的關係,作戰時士卒就會奮勇當先,與將帥一起,同生死、共患難.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學生管理是輔導員工作的大難題.主要是因為高校學生的自主意識強,受外界的.影響大,不大願意聽從別人的勸告和指揮,因此,對於輔導員的工作不配合,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願行事.按照《孫子兵法》"視卒如嬰,愛卒如子"的管理思想,這就要求輔導員要以學生為本,把學生當成嬰兒一樣來對待,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來教育,要無微不至地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充分了解他們的需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及時跟學生溝通,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學習上的困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不要歧視有缺陷的學生,不要對有逆反心理的學生表現出不耐煩,不要以成績來衡量學生的能力[5].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和自己形成如同父子般的關係,學生就願意聽從自己的教導,願意接受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形成良性的師生關係,有利於學生管理.另外,一個學校要發展,教師起著關鍵作用.按照《孫子兵法》"視卒如嬰,愛卒如子"的管理思想,學校領導要關心、愛護教師如同家人,瞭解他們的利益訴求,能夠公平公正地對待有關教師的利益問題,盡力幫助他們實現人生的價值,發揮他們的潛能,真正做到尊重一切教師,尊重教師的一切,一切尊重教師.這樣,教師也會熱愛學校領導,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在學校中努力教學以回報領導的關愛.教師一旦將學校當成自己的家,將學校領導當成自己的父母或親人,必然會在教學中出主意、想辦法,盡己所能地為學校服務,做好教學工作並死心踏地地留在學校發展.這樣,學校才能留住人才,人才促進高校發展.

當然,不管是對學生還是教師,除了愛護之外,還要嚴格管理.《孫子兵法》指出:"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愛和嚴應該雙管齊下,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四)"擇人而任勢"的管理思想

《兵勢篇》說:"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2]意思是說戰爭要取得勝利,必須"擇人而任勢"."擇人",就是要善於量才用人;"任勢",就是善於造勢和利用形勢.所謂"擇人而任勢",就是要求軍事指揮員重視選用人才,利用和創造有利的形勢,以戰勝敵人.

"擇人而任勢"的管理思想要求高校要注重人才的選用.《始計篇》說:"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同樣,高校要選撥具備"智、信、仁、勇、嚴"五種品質的優秀人才擔任學校教育的管理者."智":要求管理者必須聰穎而有智慧,遇事能做出準確無誤的判斷及合理的決定;"信":要求管理者必須信賴部下並能夠獲得部下的信任;"仁":要求管理者必須關愛部下,時刻把部下的事情放在心裡;"勇":要求管理者必須有勇氣、有魄力、處事果斷、雷厲風行;"嚴":要求管理者必須遵守法紀,獎懲嚴明.

"擇人而任勢"的管理思想要求高校要精兵簡政.《行軍篇》說:"兵非益多也,惟無武進,足以併力、料敵、取人而已."同樣,高校也要精幹,清退在其位而不謀其政的幹部,選用智高力強者,即有知識、懂管理、有幹勁的人到領導崗位,只有這樣才能使高校得以長足發展[6].

"擇人而任勢"的管理思想要求高校用人不疑,信任部下.《謀攻篇》說:"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意思是說,將帥有才能,國君就要放手讓他施展才華.換句話說,將帥有能力指揮戰爭時國君就應該不加牽制,而應該讓其儘可能地施展自己的才華.這是奪取戰爭勝利的重要保證.同樣,高校領導應信任各部門的負責人,只有"不責於人",才能"擇人而任勢".

"擇人而任勢"的管理思想要求高校要善於用"勢".《始計篇》說:"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即要根據怎樣對自己有利而制定有力的措施.同樣,高校應將主導思想放在依靠、運用、把握和創造有利高校發展的形勢上,而不是去苛求教職員工.這樣,高校才能從全域性態勢的發展變化出發,選擇適於重任的高校人才,從而取得決定高校全面發展的主動權.

參考文獻:

[1]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學[M].南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孫曉玲.孫武·孫子兵法[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4.

[3]林莉.《孫子兵法》與管理[[J].管理與財富,2004(6).

[4]周立.《孫子兵法》對現代教育管理的啟示[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1999(12).

[5]李有剛.《孫子兵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上的應用[J].民營科技,2010(4).

[6]王炎可,袁豔.《孫子兵法》對教育人力資源管理的啟示[J].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