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全媒體傳播形態下編輯的跨界意識

才智咖 人氣:1.29W

摘 要:現在是全媒體傳播的時代,我們把全媒體與傳統媒體進行整合,新舊技術合併使用,本地文化與國際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文化當中具有多元化也有同一化。這間接要求編輯需要具備跨媒介、跨地域、跨語言與跨文學等多方面意識。

探究全媒體傳播形態下編輯的跨界意識

關鍵詞:編輯;全媒體傳播形態;跨界意識

前言

全媒體包含了多種媒體形式與媒體表現方式,把兩者進行結合,演變成現在一種全新的媒體傳播形態。這種新的形式可以使用多種方法以及各種層次的傳播形式,從多方面滿足使用者不同的視覺以及聽覺的體會。這種全新的傳播形式,需要編輯具備多元化意識,鍛鍊自身的全面發展。

一、編輯需要具備跨媒體意識

這種新的媒體形式主要就是把新媒體與舊媒體進行整合,撇開傳統模式對於編輯單純的定義,把握更多的媒體技巧還有傳播的規則,形成跨媒體意識和掌握編輯技巧。有關媒介整合產生的效果,國外的相關傳播專家說出:“新舊媒介的整合力量”理論,表明把新舊兩種形式進行結合所產生的效果就像原子爆發核能一樣,從此演變成新的媒體形式。全媒體的發展結果說明,各媒介之間的合作,就像報紙、電視和網路等的配合,可以取長補短達到專家所說的力量。比如,由於全媒體傳播形式普及的要求,英國《每日電訊報》重新構建編輯部門,把所有的辦公室人員都放在同一個辦公室公共工作,廢除單獨的辦公室,在辦公室裡設定了一個超大的媒體牆,實時關注最新訊息,最熱的新聞動態與媒體角逐形勢;每個編輯的桌上設定2-3臺電腦,設定不一樣的資訊來源,能夠從多種渠道收穫訊息,同樣可以在微博上獲取多種訊息與評價,但要求編輯需要嫻熟的運用多種媒介。

在這種形式下,傳統的媒介方式無法滿足現在的需求,所以需要適應時代的變化,形成跨媒體的意識與傳播技巧。把三網進行整合使用(廣電、電信、網際網路),增加更多的媒體形式。

二、編輯需要具備跨身份、學科意識

以往對於編輯的定位就是作品的把關者,專門對文字作品進行檢查,檢視作品質量是否能通過並進行發表。在這個全媒體的時代,媒介與知識的融合,跨界意識和全球文化傳播等方面,需要改變以往對於編輯的定義,同時還要兼具資訊創作與傳播者還有把關者的身份,具備採、編、寫、改、評等多種能力聚集一身,還需要了解各種傳播媒體的相關知識與規則,把國內外的訊息進行結合,關注不同地域的實時熱點,適應目前多元化市場的挑戰。

現在的社會已經到達了數字化的時代,傳統媒介發生了一系列的改變,在新的時代格局面前,應該站在另一個角度看待編輯這個角色,重新進行審視。同時,編輯人員綜合素質與思維特點以及審美觀都應該進行轉變。在如今的數字化時代,編輯應該具備跨身份、學科等意識。現在的編輯第一要具有明確的文化意識,然後是有清晰的市場目標。編輯是精通一種或是多種文化的行家,而且還能對相關專業有所瞭解。總之,目前是各行業跨越發展,跨越傳播,訊息實時分享,基本上要求編輯工作者把自己訓練成複合型人才。

三、編輯具備跨界的多元化意識

在如今的傳播環境中,編輯需要培養多元化意識。首先要具有逆向思維。現在對於訊息的'出處比較多,辨不清真假,就需要編輯打起十二分精神,培養逆向思維模式,對於大多數人感覺屢見不鮮的資訊重新進行分析,做出判斷。例如,網路成語“累覺不愛”的使用,就要對其的出處進行分析,包括裡面包含的意思以及在網路中傳播的理由。與全媒體傳播相比,傳統傳播方式主要是以平面的方式傳播,報紙和雜誌的傳播方式較為緩慢。但是在以網際網路為中心的全媒體階段,傳播方式是具有多樣化的,可以實施多方面進行互動,並且能夠實時傳播,資訊在多維與立體空間內流動,並且媒介結合,讓資訊的傳播變得多樣化,三網融合的快速發展也是間接要求編輯要具有多元化意識。

在目前的傳播形式下,要想更好更快的發展,我們就必須要在至少兩個方面進行創新改變。首先是技能創新,要一直關注技能上的最新動態,對於微博、微信、視訊等各種傳播途徑都能夠嫻熟使用。在現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記者或是編輯,網際網路技術的高度參與性與互通性,成為現在的一種交往方法與生存途徑。所以,編輯應該掌握更多的傳播技術,去適應社會的變化發展。然後是思想上的創新,從全球傳播的角度看,思想跨界改變是事不容緩,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全球文化的多樣性與同一性共存,傳播形式的變化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輕鬆和直接,把相互之間的距離拉小,很多人的生活也因此在不斷的發生變化。

四、總結

上面簡述的幾種跨界傳播意識,是現在全球傳播中常見的現象,從而衍生了很多不一樣的觀點、方式以及思想,這就需要編輯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用全新的角度去觀看全球文化傳播之間存在的問題、差異與互動過程等很重要的實際傳播問題。

參考文獻:

[1]楊中舉.全媒體傳播形態下編輯的跨界意識[J].編輯之友.2013(12):46-50.

[2]姚君喜,劉春娟.“全媒體”概念辨析[J].當代傳播.2010(06):13-16.

[3]李豔.全媒體傳播形態下廣播節目的創新探索[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03):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