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3.01W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很多傳統的事物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人們的生活,所以只有改變傳統的一些事物,才能讓國民有更好的生活空間。下文首先對全媒體的現狀進行陳述,其次對變化進行分析,最後對其發展趨勢進行探討,僅供有此方面研究的學者參考。

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研究論文

關鍵詞:媒體時代;新聞傳播;途徑;研究

傳統的媒體時代已經無法滿足受眾的需求,其無法彰顯自己的個性化,所以慢慢的會失去很多受眾。新全媒體的出現,讓使用者對其更加依賴,並且更加感興趣,使用者可以在裡面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從而有一定的發揮空間,下文就對全媒體時代進行詳細說明。

1全媒時代新聞傳播的現狀

在二十一世紀,我國相關學者對全媒新聞進行分析和研究。在2000年時,在浙江學報上登出了第一篇全媒體科技新聞,這是該概念在大陸上第一次出現。在2001年浙江大學的相關學者發表一則關於全媒體的論文,並對全媒體進行全面的研究。此論文對全媒體的理解僅存在於網際網路的基本發展,不同媒體的進入,提供相關的一體服務等。雖然此論文所涉及到的內容並不是傳媒類和新聞,可是這種思路給後人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參考意見。現如今,我國相關學者對全媒體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內容:針對全媒體的概念,很多學者都有自己的想法,比如羅教授在相關書籍中曾經提過全媒體,其認為,對比國外的全媒體和我國的現狀分析,對其概念進行分析,教授認為全媒體是多樣化所結合的結果,其是全新的傳播形式。全媒體建立在圖形、文字的平面上,傳達聲音上的聽覺和展現動畫影象的表現。全媒體和移動媒體、廣播媒體、電視媒體等不同媒體的結合所出現的傳播形式。

2全媒時代新聞傳播的變化

2.1傳播方式從單向變成雙向。這種轉變屬於可以說是大眾傳播,其方式是將資訊直接傳遞給廣大群眾,這種情況就屬於單向傳播。傳統的傳播有很高的傳播能力,並且群眾基礎也比較多,因為點會出現單向傳播,讓傳統傳播無法準確找到傳播物件,不能對受眾的喜愛有所瞭解,也不知道受眾的感受,只是從收視率中找到受眾的需求,然後由傳播領導選擇內容,這樣就無法體現受眾者的個性化。基於此,單向傳播已經無法適應傳播的需求,所以要改變這種傳播方式。廣電裡面的全媒體使用的是雙向互動傳播,該種傳播方式是說傳播者和受眾的角色在整個傳播過程可以進行互換,讓傳統的受眾這開始有主動權和話語權,這樣能夠實現傳統受眾的需求,還可以滿足點對面的傳播方式。受傳者和傳播者的關係慢慢開始出現模糊的情況,受眾在生活裡收到的資訊,可是使非常專業的傳遞出來,也可以是受眾者之間的交流,將傳授的兩方看成比較平等的個體。全媒體可以供不同意見的交流平臺,在該平臺裡面,受眾者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且和其他受眾者進行交流和分享,廣電媒體也可以參與到其中,這樣能夠了解其需求。因為是雙方之間進行傳播,受眾可以和媒體提出合理的要求,這樣媒體就能知道受眾的想法,根據受眾對其的觀眾,瞭解其感興趣的地方,這樣能夠幫助受眾者提出更加精彩的資訊。

2.2傳播秩序從線性變成新秩序。線性秩序可以說是通過時間的排序為主要的傳播順序,就是指傳統媒體所播放的內容沒有辦法再次收回,也無法進行回放,同時該線性秩序是通過傳播者做決定。在整個過程中,受眾只可以根據傳播者的排序進行檢視和收聽,沒有辦法自己做決定,所以也就無法看到自己喜歡的內容,受眾者只能每天等著固定的時間短收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這個過程會花費很多的`經歷和時間來觀看一些受眾者不喜歡的資訊,或是如果受眾者錯過了喜歡的資訊,就只可以收看重播,這種情況受眾者是被動的狀態。全媒體可以說是網路化的技術和數字化的技術,兩者之間的結合形成了新的傳播方式。新的傳播方法有以下幾種特點:首先,非線性,受眾可以不需要在固定的時間觀看自己感興趣的節目,可以在自己有空的情況下收看想看的節目。其次,相關性,受眾可以搜尋到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觀看,平臺也會依照客戶每次檢視節目的特點幫助客戶推送相近的內容。最後,比較容易檢索。在全媒體所建立的資源中,受眾可以在裡面輸入關鍵詞語找到喜歡的節目進行觀看。

2.3生產內容變成。PGC和UGC傳統的全媒體上的內容是非常專業人員所製作的,可以說是專業使用者所生產出的PGC模式。傳統的全媒體想要改變這種模式,形成專業PGC和使用者UGC的方式。使用者可是參與到電視內容裡面,從而能夠生產出替換全媒體提供的生產內容。新的全媒體有很多個分享的平臺,比如微信、論壇等,同時也幫助使用者分享自己所製作的內容,並且幫助進行傳播,也可以根據使用者之間的相互交交流和分享,提升製作的水準。(備註:PGC(全稱:ProfessionalGeneratedContent)網際網路術語。UGC(UserGener-atedContent)指使用者原創內容)

2.4服務物件從受眾變成使用者。在全新的全媒體下,服務物件也發生了轉變,從對受眾進行服務,變成服務使用者,兩者的區別是:首先,受眾沒有主動權,而使用者有一定的主動權。傳媒決定內容的排列是通過時間為主要排列順序,並且傳播所涉及的內容也只能是傳播者決定,傳媒不管播什麼,受眾都得接受,沒有選擇的權利。而新全媒體,使用者能夠自己選擇想要拍攝的畫面並且自己對畫面進行製作,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時間對節目進行收看。其次,受眾創造的是比較間接的價值,而使用者能夠直接創造價值。傳統的傳媒方式是根據第二次售賣從而獲取價值,就是利用比較好的內容吸引受眾,然後在把資源賣給廣告商從而有相應的利益。新全媒體可以使用數字資源,能夠對使用者的需求進行了解,並且能給使用者提供比較個性化的服務,這些服務和內容需要花費一些費用,這樣就可以有直接價值。

3新聞的發展趨勢

品牌是在競爭中的重要產物,也是消費者根據對企業的瞭解從而對其的評價和認知。伴隨著商品的不斷延伸,品牌開始出現在各個傳媒中,甚至電視臺也參與到該競爭中。在全媒體中,媒介的相關職能在不斷調整,其是傳統媒體裡面非常重要的節目,如果節目的選擇不多,就會在競爭中淘汰。人們對節目首先關注的並不是內容,而是節目的口碑,也就是品牌,所以想要節目越來越好,首先要將品牌建立起來,這樣才能夠讓節目有更好的發展。全媒體時代的出現,讓人們更加個性化,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這種改變深深的吸引著使用者,讓使用者不斷的增加,從而給全媒體創造更多的利益。全媒體帶來的好處有目共睹,所以相關部門還要對其進行不斷研究,讓全媒體有更好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鄔晶晶.全媒體時代的高職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3(01):96~99.

[2]王帆,姚瑤,顧琪靜.全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研究路向何方?———第十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綜述[J].新聞大學,2010(04):33~36.

[3]杜友君,杜愷.全媒體時代之體育傳媒變革與人才培養———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新聞傳播分會第九屆學術年會綜述[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35(11):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