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如何走出困局

才智咖 人氣:6.35K

摘要: 本文就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如何走出固局進行了分析。

探討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如何走出困局


關鍵詞: 新媒體 電視新聞 走出困局
  
  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一書中指出:“資訊技術的革命將變革我們的學習方式、工作方式、娛樂方式——一句話,我們的生活力‘式。”。這其中講到的生活方式當然也包括了人們的資訊傳受方式。
  在網路媒體、手機媒體等新媒體層出不窮、迅猛發展的時代。數字技術在資訊處理和傳送方面的巨大優勢使得它和新聞傳播形成了天然的結合,各類新聞網站、手機報、桌面資訊視窗、大型戶外數字屏、移動電視、手機電視以及部落格、播客等新媒體都無時無刻不在向受眾傳遞著新聞資訊,這些新媒體突破了傳統電視媒體“時間”、“空間”、“身份”的“圍牆”,使受眾傳受新聞資訊變得十分順暢和便利,特別是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媒體在新聞資訊傳播方面的時效性、互動性、文字聲畫結合的綜合性、“微內容”的聚合性等特徵,使傳統電視新聞原有的傳播優勢受到了極大挑戰。
  目前,新媒體正在擠壓人們接觸傳統電視新聞的時間,也在迅速“蠶食”著電視新聞的市場。此時,電視新聞工作者正確分析面臨的形勢,在新的媒介環境下正視自身的不足,尋求有效的應對策略已顯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一、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暴露的弱勢
  
  1. 傳播主體單一,傳受互動性弱
  相對於新媒體而言,傳統電視新聞在傳播主體方面是比較單一的。以網路為代表的新媒體使傳受關係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可以說“人人皆傳者、人人皆受者”,並且傳受雙方的互動關係越來越得到強化。反觀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受政策、體制、資源等因素的制約,目前傳播主體更多的僅侷限於中央及各省市縣的“四級”電視臺,在新聞傳播上更多的是單向性的輸出,而觀眾更多的只是被動地接受。在新的媒介環境下,依託不斷湧現的新媒體,“話語權”、“知曉權”正進一步回蚪受眾,廣大電視新聞觀眾特別是作為“三高”(高收入、高學歷、高消費)人群的年輕一代早已不滿足於傳統電視新聞灌輸式的資訊傳達方式,轉而把同光投向了獲取資訊更自主、表達意見更暢通的新興媒體。最然傳統電視也意識到了此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為了吸引觀眾,通過手機簡訊、電話連線、現場採訪等方式,加強觀眾與主持人、編導、記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以期進一步吸引觀眾,增強參與性和互動性。此外,為了突破傳播主體單一的侷限性,中央電視臺以及各省市電視臺也相繼開辦了一些徵集民間DV拍攝突發事件、新聞故事的欄目,比如央視科教頻道的《講述》、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的《南京零距離》、河南電視臺公共頻道的《DV觀察》,但相對於新視訊媒體,這類新聞節日仍有較大的侷限性,因為其主動權仍掌握電視臺一方。
  
  2. 傳播路徑少,資訊覆蓋面窄
  目前電視新聞的傳播路徑主要還是通過衛星和地面有線方式進入家庭,訊息接收的終端也主要是家庭電視機,有人戲稱為這是稍縱即逝的“客廳媒體”,我想是有一定道理的。受收看渠道、收看時間和收看空間的.限制,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相對於新媒體而言,存在著明顯的劣勢。網路、手機等新媒體,突破了傳統電視媒體的傳播路徑,打破了資訊接收受時間、空間等因素的制約,使新聞資訊的傳播實現了較大範嗣的覆蓋。特別是號稱“第五媒體”的手機,截至2009年7月底,全國手機使用者已突破7億戶,同時間段相比,中國電視使用者為3.95億,在資訊接收終端上,傳統電視就已相差甚遠,並且月前手機報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2009年我國的手機報使用者數量達到了8000萬,並且這一數字還將繼續增加。手機報採取“手機早晚報”等形式,全天分多個時間段為使用者傳送即時重大、民眾普遍關心的新聞事件,而目前我國手機電視還處於起步階段,無論是使用者數量還是傳輸技術都落後於手機報。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傳統電視媒體也在積極拓寬自己的傳播渠道,網路電視、手機電視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在傳播路徑和資訊覆蓋面上有了一定突破,2009年12月28日中國網路電視臺的開通可以說是傳統電視進軍網路媒體的一個號角,但在目前的運行當中,還是存在著內容、技術、受眾等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