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學的教學論文

才智咖 人氣:1.05W

一、提高學生認識,讓學好生物的意識深入人心

高中生物學的教學論文

學生對於生物學科的重視來自於多方的指導,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固然重要,但起決定作用的還在於教師。生物教師應該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向學生宣傳生物學的重要性,讓學生懂得生命科學的發展關係著人類社會的健康進步。生物教師的宣教還不夠,還需要其他與之不相關的人的觀點來加以強化,第三者的觀點對於個人的選擇判斷往往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學校,其它科目的任課教師、班主任、校領導對生物學科的認識很重要,所以學校教學生活中,應該營造一種學習沒有副科的氛圍,這也是新課程理念對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學校的公共資源如校刊、黑板報、廣播等都是宣傳生物學知識及生物學對科技進步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有力陣地。在校外,生物教師可以利用適當的機會,與學生家長多溝通,講明學好生物的重要性。還可以請已參加工作,且在生物學科方面有所成就的畢業生現身說法,給學生們講講學好生物對於個人發展的促進作用。另外,生物教師可以結合當前大學聯考制度下的“3+X”的優勢,讓選考生物的學生深入學習高中生物,讓他們對生物學的熱愛感染身邊的同學,使大家知曉學好生物是必須的。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物課

興趣是學習的源動力,學生的好奇心一直是最可利用的有利教學條件,而生物是實驗學科,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不言而喻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對生物實驗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親自操作教材中的實驗,學生失敗了,鼓勵他們不要急於求成,多指導,必要時與學生共同完成一項實驗,然後再讓學生獨自完成,使學生獲得足夠的成就感,逐漸培養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要使學生真正喜歡學習生物,教學方法很重要,一味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生厭,最終使得生物課堂沒有一個聽眾。因此,教師須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課程可以在教室內生硬的講解,也可以把課堂搬到室外,與教學相得益彰的大自然來個親密融合,取得的教學效果將會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學《生物與環境》和《人與生物圈》內容時,完全可以把教室搬到野外,既可以增強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又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另外,還可以應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多媒體、投影儀以及許多報刊等輔助生物教學。例如,在學習“細胞有絲分裂”一課時,教師可以一方面向學生播放了正常細胞和癌細胞有絲分裂的錄影,另一方面,利用Flash製作的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把生物的影象展現在螢幕上,根據教材、課程進展的需要,調節影象、控制影象,使其能靜止或連續滾動播放,分開或合併,前進或後退,再配上文字、色彩,讓學生對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複製、分離有一個形象的概念。通過這樣的實時情景就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有絲分裂的有關內容,使他們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得到統一和發展。

三、加強學科知識活動,促進生物教學更加深入

各門學科之間本來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本來就是研究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將相關學科知識滲透進教學中,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如內環境穩態的維持中,正常人血液中的.緩衝物質是如何起到緩衝作用的?這就需結合相關化學知識(強鹼弱酸鹽與碳酸的性質)來理解。在計算遺傳病的發展概率中,常常用到數學中的加法原則與乘法原則,數學中對該知識的學習滯後,因此,教師應結合有關例項講明原則的實質及應用範圍。光對海洋中植物分佈的影響,涉及到不同波長的光在水的穿透能力不同,使之能到達的水層深度不同,這是決定水中植物分佈的主要因素。進行大棚植物栽培時,地膜顏色的選擇就滲透了物理學相關知識。

四、運用不同教學方法施材施教

讓學生全面發展剛從國中畢業的高中生,他們的知識儲備水平有限,在教學中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漸進,因此,教學中須針對不同的年齡段,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於高一的學生,應該以培養他們學習生物課程的興趣為主要教學目標,在課上用簡單的圖例和動畫告訴他們學習生物的重要性。例如,結合當前的社會熱點,讓學生認識到生物與社會、生活、經濟有著重要的聯絡,這樣會極大提升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而到了高二和高三,要以拓展學生知識為主要目標,可以在講解完課本內容之後,額外增加一些課外知識。例如,教學DNA的結構、蛋白質的分子結構時,可以與化學的物質結構相關知識相結合;講述有絲和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向兩極移動時需與物理的力學方面的知識相結合;還可以利用課堂最後幾分鐘,給學生播放類似《探索時代》等科學性的短片,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和興趣。

五、總結

總之,教學的目的不在於教師的教,而在於學生富有興趣的學,“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真理表明,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索學習才是真正的科學教學。只要我們能激發出學生最初的學習興趣,相信他們一定會對生物學科著迷,最後會自己去探索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