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背景下的鄉村文化變遷探析

才智咖 人氣:1.74W

鄉村文化是人類與鄉村自然相互作用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所有事物和現象的總和,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鄉村旅遊發展現狀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檢視。

鄉村旅遊背景下的鄉村文化變遷探析

一、鄉村旅遊發展背景與現狀

《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指出,要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推進鄉村旅遊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建設一批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隨著新農村建設程序的推進,農家樂憑藉鄉村的優美環境和低廉的價格蓬勃興起,已形成規模效應,如安吉、臨安等地的農家樂,滿足了城市居民返璞歸真和放鬆心情的需求。但總體而言,鄉村旅遊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鄉村旅遊的客源單一且數量有限,而且旅遊產品同質化程度高,軟硬體水平較低。農家樂形式的鄉村旅遊遭遇瓶頸,鄉村旅遊亟需新業態形式,“洋家樂”憑藉其創新的理念和準確的市場定位開始搶佔鄉村旅遊發展中的農家樂市場。

根據《2014―2018年中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資料顯示,全國鄉村旅遊景區每年接待遊客超過5億人次,旅遊收入超過2 000億元;每個黃金週形成大約1億人次規模的鄉村旅遊市場。鄉村旅遊發展的潛力之大吸引大量的人群開始著眼於鄉村旅遊的開發,伴隨鄉村旅遊開發而引起巨大變化的鄉村文化變遷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

 二、鄉村文化與鄉村文化變遷的概念

鄉村文化,是人類與鄉村自然相互作用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所有事物和現象的總和,是在鄉村環境中長期孕育發展的,滲透在鄉村的建築及居民的思想言行中,因此鄉村旅遊文化也滲透在吃、住、行、遊、娛、購的各環節,滲透在旅遊的全過程。

張曉萍等提出文化變遷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文化體系大規模變異的社會文化變遷現象。鄉村文化變遷是指發生在鄉村環境中的鄉村社會文化變遷現象,鄉村旅遊文化變遷則是指依賴於鄉村旅遊的開發與發展而產生的文化變遷現象。

三、鄉村旅遊的鄉村文化特徵

1.傳統性。中國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農村是社會的根基,農民是社會的基礎理論。農村有著最傳統、最原始的中國特色文化,不論是歷史悠久的農耕五穀文化、精雕細作的建築文化、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還是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都依附於鄉村文化而存在,這些鄉村文化在經歷了幾千年歷史依舊能歷久彌新,在於鄉村文化的傳統性特徵。

2.原生性。鄉村旅遊地區景觀具有獨特的自然生態風光,村民相對樸實,人口分佈集聚,農業化程度高,儲存著生態環境的相對原始狀態,並且鄉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也相對保留著自然原始狀態,因為鄉村地區的相對封閉性,鄉風民俗在鄉村地區也能得到完整的繼承和延續,而且鄉村建築文化和社會文化也能得到繼承和延續,不受外來因素的干擾。

3.脆弱性。旅遊過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同性質的文化因素相互接觸、排斥或融合。城市遊客本身所攜帶的“強勢文化”會對“弱勢文化”產生巨大的衝擊。由於文化本身的價值趨向性,旅遊目的地就在遊客遊覽的過程中吸收了旅遊者所攜帶的“強勢文化”,因此,鄉村旅遊文化資源具有脆弱性。

4.親緣性。費孝通在其論著中形象地指出了我國農村文化血緣性的家族觀念強的特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傳統鄉村社會“鄉村”不過是“家族”的一種放大而已。村民的'社交網路呈現由點到圈的過程,“點”即小家庭,“圈”則是所處的鄉村。對於中國的鄉村農民來說,中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是經濟上自給自足的農民家庭,每個家庭就成為單獨的、互相孤立的細胞。

 四、以三九塢為例的鄉村文化變遷

1.鄉村旅遊發展的建築文化變遷。鄉村建築文化是一種土生土長的鄉村文化與精湛技藝相融合的結晶,我國的鄉村建築形式多樣,型別豐富,如土樓、竹樓、吊腳樓、窯洞、徽派建築群等。就三九塢而言,鄉村居民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自然而然地摒棄了原有的古村落建築風格的房屋,選擇鄉村所特有的二至三層的小洋樓,而三九塢“洋家樂”秉持的理念是古色古香的鄉村氣息的建築群,偏好選用木頭、石頭、竹子等天然建築材料,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鄉村發展的同質化程序,恢復和保護了鄉村建築文化。

2.鄉村旅遊發展的旅遊景觀文化變遷。鄉村發展前,三九塢與普通的村莊一樣,植被景觀順其自然生長,景觀特徵不突出,而鄉村旅遊發展後的景觀更多地滿足了旅遊發展的需要,尤其是適應外國遊客及高階遊客的需求,突出了強烈的鄉村旅遊景觀特徵。三九塢在維持原有的鄉村本色基礎上,構造小溪、流水、石板橋、石子路、木板凳等鄉村特色以及維護莫干山特色的原生態竹林,與“洋家樂”的理念相輔相成。

3.鄉村旅遊發展的社會文化變遷。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提到,鄉土社會的生活是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們活動範圍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區域間接觸少,生活隔離,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而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三九塢”洋家樂“鄉村旅遊的嵌入使得鄉土社會的生活圈擴大,村民逐步與外界建立聯絡,並且他們本身的生活圈子因為遊客的加入,尤其外國創業團體的出現而被打破,至於他們本身,也建立起團體、協會之類的社交圈。

4.鄉村旅遊發展的經濟文化變遷。“三九塢”在鄉村旅遊發展前,鄉村發展速度緩慢,老一代村民基本上過著自給自足的桃花源生活,年輕人則選擇外出。“洋家樂”吸引外地遊客入駐與消費的同時,也吸納著當地村民從事經營活動,為當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根據調查,德清西部山區受環境保護相關政策的限制,產業發展滯後,“洋家樂”發展依賴,“洋家樂”堅持就地取材的理念,水果蔬菜全取自當地應季時蔬,使得當地農產品有了出處也賣出了好價錢,如莫干山裡茶園會所以高於市場10%的價格收購水果用於釀酒,促進了農戶水果種植的積極性,三九塢還聘請當地村民從事“洋家樂”各種工作,如管家、家庭廚師等,這為村民人均增收人3萬多元;且每年約2萬~3萬元不等的房租也給村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5.鄉村旅遊發展的理念文化變遷。三九塢在“洋家樂”席捲而來之前,過的是世外桃源般生活,日出而起,日落而歸,偶爾嚮往城市生活和氾濫的城市加工品。2007年以後,“洋家樂”提倡低碳環保的設計經營理念,對村民原有的房屋進行租賃後對其改造,對自然物如木頭、木樁、竹子等進行個性化創新,讓其物盡其用。而在此遊玩的遊客則被建議摒棄大城市中的電器裝置和喧囂,迴歸原本的生活方式。就村民而言,村民的環保意識、衛生意識也逐步增強,在村民的交往過程中,方言不再是唯一的語言,普通話、甚至簡單的英語都很常見。

 五、鄉村旅遊開發的文化保護路徑

1.區別對待“顯在文化”和“隱在文化”。人類學家赫斯科維茨提出文化是人類環境的人造部分,它包括顯露在外的、人們可以直接感知的所謂“顯性文化”和不表現在外的由知識,態度、價值觀等構成的所謂“隱在文化”。鄉村旅遊的商品化現象和同質化現象破壞了鄉村原有的傳統和封閉性特徵,也造成了遊客的鄉村旅遊的審美疲勞。鄉村旅遊的開發者和經營者應區別對待“顯在文化”和“隱在文化”,對“顯在文化”進行提煉和加工成旅遊商品提供給旅遊者,而對“隱在文化”則要好好地保護和繼承,以保持鄉村旅遊的獨特性。

2.鄉村旅遊開發實行差異化戰略。鄉村旅遊的發展如火如荼,就目前來看,農家樂依賴其清新自然的生態環境、價廉質優的服務而佔據了鄉村旅遊的大多數,但農家樂的同質化現象嚴重。鄉村旅遊的開發與發展可開闢一條“中西”模式,以優勢資源為吸引,鼓勵國內外創業者、文化創意者投資鄉村旅遊,融合當地民俗與西方文化、傳統理念與現代文明,開發新業態旅遊產品,促進鄉村旅遊發展的品牌化、國際化。

3.理性對待鄉村文化變遷。鄉村文化變遷是社會發展至一定時期的產物,鄉村旅遊的發展對鄉村文化變遷而言,是催化劑的作用,即便不發展鄉村旅遊,鄉村文化也處於不斷的變遷中,文化變遷無法用量化的資料來衡量,因為無法確定文化變遷的基數。不能斷言鄉村文化變遷是不利的,城市化、現代化的快速程序勢必會推動鄉村文化的發展,我們應該理性對待鄉村文化的變遷,並儘量引導文化變遷往利好的方向。

4.構建有效社群參與體系。旅遊社區參與是典型的變遷策略,因為通過社群參與,旅遊發展中的個體、群體、國家三方的行為得到有效的協調,從而實現了文化的指導變遷。旅遊發展中的社群參與,是指社群旅遊發展事務由居民選舉的代表與居民直接參與共同決定。構建有效社群參與體系,利於讓社群居民在參與過程中既能夠發展甚至弘揚本地文化,又能夠接受、享受外來文化以及其成果,也是保證社群參與文化資源的延續性的必然途徑。

六、結語

隨著鄉村旅遊的持續發展,鄉村文化變遷將是不可阻攔的潮流。如何在保持鄉村的原汁原味的基礎上發展鄉村旅遊,如何將鄉村文化的變遷這一無法改變的結局轉換成為利好的方面,值得做深一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