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崑曲的傳播策略

才智咖 人氣:1.72W
摘要 :崑曲,作為口頭流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但在今天傳播制勝的時代卻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重新洗牌,文章就傳播制勝的時代背景,探討崑曲復興中的傳播策略。

關鍵詞 :崑曲 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播
  
  崑曲,是中華民族五千載文明史上極具意蘊的藝術瑰寶,它深深地植根於華夏美學的藝術傳統。崑曲是經數百年時光發酵的濃醇美酒,但今天已經不再是“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年代。這是一個傳播制勝的時代,沒有傳播,崑曲就會永遠塵封,越來越深地埋藏於歷史,最終成為讓所有有藝術感知、有歷史良知的人們含淚觀賞於博物館的琥珀。藝術應該具有永恆的生命力,崑曲作為一門綜合性表演藝術就該永遠唱響於舞臺,我們不能讓時代湮沒崑曲,而是要使崑曲適應時代,要利用時代的良好條件繼承和發展崑曲。
  
  一、崑曲傳播要回歸到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高度
  
  1.與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可以提高崑曲社會範圍的認知度和認同感
  崑曲,積澱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體現著民族的精神氣韻,整合了傳統文藝的精華,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經典,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崑曲的傳承和和振興對於保持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對於增強我們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有著十分重大的象徵意義和現實意義。一個國家與民族的精神氣韻極大程度上蘊藏在自身特色獨具的文化與文明裡。崑曲的傳播首先要回歸到此層面,這符合崑曲“人類口述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地位,通過這種迴歸應屬高度的定向傳播,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國民在心理上對傳統文化概念性的認同感和責任心轉移和細化到崑曲上,形成觀看崑曲不只是一種娛樂活動,而且是對自身民族歷史、傳統文化、知識、造詣、鑑賞力進行的一次檢驗和審視的心理自覺,達到全社會對崑曲歷史意義和價值的高度認知認同,為崑曲下一步在歷史文化和市場上的傳播打下堅實的基礎。
  2.崑曲作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工具,可以起到與中華傳統美德相互促進的積極作用
  中華傳統美德集中體現在倫理道德上的“忠孝節義”和人格理想上的“剛健有為”。崑曲作為“以歌舞演故事”(王國維語)的綜合藝術,題材範圍較廣,經典劇目流傳頗多,且大多都是懲惡揚善、讚美忠孝的,如《清忠譜》《琵琶記》《桃花扇》等。優秀的傳統劇目還可以在更高層面發揮民族凝聚功能、精神激勵功能、價值整合功能。發揮崑曲的藝術教育作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在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同時,也會悄悄地走入人們的生活視野之中,漸漸成為人們娛樂休閒的主要選擇之一,為更多普通人瞭解崑曲、欣賞崑曲、熱愛崑曲提供了一條現實可行的路徑。
  
  二、崑曲傳播要與學校藝術教育相結合
  
  1.學生是崑曲傳播的主要物件
  崑曲從誕生之日起就與文人士大夫有著密切的聯絡,在發展過程中曾一度成為他們文化生活的必需。另外,有著較高文化素養的文人蔘與創作,他們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價值觀滲透到崑曲作品中,使崑曲婉轉悠揚,清麗淡雅,具有其他劇種難以企及的雅緻美,被推為“百戲之祖”。崑曲是高貴的、典雅的,崑曲生來“陽春白雪”的本性特徵決定了崑曲的觀眾群應該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劉彥君也認為:“崑曲天生就是一種屬於少數人的高雅藝術,現在也不可能成為一種大眾的藝術。”①一方面,一定的知識儲備、一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素養是欣賞崑曲的客觀基礎;另一方面,由文化水平所影響的道德情操,知識分子對意境的追求和淡雅的審美趨向也是與崑曲產生藝術共鳴的主觀條件。
  於是,受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就是崑曲傳播的主要物件,他們經過基礎教育已具備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藝術修養,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著極強的求知慾和進取心,渴望自我的提升渴望人格的完善,對高雅藝術有著非常迫切的心理需求。這種由內而外的心理需求為崑曲由外而內的傳播奠定了受眾的良好的心理條件。另外,大學生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成為社會生活的中堅力量,將促進崑曲擴大化幾何形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