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新企業會計準則與稅法差異對稽查工作的影響

才智咖 人氣:2.86W
淺論新企業會計準則與稅法差異對稽查工作的影響
稅務稽查是稅務稽查機構實施的專業性強、高標準的稅務檢查,遵循的是國家稅收法律法規以及企業財務通則、企業會計準則和財務會計準則等準則。其中稅收法律法規既是稅務稽查機構實施稽查、審理定性以及做出稅務處理和稅務行政處罰的主要依據和準繩,同時也制約著會計準則的確認、計量、記錄和披露方法。反之,會計準則既是稅收制度的實現基礎,也影響著稅法的實現與稅務稽查的實施,兩者既相關聯又存在差異。

一、稅務稽查與新企業會計準則間差異的成因

與國際趨同的新“企業會計準則”於2007年率先在上市公司執行,並將於2008年在全國所有企業全面推行。新會計準則用國際化的語言表達企業的財務狀況,進一步擴大了與我國稅法之間的差異,這就要求我們稅務稽查人員充分做好稅務稽查與新企業會計準則的銜接,透析二者的關係。而筆者認為透析二者的關係首要環節就是找準作為稅務稽查主要依據的稅法與新企業會計準則間差異的形成原因。

1.目的不同。稅法和會計準則雖然都是由國家機關制定的,但兩者的出發點和目的不同。稅法是為了保證國家強制、無償、固定地取得財政收入,依據公平稅負、方便徵管的要求,對會計準則的規定有所約束和控制。而會計準則是為了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滿足會計資訊使用者的需要。

2.規範內容不同。稅法與會計準則分別遵循不同的規則,規範著不同的物件。稅法規範了國家稅務機關征稅行為和納稅人的納稅行為,解決的是社會財富如何在國家與納稅人之間進行分配,具有強制性和無償性。而會計準則的目的在於規範企業的會計核算,真實、完整地提供會計資訊,以滿足有關各方面瞭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

3.發展速度不同。因為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會計準則的建設進展迅速,新準則更是加快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接軌,具有了“國際化”。而稅法的制定更多是從國家巨集觀經濟發展的需要出發,在保證國家經濟發展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進行的.,相對會計準則而言,更具中國特色。

二、新企業會計準則與稅法的差異的表現形式

一是會計原則與稅收法規基本準則間的差異。新企業會計準則(以下簡稱“新準則”)規定了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及時性(權責發生制、一貫性已被刪除)等一系列規範會計核算資訊質量的準則,而稅法的原則主要包括權責發生制、配比、相關性及合理性等原則。經過比較,我們不難發現兩者在原則上的差異。

(1)謹慎性原則。一是新準則充分體現了謹慎性原則的要求,規定企業可以計提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等8項準備。但是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執行〈企業會計準則〉需要明確的有關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3〕45號)的規定,企業根據財務會計準則等規定提取的除壞帳準備外的任何形式的準備金(包括資產準備、風險準備或工資準備等)不得作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必須在繳納所得稅時進行稅前納稅調整。二是對謹慎性原則的理解不完全一致。新準則對謹慎性原則的解釋是在面臨不確定性因素時,既不高估資產或收益,也不低估負債或損失;稅法對謹慎性原則的理解著重強調防止稅收收入的流失,保證國家稅款的及時足額入庫,更多地從反避稅的角度出發。例如對在建工程執行收入的處理上,新準則規定在建工程專案在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取得的試運轉過程中形成的、能夠對外銷售的產品,銷售或轉為庫存商品時按實際銷售收入或預計售價衝減工程成本。稅法則從防止企業避稅的角度出發,把在建工程試執行收入併入總收入予以徵稅,而不能直接衝減在建工程成本。

(2)重要性原則。新準則的重要性原則指的是在選擇會計方法和程式時,要考慮經濟業務本身的性質和規模,根據特定的經濟業務對經濟決策影響的大小,來選擇合適的會計方法和程式。而稅法不承認重要性原則,只要是應納稅收入或不得扣除專案,無論金額大小均需按規定計算所得。例如會計準則對以前年度的重大和非重大會計差錯給予了不同的更正方法,而稅法則從不採用“重要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