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醫學心理學教育融入現代醫學模式的必要性論文

才智咖 人氣:2.7W

現代醫學模式已經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這就要求培養的醫學生除了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和實踐動手能力外,還應該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和較高的人文素質。傳統的醫學教育旨在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種簡單的教學方法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的需要,不能夠有效維護人類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對健康進行了新的定義: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適應社會和道德健康。而醫學心理學是醫學與心理學相結合的一門學科,是有效適應現代醫學模式在醫學與心理學之間架起的橋樑。因此,醫學心理學的教育也逐漸受到各大醫學院校的重視。醫學心理學教育融入現代醫學模式是不可缺少的。

淺談醫學心理學教育融入現代醫學模式的必要性論文

1 醫學心理學教育現狀

1.1課程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重視程度不足

專科醫學生的學制是三年,對於醫學生來講很多人文素質課,包括醫學心理學的課程設定及教學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大部分的課程設定均偏向於專業課,忽視了目前社會潛在壓力下導致的心理健康問題。雖然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作出了大量的努力,開設了醫學心理學課程、成立了心理諮詢中心機構等,但其程度遠遠不夠,不能深入大學生的內心。調查研究表明,我國醫學生存在人際交往障礙、情緒控制力差、生理成熟與心理不協調、社會適應能力差等心理問題。在現代醫學模式下,醫學心理學的教學目標不清晰,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1.2醫學心理學教育滲透不足,內容偏離

醫學心理學是讓學生懂得在臨床醫學實踐中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然後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換句話說,學習的目的就是服務於臨床。而目前大部分的授課教師均是心理教師,在課程講授的過程中只注重心理學的教育,而醫學內容滲透較少,不能很好的結合臨床,導致學生不能將心理學熟練運用到醫學當中,這使得醫學心理學理論知識抽象難懂,學生學習時重應試而輕臨床,達不到醫學心理學的教育要求。

種種跡象表明醫學心理學教育並沒有融人現代醫學模式,其課程定位應該是培養學生熟練運用心理學知識解決臨床問題,更好的服務崗位工作,實現心理學和醫學的.對接。

2 醫學心理學教育融入現代醫學模式

2.1明確醫學心理學教學定位,構建科學的教學體系

針對醫學院校學生的培養目標及特點,優化課程體系,更新課程內容、豐富教學資源。在前期階段,激發學生個體心理活動,使之對心理學的基本規律有所瞭解,形成心理學的思維方式,學會掌握不同情緒的識別及干預。在這個階段對大學生自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融入大學生活,應對壓力和挫折都有幫助。後期階段,就要將醫學的內容逐步引入心理學的教學中,如何進行心理測試、心理干預、心理治療等。重點要讓學生掌握醫生和患者所出現的心理問題及應對措施。應當與臨床課程交替安排講授。心理教師也要對臨床知識進行一定的滲透,將心理學與醫學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有利於學生對醫學心理學知識及技能的掌握和應用,在臨床實踐中切實解決各種心理問題。

2.2醫學心理學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構建

醫學心理學教學中應該給學生大量的思考時間,鼓勵學生去思考和分析某個案例或病例,把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培養起學生運用心理學思維處理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5]。安排學生參與多種心理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醫學心理學的意義。教師主要發揮引導和輔導作用,創造有效的學習氛圍,聽取和記錄在心理活動中學生的不同表現,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積極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並對討論結果進行嚴密的總結,得出結論。

2.3醫學心理學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

建議醫學心理學與臨床課程同時開設,兩者就可以相互結合。開設臨床課程後學生就可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進行臨床見習,在接觸到臨床實踐後,此時開設醫學心理學就能使學生將所學內容運用到患者身上,也會注意使用技巧和技術,心理學知識更加實用和有效,這才是醫學心理學的重要意義所在。在醫學心理學中對語言技術的要求也很高,不同的患者採用不同的語言可以取得不同的效果,如安慰性語言,可以使患者減少治療恐懼感,改善心情;可以使患者對治療更加有信心,積極配合治療。通過醫學心理學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提高了學生對醫學心理學的認知,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對學好這門課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醫學心理學的教育不僅要教育學生克服自身面對的困難,更重要的是教育醫學生在臨床工作中如何幫助患者克服實際心理問題,配合醫生完成各項診療過程。醫學心理學要不斷進行改革嘗試,才能使這門課程富有生命力,符合現代醫學模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