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提高小蠶共育質量的措施

才智咖 人氣:2.31W
淺談提高小蠶共育質量的措施

  論文關鍵詞 小蠶;共育;技術措施

  論文摘要
了提高小蠶共育質量的技術措施,包括:重視蠶種催青、補催青及收蟻工作,做好蠶室溫溼度調節,選擇適齡適熟葉飼養,做到眠起齊、蠶座勻,消毒防病工作貫徹始終。通過精心處理好這5個方面的技術措施,可為大蠶飼養打好基礎,以提高蠶繭產量和質量,增加蠶農效益。
  
  
  
  俗話說:“養好小蠶一半收”,充分說明了蠶繭生產中飼養小蠶的重要性,小蠶共育的目的就是保證小蠶生長髮育整齊、體質強健,為大蠶飼養打好基礎,是提高蠶繭產量和質量、增加蠶農經濟效益的關鍵措施。提高小蠶共育質量,除了注重按標準嚴格選擇小蠶共育人員、選擇適合本地氣候的優良蠶品種外,還應針對小蠶生長髮育快、耐高溫多溼、抗病力弱等生理特點,精心處理好以下5個方面的技術措施。
  
  1重視蠶種催青、補催青及收蟻工作
  
  無論低溫或高溫天氣,不經過催青保護都會使小蠶體質虛弱、發育不齊、抗病力低,催青技術是養蠶過程中的第一個重要環節。蠶種從冷庫領出後應儘量避免不利的氣候環境,縮短蠶種在途中時間,集中回到催青室後及時將蠶種攤開,採用兩段簡易催青法,即出庫後1~4d和出庫後5~9d 2個階段,採用不同的溫度、溼度、光線標準下進行保護。第1階段(出庫後1~4d):溫度為24~26℃,乾溼差1.0~1.5℃,自然光線下保護;第2階段(出庫後5d至點青):溫度27~28℃,乾溼差0.5~1.0℃,每日感光18h,人工增加光照6h。催青過程中溫度過低(低於20℃)或過高(高於30℃)都不利於蠶種孵化,低溫時要注意加溫補溼,高溫乾燥要補溼降溫;同時為讓蠶種感溫均勻,每隔3~4h要調換蠶種的位置,保證蠶種上、下、左、右感溫均勻。
  當1張蠶種有80%~85%卵已點青時,小蠶共育戶及時從催青室領回,用宣紙將蠶種包好,平鋪置於消毒過的蠶匾中,用消毒好的黑色溼布四周蓋好,不許漏光,促使蠶卵轉青齊一,室內溫度調整到25~26℃,溼度80%~85%,乾溼差1.5~2.0℃。
  從點青包種之日算起,觀察留樣蠶種,一般當天上午點青完到第3天早上6時感光收蟻;下午或晚上點青則宜第4天早上6時感光。收蟻的具體做法是:將黑布揭開,平鋪蠶種使卵面朝上,均勻感光。春季氣溫低上午9時左右收蟻,夏秋季氣溫高宜在上午8時前收蟻,收蟻時需動作快,同批蠶種的收蟻時間不可拖延太長。
  
  2做好蠶室溫溼度調節
  
  在溫溼度調節方法上應防止重加溫輕補溼,重白天輕夜晚,重晴天輕雨天,重食桑期輕眠期,重溫溼度輕換氣等方面的不足。應做到適溫適溼,避免溫度過低(低於20℃)或過高(高於30℃),須確保按小蠶各齡期的標準溫溼度飼養。1齡28.0~28.5℃,乾溼差0.5℃ ;2齡27~28℃,乾溼差1℃;3齡27℃,乾溼差1.0~1.5℃,各齡期眠中比平時適當降低。無論春季或夏秋季,1~2齡須上蓋下墊,全防幹育,3齡只蓋不墊,半防幹育。掌握10日眠3眠,各齡期眠中不蓋。避免低溼飼養,適時補溫,晝夜和晴雨天室內溫度保持平衡,忌飼養過程中溫度忽高忽低。每日給桑前30min揭開薄膜通風換氣,並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光線均勻,使小蠶在良好的環境中生長髮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