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教學情境,促進課堂有效教學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2.9W

在學習和工作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創設教學情境,促進課堂有效教學的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創設教學情境,促進課堂有效教學的論文

【摘要】

如何有效地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促進有效教學,是廣大教學工作者所關注的首要問題和追求的根本出發點。筆者經過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學實踐,認為在思想品德課中實施情境教學,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目標,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有目的地創設或引入一個相關問題的情境,讓學生置身於特定的教學情景之中,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啟用思維,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啟發、幫助學生掌握、理解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探求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實效。

【關鍵詞】

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 有效教學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作為當代教師,應在教學中還給學生一個自然快樂的學習、成長環境。筆者認為培養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絕不能靠單純地空洞說教,而應注重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智力潛能並使之處於最活躍的狀態,即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創設教學情景的意義

德國有一名學者有過這樣一個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難以下嚥,但當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的湯餚中,你早就在享用佳餚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教學情境和知識,就像湯和鹽的關係。鹽需要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而知識則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能夠從複雜的現實情境中去捕捉知識,能夠整理和概括資訊。通過創設教學情景,使學習與生活相聯絡,以生動有趣的情境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促進課堂的有效教學。

二、創設教學情景是促進有效教學的前提

1.新課程改革理念下,教師和學生的作用發生了變化,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就需要教師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出發點來創設教學情景。

2.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以誠心換取學生的信賴,師生關係和諧了,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創設的情境也才能被學生所接受。

3.教學中教師要溶入情感。教學情景包括兩個方面,即“情”和“景”,二者有機結合,構成教學情景。所以,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溶入情感,要做到熱愛教育事業,要用真情、真愛、真心去投入到教學之中,因為課堂教學是師生面對面的情感交流,教師要用情感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師上課冷漠,學生聽課也就冷漠,如果教師無激情講課,學生必然無激情聽課,如果教師無真情上課,學生必然無真情聽課。沒有激情和真情,課堂教學就像一潭死水,毫無生機和活力。有了激情和真情,才會在師生間產生一種相互感染的效應,從而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慾,誘發學生進入課堂學習的慾望。所以,情感激發的目的在於為課堂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情緒背景。

4.積累教學經驗,具備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教師有了這種能力,才能在教學中,根據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及時創設適合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情景,實現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

三、創設教學情景的有效方法

1.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我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當視覺、聽覺等全身多個感知器官一起“調動起來”時,大腦會產生更加深刻的“烙印”。研究表明,人們通過五感(視、聽、味、嗅、觸)獲得資訊,視覺佔83%,聽覺佔11%,嗅覺佔3.5%,觸覺佔1.5%,味覺佔l%。研究證明,動用感官越多學習和記憶越好。而多媒體集圖、文、聲、色於一體,具有生動性、形象性和直觀性,能有效地調動人的學習感官,更具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作用。目前,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積極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實踐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用故事創設情境,激發學習動機

學生都愛聽故事,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社會發展史上都存在著眾多的趣聞軼事。故事的情節和主題,不僅吸引人,而且蘊含一定的道理。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對故事加以精選和提煉,恰到好處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和思考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感悟道理。例如:筆者在講七年級《思想品德》調控不良情緒內容時,講了一位老太太情緒發生變化的故事。老太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開雨傘店,小兒子開洗染店。天下雨了,老太太擔心小兒子的生意不好;天晴了,老太太又擔心大兒子的生意不好。每天愁眉不展,情緒低落。鄰居勸她,老太太好福氣呀,不管天晴天陰,都有錢可賺。老太太一聽,高興了,情緒變好了。講完故事,教師提出問題,老太太的情緒為什麼能發生變化?學生很快就回答:“老太太想問題的角度轉變了”。教師進而歸納講述,當我們有不良情緒時,雖不能改變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看問題的角度,轉變自己的`態度來調控不良情緒。通過課堂測試和課後調查,發現學生對這節課的印象極為深刻。

3.用案例創設情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目前,國中思想品德課課本之中,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設定了大量的事例和案例,特別是八年級思想品德是關於法律方面的知識內容,講解時較枯燥、乏味,如果教師結合實際選用典型案例,並對學生分配角色,按學生所擔任的角色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問題,往往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4.用漫畫創設情境,課堂教學活力無窮

漫畫,用簡單而又誇張的手法描繪生活或褒貶時事,往往寥寥幾筆卻蘊涵著豐富的哲理,耐人尋味。所以漫畫具有趣味性和思想性,具有調動學生興趣的作用。例如:筆者在講九年級思想品德課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內容時,採用了電視上播放的一則公益廣告“福”到了,又“漂”了的漫畫。人為了富起來,對山上的樹木亂砍濫伐,個人富起來了,“福”到了,但生態被破壞了,結果洪水來了,房子、財產、生命沒有了,“福”字漂走了。漫畫形象、直觀,一下子就點明瞭保護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個人生存發展的關係,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達到了教學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5.運用說文解字進行說明,有效化解教學難點

對漢字進行解字,不僅具有趣味性、科學性、實用性和學習性,而且拓展了文化的內涵。例如:筆者在講九年級思想品德課“構建和諧社會”內容時,學生對什麼樣的社會是和諧社會一時不能理解,採用將“和諧”兩字拆開講解,“和”由“禾”和“口”組成,即每個人有飯吃、有衣穿,即豐衣足食,社會經濟得到極大發展。“諧”由“言”和“皆”構成,即每個人在社會上都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大家和睦相處。在此基礎上,延伸講述和諧社會的涵義,使學生對和諧社會有了較深的理解。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當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的不同內容及教師自身等具體情況與條件,靈活運用,從而創設出適合學生而又富有感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的興趣,既教書又育人,從而實現課堂的有效教學,讓學生在真情湧動中獲得感情昇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心理和行為素養。

【參考文獻】

1.胡新懿:《中英專案校長培訓講座》

2.《高中新課程遠端培訓》